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10年,我是怎样从电子“毛头小子”到“识途老马”

发布时间:2019-05-21 阅读量:1125 来源: 21ic电子网 发布人: Cloris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参加工作至今十年。弹指一挥间,昔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毛头小伙,转眼成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中年汉子。回首往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工作10年,我是怎样从电子“毛头小子”到“识途老马”


从当初的初出茅庐,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在成长的路上,遇到了数个贵人,有过很多次的当头棒喝,也有过很多的徘徊、很多的无奈和很多的感悟。


我的收获可以总结成下面三句话:


步步深入,水到渠成;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整合资源,提升自我。


步步深入,水到渠成


很多的初学电子工程师在面对新技术的时候总希望找到登堂入室的捷径。但电子技术是门很严谨的科学,靠捷径和技巧最终都会是无果而返,折腾了半天又回到了起点。


2001年的时候,公司的一个产品准备使用USB端口通信,我和几位同事自发开始学习USB的相关知识。


我好几次计划仔细把USB协议从头看到尾,但每次都是看了前三章,就缺乏耐性,抑或因为其他专职工作的时间安排而中断。


自此之后,至少10次,我一次又一次启动学USB设计的计划,但每次都是从阅读USB协议开始,然后阅读到第三章就停掉了,甚至只看了十几页。


虽然花费了时间,但没有丝毫进展,所掌握的知识比当初从科普文章中得到的也没有增加多少。


直到2003年的一天,部门来了一位对USB小有所成的新同事。一次偶尔的聊天中,他提到,“USB协议熟读第九章,再看些sample程序,就入门了”。


于是,找来Cypress的USBHID的例子程序,对照USB协议的第九章来学习。那一周我不仅对USB开发入了门,而且顿悟了不少东西。


我一直后悔没有早些仔细研读Cypress提供的USB例子程序,因为只要硬着头皮去读,就能发现里面的代码很清楚的说明是由CH9协议实现的。


我花了断断续续3年的时间学USB,最大的收获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这曲折的学习之路让我领悟了——做技术,要扎实才行。只要步步深入,自然水到渠成。试图走捷径,实际却是在原地踏步。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工程师,尤其是电子工程师,“照猫画虎”的类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用举一反三的交叉方式去思考不同的技术,就会发现很多技术是有内在关联的。


技术领域上较广泛的涉猎给我的感触是,很多技术是作为一个体系出现的,靠架构来组成的。而架构的存在,也使中间件的开发更有效率。


我曾有机会做WindowsMedia的编程开发,这是WindwsXP平台上一个视频特别处理,当然用到了DirectShow技术。


我当初就感觉DS的架构怎么这么面熟,就是一时认不出来。原来DS使用了COM技术,变得神秘了。


但透过COM这个接口技术看架构,原来又是跟WDM那么的相似,只是表现形式由Device变成了Filter而已。


一个内核层的架构居然在应用层也能找到它的影子。


做Windows通信程序的时候,希望收到数据时才响应,例如向主窗口发个消息。这是APP级的,怎么做呢?


对了,就用FILE_FLAG_OVERLAPPED这个属性,我们只要以这个属性打开设备,如串口或者USB等,以后读取设备数据的时候,这个函数会立即Return,我们随后就可以等待事件(Read完成了或者Timeout了或者是某故障发生了)。


配合多线程编程,很容易做成消息驱动型的,而不必用死循环浪费额外的CPU时间片。这里就借助了操作系统给我们提供的消息机制。


在开发嵌入式设备的时候,我们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想节约额外的CPU时间片以达到节电的目的,甚至更迫切,这就可以用到消息机制。


其实,嵌入式设备即使不用EmbeddedOS也可以利用OS的某些特性来设计,这使得代码的可维护性大大增强。


所以做过WindowsSDK开发的人,转做消息驱动的嵌入式系统,很多概念是非常容易接受的。


其实,很多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者,也确实参考了Windows的消息机制的实现方式。


所以,我面试嵌入式工程师的时候,一般都会顺便问一下有没有Windows PC编程的经验。


整合资源,提升自我


很多人觉得整合资源,是管理上的术语。实际上,工程师也需要把已经掌握的资源进行整合,以得到最大程度的自我提升。


就像我们总质疑为何某同事的技术能力不如我,却做上了部门经理的位子。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是自身的某些因素导致了我们的很多能力无法得到最大机会的表现,或者,要充分整合我们已经掌握的资源,才能使得我们的能力最大程度的展示。


