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6-13 阅读量:1537 来源: 电子工程专辑 发布人: Cloris
首先,单片机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单片机那是万万不能的。从N年前的单片机,到现在的单片机,单片机只是单片机,其性质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只是从原来的“神秘”、“暴利”、“有趣”等等,回归了她原来的真是面目罢了--那只是在说明社会在进步,更加的合理和趋于理性。只是现在的这样回归,有点走了极端,从一个极端走了另一个极端罢了。但相反,社会在这方面的需求却是越来越大,至少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这样的“自动化”过程一直会贯穿下去。所以你有什么好担心的,怕自己没有用武之地吗?!怕自己的资薪没有或不高吗?
我自己在单片机和自己熟悉的行业上做了快10年了,不说自己的水平怎么样。说牛不牛,说不牛也牛--该骄傲的时候还是要骄傲的,那是对自己的肯定,该谦虚的时候也要谦虚学习,毕竟单片机总是一个系统工程,方方面面的东西不是自己都要熟悉和精确把握的。要想自己混的不错,我还是那句话---和自己所处的行业结合,那才是王道。
有些人在抱怨单片机在社会上的方方面面,那只是一个现象或表象罢了,或者说那只是纯电子开发或纯电子开发的配套产品,在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情况罢了。别说自己只会编编程,做点纯电子的工作就觉得不得了了,那就错了,单片机系统工程没有那么狭隘。如果你走不出这种狭隘,那你注定就是在抱怨的那部分人。就像我前面说的,单片机只是在回归她的本来面目而已。还有就是中国就是太缺少“到了50、60岁的样子”,都还在从事单片机工作的人。也许那也是新兴的中国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吧?!
没有什么职业是最好的,只有在当前或相当一段时间内适合自己的职业。就说单片机,对我来说,单片机的工作成果那只是一个配件(当然纯电子产品除外),正因为是“配件”,所以你需要提供相应的物理尺寸,单片机系统的散热,安装条件和安装方式等等情况,需要与你的上下游提供的环境配合好,而不是说我的单片机功能完成了就没我的事了,万事大吉了。就仅对单片机需要实现的功能来说,如果你连功能都实现不了,那我还要你做什么--那只是基础工作。其实,往往上下游提供的环境对你的设计就是一种考验,也有你需要变换N种方案才能比较好的实现的可能。很明显,这样的上下游环境,对你就是一种很好的资源,不过有些人可能就会视而不见,让你更加熟悉自己开发的东西,在这个行业中的使用和价值情况,对自己的今后发展都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不像C、C++的人员到了没有发挥平台的时候,就很郁闷了。相反,对单片机来说,我们可以为自己建立那样的可以供自己发挥和发展的平台。
说了那么多,我只是在闲聊,聊聊自己的看法,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就我的理解出发,单片机是相当“底层”和“硬件”的东西,没有太多高深的数据结构,也没有太多需要技巧的编程算法,只要我们从单片机执行的角度去理解和编程就行了。一个单片机就可以构成一个电子系统,也可以只构成一个智能节点。没有太多高深的东西需要去研究,因为我们只是单片机的应用者而已,别把自己提到“研究”的高度,我们只在“应用”的高度。正因为是在“应用”的高度,所以在熟悉和能精确把握“单片机的使用”的时候,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单片机的应用”的“使用环境”上。曾经有个牛人,拿着intel的8031的芯片技术手册和内部手册,在一个单片机上实现了你想都没想过能实现的应用,但我认为那个是没有必要的,除非你想搞51芯片开发。说了那么多,如果你还在为单片机而单片机的话,那我觉得你有点可悲了。
多熟悉单片机的上下游环境和条件,那不是很困难的事。我希望自己理解的这些东西,对后来者有点帮助,对新手能够带来点思考的东西,那就够了。
规划高度一:
当有一定的年龄和人力资源后,就可以自己出来做了,当个所谓的半个老板了。但当自己做老板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当初我就是在这样的忐忑中,冲了进去。项目接的很多,周期对自己规定的也很短,往往都是白天在处理前一个或前面项目的维护工作,晚上回来工作到一、二点开发新项目。累就不用说了,有时想想那是在拿自己的命来搏钱啊!!!老婆不太同意我出来自己干,做的好好的也不错。于是,我就对老婆说,可能我不能每个月准时的拿钱养家糊口,但我保证一年下来的平均每个月养家糊口的钱一定不会低于现在。就这样,我开始了走自己的路了。吃苦受累我不怕,付出了没有收获我不怕。怕的就是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也许一直以来都比较好运气和顺利的缘故吧?!作为和我同行的兄弟姐妹们,一定要过了自己的心理关,别太在意今时今日的得失,还有所谓的某些情况下的“面子”。至少我们应该用“最小的代价”来给自己当“学费”。也不怕你们笑话,我的“学费”交的也不少。一个成功的项目,不是你的功能有多好,有多强,而是你的开发成功为你的项目方带来了多少的利润收入,那才是真正的成功了,尽管你只赚了点儿开发费。做项目,别为自己考虑太多,多换位思考一下。人家能信任你,把项目交给你做,你就多该从项目方的角度考虑考虑---也许有时他们的要求有点过分,但所谓不知者不去怪罪了。
