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6-13 阅读量:1595 来源: 电子工程专辑 发布人: Cloris
首先,单片机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单片机那是万万不能的。从N年前的单片机,到现在的单片机,单片机只是单片机,其性质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只是从原来的“神秘”、“暴利”、“有趣”等等,回归了她原来的真是面目罢了--那只是在说明社会在进步,更加的合理和趋于理性。只是现在的这样回归,有点走了极端,从一个极端走了另一个极端罢了。但相反,社会在这方面的需求却是越来越大,至少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这样的“自动化”过程一直会贯穿下去。所以你有什么好担心的,怕自己没有用武之地吗?!怕自己的资薪没有或不高吗?
我自己在单片机和自己熟悉的行业上做了快10年了,不说自己的水平怎么样。说牛不牛,说不牛也牛--该骄傲的时候还是要骄傲的,那是对自己的肯定,该谦虚的时候也要谦虚学习,毕竟单片机总是一个系统工程,方方面面的东西不是自己都要熟悉和精确把握的。要想自己混的不错,我还是那句话---和自己所处的行业结合,那才是王道。
有些人在抱怨单片机在社会上的方方面面,那只是一个现象或表象罢了,或者说那只是纯电子开发或纯电子开发的配套产品,在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情况罢了。别说自己只会编编程,做点纯电子的工作就觉得不得了了,那就错了,单片机系统工程没有那么狭隘。如果你走不出这种狭隘,那你注定就是在抱怨的那部分人。就像我前面说的,单片机只是在回归她的本来面目而已。还有就是中国就是太缺少“到了50、60岁的样子”,都还在从事单片机工作的人。也许那也是新兴的中国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吧?!
没有什么职业是最好的,只有在当前或相当一段时间内适合自己的职业。就说单片机,对我来说,单片机的工作成果那只是一个配件(当然纯电子产品除外),正因为是“配件”,所以你需要提供相应的物理尺寸,单片机系统的散热,安装条件和安装方式等等情况,需要与你的上下游提供的环境配合好,而不是说我的单片机功能完成了就没我的事了,万事大吉了。就仅对单片机需要实现的功能来说,如果你连功能都实现不了,那我还要你做什么--那只是基础工作。其实,往往上下游提供的环境对你的设计就是一种考验,也有你需要变换N种方案才能比较好的实现的可能。很明显,这样的上下游环境,对你就是一种很好的资源,不过有些人可能就会视而不见,让你更加熟悉自己开发的东西,在这个行业中的使用和价值情况,对自己的今后发展都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不像C、C++的人员到了没有发挥平台的时候,就很郁闷了。相反,对单片机来说,我们可以为自己建立那样的可以供自己发挥和发展的平台。
说了那么多,我只是在闲聊,聊聊自己的看法,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就我的理解出发,单片机是相当“底层”和“硬件”的东西,没有太多高深的数据结构,也没有太多需要技巧的编程算法,只要我们从单片机执行的角度去理解和编程就行了。一个单片机就可以构成一个电子系统,也可以只构成一个智能节点。没有太多高深的东西需要去研究,因为我们只是单片机的应用者而已,别把自己提到“研究”的高度,我们只在“应用”的高度。正因为是在“应用”的高度,所以在熟悉和能精确把握“单片机的使用”的时候,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单片机的应用”的“使用环境”上。曾经有个牛人,拿着intel的8031的芯片技术手册和内部手册,在一个单片机上实现了你想都没想过能实现的应用,但我认为那个是没有必要的,除非你想搞51芯片开发。说了那么多,如果你还在为单片机而单片机的话,那我觉得你有点可悲了。
多熟悉单片机的上下游环境和条件,那不是很困难的事。我希望自己理解的这些东西,对后来者有点帮助,对新手能够带来点思考的东西,那就够了。
规划高度一:
当有一定的年龄和人力资源后,就可以自己出来做了,当个所谓的半个老板了。但当自己做老板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当初我就是在这样的忐忑中,冲了进去。项目接的很多,周期对自己规定的也很短,往往都是白天在处理前一个或前面项目的维护工作,晚上回来工作到一、二点开发新项目。累就不用说了,有时想想那是在拿自己的命来搏钱啊!!!老婆不太同意我出来自己干,做的好好的也不错。于是,我就对老婆说,可能我不能每个月准时的拿钱养家糊口,但我保证一年下来的平均每个月养家糊口的钱一定不会低于现在。就这样,我开始了走自己的路了。吃苦受累我不怕,付出了没有收获我不怕。怕的就是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也许一直以来都比较好运气和顺利的缘故吧?!作为和我同行的兄弟姐妹们,一定要过了自己的心理关,别太在意今时今日的得失,还有所谓的某些情况下的“面子”。至少我们应该用“最小的代价”来给自己当“学费”。也不怕你们笑话,我的“学费”交的也不少。一个成功的项目,不是你的功能有多好,有多强,而是你的开发成功为你的项目方带来了多少的利润收入,那才是真正的成功了,尽管你只赚了点儿开发费。做项目,别为自己考虑太多,多换位思考一下。人家能信任你,把项目交给你做,你就多该从项目方的角度考虑考虑---也许有时他们的要求有点过分,但所谓不知者不去怪罪了。
