发布时间:2019-07-1 阅读量:662 来源: 爱集微 发布人: April
存储器价格不断走跌,DRAM现货价格跌至3美元出头,三星电子零售用标准型8GB DRAM更首次跌破3万韩元,韩媒《朝鲜日报》指出,存储器价格的跌势,可能冲击三星电子、SK海力士的营收。
据韩国比价网站Danawa的数据,三星电子的DDR4 8GB PC4-21300(2666mhz)DRAM在24日平均以2万9550韩元成交,和1月初6万韩元左右的价格相比,价格下滑超过一半,若与去年4月9万9270韩元的高点相比,跌幅高达70%。
使用NAND闪存的固态硬盘价格也首次跌破8万韩元,以标准SSD来看,三星电子860 evo 500GB于25日的现金交易价格为7万9900韩元,比去年7月(15万3400韩元)下跌47.9%,也是该产品上市至今的最低价格。
不仅如此,B2B(企业间交易)的交易价格也不断下跌,半导体市调公司DRAMeXchange数据显示,25日DDR4 8Gb的平均交易价格(ASP)为3.26美元,和5月31日的3.75美元相比,下跌0.5美元左右,但与去年9月8.19美元的高峰相比,跌幅达60.1%。同天,通用NAND闪存128Gb MLC平均交易价格为3.98美元,虽然略高于去年底(3.93)的纪录,但若和去年8月(5.78美元)的高点相比,价格下跌31.1%左右。
韩媒《朝鲜日报》指出,DRAM、NAND闪存等存储器半导体价格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走跌,虽然半导体业界年初预期“存储器价格将于下半年反弹”,但随着中美贸易纠纷加剧,存储器半导体景气恢复的时间也将往后推延。
美国最大投资银行高盛(Goldman Sachs)18日的报告书指出,中美贸易纠纷将加剧半导体价格的跌势,并将DRAM触底的时间从第4季延后至明年第2季。
DramExchange也于6日下调存储器半导体平均交易价格,由于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减少、服务器需求趋缓,第3季的DRAM平均交易价格价格最多下跌15%、第4季最多下跌10%。
存储器价格直落,韩国半导体产业三星电子、SK海力士的营收前景也黯淡许多,据市调机构FnGuide预测,三星电子第2季营收为521886亿韩元,利润为60331亿韩元,比去年同期各减少7.3%59.4%。证券业预期,三星电子在3、4季表现不如去年,年度营收预测为2246588亿韩元,利润为279704亿韩元,和去年相比下滑7.8%、52.5%。
SK海力士下半年有可能出现亏损,韩国证券公司Meritz近期报告书预测,SK海力士第2、3季的利润为6468、2545亿韩元,但第4季由盈转亏,营业损失为2776亿韩元。
瑞银投信(UBS)也做出类似的预测,认为SK海力士第4季将亏损1730亿韩元。若预测成真,SK海力士将创下7年来首度亏损的纪录。
据韩媒《newsis》报导,Eugene投资证券研究员李胜宇(音译)分析,若中美之间没有发生戏剧性逆转,明年营收的改善幅度可能达不到市场预期,营收低点不会在第2季,而是在第3季以后。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预测大多都是假设最糟的情况,半导体产业也正在采取减少产量等措施,价格有望在下半年反弹。
全球领先的传感器与功率IC解决方案供应商Allegro MicroSystems(纳斯达克:ALGM)于7月31日披露截至2025年6月27日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当季实现营业收入2.0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22%,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业绩增长主要源于电动汽车和工业两大核心板块的强劲需求,其中电动汽车相关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1%,工业及其他领域增速高达50%。
受强劲的人工智能(AI)需求驱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格局在2025年第二季度迎来历史性转折。韩国SK海力士凭借在高带宽存储器(HBM)领域的领先优势,首次超越三星电子,以21.8万亿韩元的存储业务营收问鼎全球最大存储器制造商。三星同期存储业务营收为21.2万亿韩元,同比下滑3%,退居次席。
8月1日,英伟达官网更新其800V高压直流(HVDC)电源架构关键合作伙伴名录,中国氮化镓(GaN)技术领军企业英诺赛科(Innoscience)赫然在列。英诺赛科将为英伟达革命性的Kyber机架系统提供全链路氮化镓电源解决方案,成为该名单中唯一入选的中国本土供应商。此重大突破性合作直接推动英诺赛科港股股价在消息公布当日一度飙升近64%,市场反响热烈。
全球领先的功率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MPS(Monolithic Power Systems)于7月31日正式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本季度业绩表现亮眼,多项核心指标实现显著增长,并释放出持续向好的发展信号。
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于2025年8月正式推出工业自动化资源中心,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前沿技术洞察与解决方案库。该平台整合了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及自动化软件的最新进展,旨在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可持续化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