规划高度二:
做一个称职的软硬电子工程师吧。不用学太多,就学一些就行了,也不要去跟风,那个没有必要。有时,你就是去学了,如果没有相应对应的开发任务,学的也是皮毛,不过只要皮毛也可以了,当你真正需要的时候,再拿起来就会快很多,也算是一种储备吧。但你至少要会一种,一种相对来说狭隘的系统吧?!不怕你笑话,我就只会51单片机。先说说我自己了,从事工业自动化方面的机床设备行业:
精通51,了解其他的单片机,精通51汇编,精通CPLD,半精通C51(只用来做点人机界面工作),粗通FPGA(想精通自己做51IP核)。
粗通ARMDSP,粗通ARM和DSP的汇编,了解C编程。
精通三维造型软件SOLIDWORKS(可以为自己的线路板造型和机械设备造型)
粗通机加工大部分的工艺。
精通钣金和焊接。
熟悉数控设备、机床的实现解决方案。
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以致用,以前的我什么都想学,什么都用不好,当学的时候,却没有用的发挥平台,都是为学而学。但至少当你要用的时候,重新捡起来的时候,就会很快。就拿ARM来说吧,学的时候学的很努力,从其机理到实现,也做过好多的实验,可现在就是用的少就剩下了点概念的东西了。所以没必要什么都要精通,只要一样,比如51单片机吧,从设计、投板、采购、焊接、一直到调试成成品等等一个系统下来,如果你思考了,如果你精通了,你还怕什么,不给高工资也要给你高年薪了,应该都能了解“老板一将难求”的道理了。
规划高度三:
做一个合格的新手电子工程师吧。对于新手,我的建议是:别上来就是一个什么五年十年规划之类的,我们都是普通人,那种规划不适合普通人。如果我们能将今后一年和二年的规划做好了,那你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每天都是一个想法,每月都是一个变化,更别说每年了,只要你在努力,脚踏实地的做事。不要把自己搞的太忙碌了,给自己每天留半个小时想想“心事”了。做好一样,再发散开去,对于电子类的,什么ARM,DSP,51都是相通的。精通了一个体系,那么其他电子类的体系都是相通。怕就怕你什么都不通,都是半通。还半桶水的晃来晃去的,那就有点郁闷和悲哀了!!
在高精度雷达和导航应用领域中,时钟稳定性和精准定位是两大关键因素。由于雷达系统需要精确测量目标的距离、速度和方位,而导航系统则要求高精度地确定位置和规划路径,因此这些应用都对时钟信号的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
当指尖划过屏幕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语言,触控技术正在书写人机交互的新篇章。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全球PC市场在2024年实现3.9%的企稳增长后,2025年将迎来AI PC换机潮与Windows 10停服的双重催化,预计触控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美元。在这场交互革命中,触控板已从外围配件进化为生产力核心组件——更精准的轨迹捕捉、更具实感的力度反馈、更智慧的生物识别,正在重新定义"指尖生产力"的边界。兆易创新凭借在电容触控领域十余年的技术积淀,以GSM3765/3766芯片组为支点,撬动这场触觉体验的全面升级。
在工业4.0向工业5.0跨越的进程中,自主移动机器人(AMR)正从“效率工具”蜕变为“智慧伙伴”。随着制造业对“以人为本”和“可持续性”的追求升级,AMR的设计核心已从单纯的自动化转向安全性与人机协作的深度融合。然而,高速移动的机械臂、复杂环境中的动态障碍物,以及突发外力冲击,仍对工人安全和设备稳定性构成挑战。如何在提升生产力的同时,让AMR像人类一样“感知风险、快速决策”?安森美(onsemi)通过传感、运动控制与智能照明的系统性创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前瞻性答案。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传感器如同数字世界的“末梢神经”,悄然推动着智能生活的每一次革新。作为MEMS气压传感器领域的革新力量,兆易创新正以颠覆性技术突破行业边界——从实现水下100米精准测量的防水型GDY1122,到功耗低至微安级的节能标杆GDY1121,其产品矩阵以“高精度、高集成、高灵敏度”的硬核实力,攻克复杂环境下的感知难题。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的聚光灯下,这家中国芯片企业不仅展示了10ATM防水等级的尖端方案,更通过“3高1低1优”战略,将MEMS传感器推向智能穿戴、工业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核心舞台。
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晶振作为时钟信号的核心元件,其精度直接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石英晶体及周边电路元件受温度变化影响会发生热膨胀和参数漂移,晶振的频率往往随温度波动而偏移,从而影响整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