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原理,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的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的输出到电机的电缆长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分布电容、变频器本体输出问题、变频器的功率问题。
(1)分布电容
所谓分布电容,就是指由非电容形态形成的一种分布参数。一般是指在印制板或其他形态的电路形式,在线与线之间、印制板的上下层之间形成的电容。而变频器输出距离受限的问题,和电缆的分布电容有密切关系,不只是电容器才有电容,实际上任何两个绝缘导体之间都存在电容。例如导线之间,导线与大地之间,都是被绝缘层和空气介质隔开的,所以都存在着电容。
通常情况下,这个电容值很小(一般在15~30nf/100m左右),电缆长度较短时,它的实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如果电缆很长或传输信号频率很高时,就必须考虑分布电容的作用。在电缆远距离敷设系统中,电缆的电容会表现的较为明显,对控制回路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控制功能,特别是对于变频器控制普通低压电机的控制回路,故障较多表现为过流、起停失灵等现象,给生产和维护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由于输出线上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共振产生浪涌电压,将会叠加到输出电压上,晶体管、igbt的开关频率越高,电缆越长,产生的浪涌电压越高,最高时,可产生直流电压的两倍的浪涌电压。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引起过压过流保护,甚至烧坏模块。
(2)变频器本体输出问题
目前,几乎所有的变频器都采用pwm脉宽调制技术,但是由于变频器中的功率开关器件工作在开关状态,器件的高速开关动作使得电压和电流在短时间内发生跳变,这使得电压、电流波形中含有大量的谐波成分,其中高次谐波会使变频器输出电流增大,造成电机绕组发热,产生振动和噪声,加速绝缘老化,还可能损坏电机;同时各种频率的谐波会向空间发射不同频率的无线电干扰,可能导致其它设备误动作。因此,希望把变频器安放在被控电机的附近。但是,由于生产现场空间的限制,变频器和电机之间往往要有一定距离。
(3)变频器的功率
变频器的功率大小直接决定变频器输出到被控电机的电缆长度,变频器(未接输出电抗器)功率越大其相应的输出电缆长度也相应越长。以上三方面都会直接影响变频器输出到电机的电缆长度,根据以上原因的分析下面具体对改善方法作进一步研究。
可进行一些优化改进。调整载波频率,减少谐波干扰。变频器的载波频率就是决定逆变器的功率开关器件(如:igbt)的开通与关断的次数的频率。 输出端加共模扼流圈。共模扼流圈也叫共模电感,是在一个闭合磁环上对称绕制方向相反、匝数相同的线圈。共模电感实质上是一个双向滤波器:一方面要滤除信号线上共模电磁干扰,另一方面又要抑制本身不向外发出电磁干扰,避免影响同一电磁环境下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共模扼流圈可以传输差模信号,直流和频率很低的差模信号都可以通过,而对于高频共模噪声则呈现很大的阻抗,所以它可以用来抑制共模电流干扰。
同时加装输入、输出电抗器。在变频器的输入侧可加以下选件:
(1)进线电抗器,输入电抗器可以抑制谐波电流,提高功率因数以及削弱输入电路中的浪涌电压、电流对变频器的冲击,削弱电源电压不平衡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都必须加进线电抗器。
(2)输入emc 无线电干扰滤波器,emc 滤波器的作用是为了减少和抑制变频器所产生的电磁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