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自上个世纪80中期起,容器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均在20%以上,1993年全球容器的销售产值已达130亿美元。铝质电解电容器的销售产值占整个电容器产业的1/3多。但是,随着电子技术及材料制造工艺的进步,传统型铝电解电容器逐步向贴片铝电解电容器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铝电解电容器采用导电高分子材料取代电解液作为阴极,取得了革新性发展。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能力通常要比电解液高2个3个数量级,应用于铝电解电容器可以大大降低ESR、改善温度频率特性;并且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可加工性能良好,易于包封,极大地促进了铝电解电容器的片式化发展。
贴片铝电解电容器最早由日系厂商开始量产,商品化,早期由于应用市场属于高档机板上,市场容量不是很大。随着通信设备、家用电器、汽车、军事及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贴片铝电解电容器的市场需求,并且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在贴片铝电解电容器作用日益重要的推动下,我国开始进行贴片铝电解电容器耳朵研究生产。目前,我国的贴片铝电解电容器技术水平较高,国产化已经成熟,不需再从国外等发达国家进口。同时,贴片铝电解电容器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但是,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新市场、新领域不断召唤的背景下,国外正在研究环保型、性能更加优越的贴片铝电解电容器,而我国在新产品开发方面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电源都采用了开关技术,可从主电源获得所需的输出电压。但是,开关电源通常有较高的噪声,不能用于敏感的模拟电路。这些情况下,最佳的选择还是线性电源。
如图给出了一个标准的线性稳压器。其输入端VIN接入一个高于所需值的未稳定电压,而串联导通晶体管Q1使输出VOUT降低到所需电平。误差放大器IC1将VOUT的一部分与一个基准电压VR做比较,并控制Q1,使输出电压与负载电流IOUT和VIN的变动无关。这种电路只适用于小范围的输出电压。当需要宽输出电压时例如实验室电源,电阻RQ1的值必须足够小,晶体管Q1才能在大输出电压范围下保持足够的基极电流,但当输出电压降低时,这只电阻和晶体管Q3上会消耗很大功率。另外,Q3还必须能承受最高VIN。
图中的电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两个标准变压器T1和T2(220Vac~6Vac,10W)用于产生一个主电源VM的隔离副本。这个副本经D1、D2、C1和C2的倍压及整流,从220Vac的VM获得大约560V的VIN。按图1中的连接标准,一只串联导通晶体管Q1(BU508A)将非稳压的VIN降低到一个固定的VOUT,IC1将分压后的VOUT与VR做比较。电位器R3用于设定VR,从而按下式调节VOUT=VR×[(RFG+RF)/RFG],其中RF=RF1+RF2…RFn。当十只电阻(每只1MΩ)串联组成RF,最大基准电压为5V时,输出电压可以设定为0V~505V。OPA364运算放大器可在轨至轨输入情况下正常工作,VR范围从0V~5V,能够提供高达40mA电流。为降低因驱动一个串联导通晶体管而产生的功耗,扩展输出电压范围,晶体管Q1的驱动采用了光隔离的非传统方式。两个光电二极管FD1和FD2工作在光伏模式,为晶体管Q1的基极提供驱动电流。落在光电二极管上的光线产生进入Q1基极的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