规划高度二:
做一个称职的软硬电子工程师吧。不用学太多,就学一些就行了,也不要去跟风,那个没有必要。有时,你就是去学了,如果没有相应对应的开发任务,学的也是皮毛,不过只要皮毛也可以了,当你真正需要的时候,再拿起来就会快很多,也算是一种储备吧。但你至少要会一种,一种相对来说狭隘的系统吧?!不怕你笑话,我就只会51单片机。先说说我自己了,从事工业自动化方面的机床设备行业:
精通51,了解其他的单片机,精通51汇编,精通CPLD,半精通C51(只用来做点人机界面工作),粗通FPGA(想精通自己做51IP核)。
粗通ARMDSP,粗通ARM和DSP的汇编,了解C编程。
精通三维造型软件SOLIDWORKS(可以为自己的线路板造型和机械设备造型)
粗通机加工大部分的工艺。
精通钣金和焊接。
熟悉数控设备、机床的实现解决方案。
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以致用,以前的我什么都想学,什么都用不好,当学的时候,却没有用的发挥平台,都是为学而学。但至少当你要用的时候,重新捡起来的时候,就会很快。就拿ARM来说吧,学的时候学的很努力,从其机理到实现,也做过好多的实验,可现在就是用的少就剩下了点概念的东西了。所以没必要什么都要精通,只要一样,比如51单片机吧,从设计、投板、采购、焊接、一直到调试成成品等等一个系统下来,如果你思考了,如果你精通了,你还怕什么,不给高工资也要给你高年薪了,应该都能了解“老板一将难求”的道理了。
规划高度三:
做一个合格的新手电子工程师吧。对于新手,我的建议是:别上来就是一个什么五年十年规划之类的,我们都是普通人,那种规划不适合普通人。如果我们能将今后一年和二年的规划做好了,那你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每天都是一个想法,每月都是一个变化,更别说每年了,只要你在努力,脚踏实地的做事。不要把自己搞的太忙碌了,给自己每天留半个小时想想“心事”了。做好一样,再发散开去,对于电子类的,什么ARM,DSP,51都是相通的。精通了一个体系,那么其他电子类的体系都是相通。怕就怕你什么都不通,都是半通。还半桶水的晃来晃去的,那就有点郁闷和悲哀了!!
碳化硅(SiC)功率器件正以颠覆性优势引领工业充电器变革——其超快开关速度与超低损耗特性,驱动功率密度实现跨越式提升,同时解锁了传统IGBT无法企及的新型拓扑架构。面对工业应用对高效隔离式DC-DC转换的严苛需求,本文将深入解析从600W至深入解析从600W至30kW全功率段的拓扑选型策略,揭示SiC技术如何成为高功率密度设计的核心引擎。
在汽车电子智能化、网联化与电动化深度融合的浪潮中,车载时钟系统的精度与可靠性正成为决定整车性能的核心命脉。作为电子架构的"精准心跳之源",车规级晶振的选型直接影响ADAS感知、实时通信、动力控制等关键功能的稳定性。面对严苛路况、极端温差及十年以上的生命周期挑战,工程师亟需兼具高稳定性与强抗干扰能力的时钟解决方案——小扬科技将聚焦车规级晶体/晶振核心参数,3分钟助您精准锁定最优型号。
在技术创新的浪潮中,图像传感器的选型是设计与开发各类设备(涵盖专业与家庭安防系统、机器人、条码扫描仪、工厂自动化、设备检测、汽车等)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选择最适配的图像传感器需要对众多标准进行复杂的综合评估,每个标准都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从光学格式(Optical Format)和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到色彩滤波阵列(CFA)、像素类型、功耗及特性集成,这些考量因素多样且相互交织、错综复杂。
压控晶振(VCXO)作为频率调控的核心器件,已从基础时钟源升级为智能系统的"频率舵手"。通过变容二极管与石英晶体的精密耦合,实现电压-频率的线性转换,其相位噪声控制突破-160dBc/Hz@1kHz,抖动进入亚纳秒时代(0.15ps)。在5G-A/6G预研、224G光通信及自动驾驶多传感器同步场景中,VCXO正经历微型化(2016封装)、多协议兼容(LVDS/HCSL/CML集成)及温漂补偿算法的三重技术迭代。
在电子设备的精密计时体系中,晶体振荡器与实时时钟芯片如同时间系统的"心脏"与"大脑":晶振通过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产生基础频率脉冲,为系统注入精准的"生命节拍";而实时时钟芯片则承担时序调度中枢的角色,将原始频率转化为可追踪的年月日时分秒,并实现闹钟、断电计时等高级功能。二者协同构建现代电子设备的"时间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