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国内厂商5G手机上市在即,明年下半年或迎换机潮

发布时间:2019-06-10 阅读量:720 来源: 中证网 发布人: Jude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指出,积极推进5G手机商业应用。鼓励5G手机研制和上市销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华为、OPPO、vivo、小米、中兴等国内手机厂商5G手机蓄势待发,即将在国内上市销售。业内人士认为,初期由于产业链不成熟,5G手机价格较高。明年下半年随着5G手机放量,售价降低,国内将迎来5G手机换机潮。


蓄势待发


近日,华为终端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用华为5G折叠屏手机Mate X提前体验5G网络,实测下载速率超过1Gbps。


手机厂商OPPO公司方面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已经做好5G商用的全面准备,并有信心成为国内第一批推出5G商用手机的厂商。当前,OPPO正积极与包括运营商在内的产业链合作伙伴保持紧密协作,探索挖掘5G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极致的5G体验。


中兴通讯表示,目前,国内中兴天机Axon Pro5G版已加入运营商首批5G手机友好用户体验计划。该款5G手机于2019年上半年在中国、德国、芬兰等国家发布。据中兴通讯透露,该款手机目前正在完成国家必要的认证手续,计划7月上市,消费者将第一时间购买到该手机。此外,中兴与三大运营商紧密合作,积极进行商用销售的各项配合工作。上市后,除了中兴官网、电商等渠道,各大运营商营业厅也会进行销售。


手机厂商vivo公司方面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vivo首款5G手机已经送至相关实验室进行入网测试,待测试完成之后,将会正式投入市场销售,届时这也将是中国市场上的首批5G商用手机。vivo会持续聚焦消费者需求,与运营商和产业各方聚力合作,为消费者提供好用的5G产品。


小米公司表示,现在小米已经为国内5G正式商用做好了一切准备。小米MIX35G手机在国内也多次亮相,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联合展示相关5G应用。


国金证券认为,目前国内手机厂商在5G手机方面蓄势待发,随着全球5G网络的不断推进,5G终端推出有望呈现加速态势。


将迎换机潮


数据调研机构IDC预计,2019年5G手机出货量为670万部,仅占全球手机出货量0.5%。


2019年3月,国元证券研报指出,手机出货量下滑趋势2019年有望减缓,但5G手机短期难以放量。尽管各终端品牌相继发布5G手机,初期由于产业链并不成熟,导致5G手机价格过高,导致消费者难以接受。


据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预计国内手机厂商量产的5G手机或于今年9月密集上市销售,但由于成本较高,售价约在人民币5000元左右。随着供应链产能提升,明年下半年5G手机价格可能降至2500元左右。


“2020下半年国内将迎来5G手机换机潮。”Counterpoint研究总监闫占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5G手机价格过高是和产业链不成熟相关,随着明年5G手机芯片成本将会降低,再加上其它元器件工艺逐渐完善,2020年下半年5G手机将会放量,明年底5G手机售价约在2000元—3000元。

 

相关资讯
英特尔完成RealSense业务分拆,获5000万美元融资,聚焦AI视觉新赛道

近日,英特尔正式完成旗下RealSense 3D摄像头业务的分拆工作,并成功获得5000万美元战略融资。此次交易由英特尔资本和联发科创新基金共同注资完成,标志着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推动的"核心业务聚焦战略"再进一步。作为英特尔瘦身计划的重要环节,分拆非核心资产已成为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的关键举措。

8MHz与24MHz无源晶振:为何不能通用?深入解析嵌入式时钟系统的频率约束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8MHz和24MHz晶体振荡器是两种与微控制器(MCU)配合工作的常见频率源。然而,这两种频率的无源晶体振荡器在绝大多数应用场景下并不能直接互换使用。这种非通用性是由它们在电路中的核心作用以及系统对频率精度的严格要求所决定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苹果折叠iPhone敲定三星无折痕方案,供应链格局生变

国际知名证券分析师郭明錤通过最新产业调查确认,为保障2026年下半年量产计划,苹果已确定在折叠屏iPhone上采用三星显示(SDC)的无折痕显示方案。这一决策标志着苹果放弃原计划的自研显示技术路线,转而依托三星成熟的折叠屏专利体系。

NAND Flash第三季价格普涨 512Gb以下芯片领涨15%

随着全球存储产业链产能调控深化,2025年下半年NAND Flash市场正式进入上行周期。据集邦咨询、TrendForce等机构监测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品类NAND Flash合约价涨幅已突破预期阈值。其中256Gb-512Gb中低密度芯片价格环比上涨15%-18%,而1Tb以上高容量产品受企业级长协订单缓冲,涨幅维持在5%-8%区间。此番价格跃升标志着行业历时两年的下行周期终结,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

英伟达消费级PC CPU遭遇设计挑战,量产时间推迟至2026年

据行业权威媒体SemiAccurate最新报告,英伟达代号为N1及N1X的消费级PC处理器因硬件设计问题需重新流片,发布时间由原计划的2025年推迟至2026年。该系列采用4nm制程工艺,定位Windows系统消费级市场,是英伟达重返CPU领域的战略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