我在工作7年之后辞职准备创业,同很多工程师都有的艰苦创业经历一样,单单一个角色转化就非常令人痛苦。


以前只需专注技术就足够了,现在却需要面对成本、工期、工厂等N多的因素,整天在工程师、业务员、售后服务之间角色转换。


另外,创业之初,各类文档的撰写就是个不小的门槛,包括合作意向书、NDA协议、产品规格书、报价书,都需要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拜访重点客户之前,还要制作PPT的演示投影。创业之初虽然辛苦,但可预见的胜利果实的诱惑力太大了,加班、熬夜,都是家常便饭。


因为起步稍微有点基础,所以开始就抓到了客户,直接进入创业过程中“为他人做嫁妆”的阶段。总结起来,我的创业经历就是整合自身资源,充分提升自己的一个过程。


接下来,我想给在工程师路上努力拼搏的小伙伴们几天我自己认为不错的建议,让我们一起并肩前行!


精致时间 Time Savvyee:我们没有时间去看书,我们没有时间去见见我们的老朋友,我们没有时间去锻炼,我们没有时间去思考,我们没有时间同父母聊天。


精致效率 Savvy Efficiency:工作如果不能高效进行,将有很大危害:老任务不按时完成,一拖再拖;新任务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有旧任务掺合进来,不断中断新任务,导致新任务多次停滞,造成恶性循环。


精致思维 Savvy Thinking:不断的 international mindset,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形成自己对问题看法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自己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系统思维方式,troubleshooting, Problem resolving 的能力,这样我们以后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资讯
破局图像传感器选型难题:成像性能、系统兼容与工具支持的协同​

在技术创新的浪潮中,图像传感器的选型是设计与开发各类设备(涵盖专业与家庭安防系统、机器人、条码扫描仪、工厂自动化、设备检测、汽车等)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选择最适配的图像传感器需要对众多标准进行复杂的综合评估,每个标准都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从光学格式(Optical Format)和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到色彩滤波阵列(CFA)、像素类型、功耗及特性集成,这些考量因素多样且相互交织、错综复杂。

破解时钟难题:5大场景下压控晶振选型黄金法则(附参数对照表)

压控晶振(VCXO)作为频率调控的核心器件,已从基础时钟源升级为智能系统的"频率舵手"。通过变容二极管与石英晶体的精密耦合,实现电压-频率的线性转换,其相位噪声控制突破-160dBc/Hz@1kHz,抖动进入亚纳秒时代(0.15ps)。在5G-A/6G预研、224G光通信及自动驾驶多传感器同步场景中,VCXO正经历微型化(2016封装)、多协议兼容(LVDS/HCSL/CML集成)及温漂补偿算法的三重技术迭代。

核心差异剖析:晶振 vs. 实时时钟芯片(RTC) - 脉冲源与时间管理者的角色划分

在电子设备的精密计时体系中,晶体振荡器与实时时钟芯片如同时间系统的"心脏"与"大脑":晶振通过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产生基础频率脉冲,为系统注入精准的"生命节拍";而实时时钟芯片则承担时序调度中枢的角色,将原始频率转化为可追踪的年月日时分秒,并实现闹钟、断电计时等高级功能。二者协同构建现代电子设备的"时间维度"。

无人机的“眼”与“脑”:解密自主导航与感知核心技术

无人机已不再是简单的飞行器,而是集成了尖端感知与决策能力的空中智能载体。其核心系统——特别是自主导航与感知技术——是实现其在测绘、巡检、农业、物流、安防等多个领域高效、精准作业的关键。本文将深入剖析无人机如何通过这些核心技术“看见”、“思考”并“规划”路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飞行能力。

压控晶体振荡器(VCXO)工作原理深度解析:电压如何精确调谐频率

压控晶体振荡器(Voltage-Controlled Crystal Oscillator, VCXO)是一种关键的高精度频率源,其核心特性在于能够通过施加外部控制电压来精细调节其输出频率。其频率控制过程依赖于精密的电路设计和晶体的独特物理特性,主要涉及以下核心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