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首先应对电源线和地线进行布线,以保证电路板的电气性能。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加宽电源、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它们的关系是:地线>电源线>信号线,通常信号线宽为:0.2~0.3mm,最细宽度可达0.05~0.07mm,电源线一般为1.2~2.5mm。对数字电路的 PCB可用宽的地导线组成一个回路, 即构成一个地网来使用(模拟电路的地则不能这样使用)
预先对要求比较严格的线(如高频线)进行布线,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边线应避免相邻平行,以免产生反射干扰。必要时应加地线隔离,两相邻层的布线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产生寄生耦合。振荡器外壳接地,时钟线要尽量短,且不能引得到处都是。时钟振荡电路下面、特殊高速逻辑电路部分要加大地的面积,而不应该走其它信号线,以使周围电场趋近于零;尽可能采用45o的折线布线,不可使用90o折线,以减小高频信号的辐射;要求高的线还要用双弧线。
走线规则,线宽一般10mil;排针孔径一般取32mil;直插电阻电容晶振一般取28mil;焊盘内径(孔径)+1.2mm(最小1.0mm)=焊盘外径;引脚直径+0.2mm=焊盘孔径;如果焊盘孔径为32mil,那么焊盘直径一般设为62mil;当焊盘直径为1.5mm时(较小)≤60mil,采用方形焊盘;1mm≈40mil;100mil≈2.54mm;一般焊盘外径尺寸 = 孔径尺寸的两倍。
任何信号线都不要形成环路,如不可避免,环路应尽量小;信号线的过孔要尽量少;关键的线尽量短而粗,并在两边加上保护地。通过扁平电缆传送敏感信号和噪声场带信号时,要用“地线-信号-地线”的方式引出。关键信号应预留测试点,以方便生产和维修检测用。原理图布线完成后,应对布线进行优化;同时,经初步网络检查和DRC检查无误后,对未布线区域进行地线填充,用大面积铜层作地线用,在印制板上把没被用上的地方都与地相连接作为地线用。或是做成多层板,电源,地线各占用一层。
直流等效电路分析法:直流等效分析法,就是对被分析的电路的直流系统进行单独分析的一种方法,在进行直流等效分析时,完全不考虑电路对输入交流信号的处理功能,只考虑由电源直流电压直接引起的静态直流电流、电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直流等效分析时,首先应绘出直流等效电路图。绘制直流等效电路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电容器一律按开路处理,能忽略直流电阻的电感器应视为短路,不能忽略电阻成分的电感器可等效为电阻。取降压退耦后的电压作为等效电路的供电电压;把反偏状态的半导体二极管视为开路。
电路中的交流系统从电路分分离出来,进行单独分析的一种方法 。交流等效分析时,首先应绘出交流等效电路图。绘制交流等效电路图应遵循以下原则:把电源视为短路,把交流旁路的电容器一律看面短路把隔直耦合器一律看成短路。
在分析电路原理时,要搞清楚电路中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直流通路是指在没有输入信号时,各半导体三极管、集成电路的静态偏置,也就是它们的静态工作点。交流电路是指交流信号传送的途径,即交流信号的来龙去脉。在实际电路中,交流电路与直流电路共存于同一电路中,它们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