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放大电路的概述
一般来说基本放大电路就是指有三极管构成的一些放大电路。包括:双级型管的单级放大电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单极型管的单极放大电路,
场效应管微变等效电路,共源极放大电路,共漏极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
增加电信号幅度或功率的电子电路。应用放大电路实现放大的装置称为放大器。它的核心是电子有源器件,如电子管、晶体管等。为了实现放大,必须给放大器提供能量。常用的能源是直流电源,但有的放大器也利用高频电源作为泵浦源。放大作用的实质是把电源的能量转移给输出信号。输入信号的作用是控制这种转移,使放大器输出信号的变化重复或反映输入信号的变化。现代电子系统中,电信号的产生、发送、接收、变换和处理,几乎都以放大电路为基础。20世纪初,真空三极管的发明和电信号放大的实现,标志着电子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晶体管的问世,特别是60年代集成电路的问世,加速了电子放大器以至电子系统小型化和微型化的进程。
放大电路的基本形式
放大电路的基本形式有3种: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和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在构成多级放大器时,这几种电路常常需要相互组合使用。
现代使用最广的是以晶体管(双极型晶体管或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为基础的集成放大器。大功率放大以及高频、微波的低噪声放大,常用分立晶体管放大器。高频和微波的大功率放大主要靠特殊类型的真空管,如功率三极管或四极管、磁控管、速调管、行波管以及正交场放大管等。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1. 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即要求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2. 输入回路的设置应当使输入信号耦合到晶体管的输入电极,并形成变化的基极电流Ib,进而产生晶体管的电流控制关系,变成集电极电流Ic的变化。
3. 输出回路的设置应当保证晶体管放大后的电流信号能够转换成负载需要的电压形式。
4. 信号通过放大电路时不允许出现失真。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各器件作用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把输入信号由晶体管的基极输入,而把负载电阻接在发射极上。特点:电压增益(放大倍数)
小于1但近似等于1,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虽然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小于1,但是它的输入电阻高,当信号源(或前极)提供给放大电路同样大小的信号电压时,由于具有较高的输入电阻,使所需提供的电流减小,从而减轻了信号源的负载。
共基极放大电路
特点:共基极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很低,一般只有几欧到几十欧,但其输出电阻却很高。另外,共基放大电路允许的工作频率较高,高频特性比较好,所以它多用于高频和宽频带电路或恒流源电路中。
共源极放大电路
共源极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与双极型管共射放大电路相比较,共源极放大电路具有以下特点:输入电阻极高,相当于开路;输出电阻由于并联一个电阻Rds,因此输出电阻较小。共源极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相当于一个电压控制的电流源。
共漏极放大电路
共漏极放大电路又称为源极输出器或源极跟随器,同样具有与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相同的特性: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和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并接近于1。
功率放大电路
实际电子技术应用中,当线路中负载为扬声器、记录仪表、继电器或伺服电动机等设备时
,就要求它能为负载提供足够大的交流功率,使之能够带动负载。通常把这种电子线路的输出级称为功率放大电路,简称“功放”。功放电路中的晶体管称为功率放大管,简称“功放管”。功放广泛用于各种电子设备、音响设备、通信及自控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