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3-7 阅读量:543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EPON和GPON的区别
其实,EPON是用以太帧的,而GPON是用ATM帧,两者的传输速度目前来说差不多,网络结构也基本一样。但EPON和GPON是两种不同的PON技术,针对其技术特点和应用定位业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尤其是近来一些厂家的恶意宣传言论甚嚣尘上,给业界带来了认识上的混乱。本文通过对两种技术的比较,尤其是对常见的一些认识偏差的分析,得出:GPON和EPON是两种互补性的技术,GPON适合大客户接入,EPON适合实现FTTH和小型商业用户接入。
EPON和GPON基本情况比较
PON主要分为APON/BPON(ATMPON/宽带PON)、EPON(以太网PON)和GPON(千兆比特PON)几种,其中,EPON由于非常适合IP业务的宽带接入,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展和商用,业界把千兆比特的EPON系统又称为GEPON;GPON在高速率和多业务支持(尤其是对TDM业务的支持)方面则有一定优势。EPON和GPON是当前业界重点关注的PON技术。几种主要的PON技术之间的比较见表1。
基本比较。网通集团公司在这份文件中就指出,两种技术各擅胜场,有着不同的应用定位。
针对业界大多数未明就理的技术人员而言,对EPON和GPON的认识就不见得这么客观了。很多人普遍认为GPON的优势存在于下列几个方面:
1、 由于采用了GEM封装,GPON对TDM业务支持的QoS表现好,支持语音的效果也好;
2、 封装效率高,甚至高于EPON一倍;
3、 光层指标优于EPON。
下面我们就逐一分析一下这些情况。
如何看待EPON和GPON的光层参数
1 GPON的光层指标要求苛刻,但不等于GPON优于EPON
很多人直观地认为GPON的光层参数要好于EPON,比如:最远传输距离可达60km,最大光分路比可达1:128,支持A/B/C三类ODN等。
在ITU-T的G.984规范中,明确定义GPON有两种传输距离指标,一个是逻辑传输距离,最大可达60km,但是这个逻辑传输距离是按照常规的最小光纤衰耗来折算的,没有考虑ODN中分路器等引入的额外衰耗;另一个指标是物理传输距离,最大20km,这是指在考虑了ODN的衰耗之后实际可实现的传输距离。也就是说,GPON在传输距离方面,实际和EPON是一样的,并没有优势。
ITU-T G.984.1中明确指出:“GPON当前定义的最大分光比是1:64;但是考虑到器件技术的进步,未来必须考虑支持1:128的分光比。”另外,最大光分路比1:128这个指标仅仅并非所有GPON都能达到,更不是现有的器件技术可以实现的,这个在G.984中是明确指出的。
还有,支持A/B/C类ODN的说法似乎说明GPON的光层指标比较好一些。实际上,这是说明GPON对物理器件的选择更加苛刻,而不是说GPON技术本身更优。换句话说,EPON对物理器件要求相对宽松一些,更加易于实现,成本方面的优势也更加明显。
分析了这些,我们的中心思想是说GPON的光层指标要求相对比较苛刻,EPON的要求比较宽松,这并不等同于GPON的技术优于EPON,这是我们在这里力图澄清的第一个问题。对于实际应用来说,苛刻的参数要求会造成实现上的困难,并直接导致成本急剧上升。
2 各种PON的ODN建设趋同
这里还要指出,GPON能够支持ODN的两种保护方式,EPON也可以。两者在这个方面并无技术差异,均采用ITU-T G.983.5的标准。
于是我们发现,各种PON技术的实质性差异并不在于光层,而且有着类似甚至是趋同的光分配网(ODN)。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ODN建设模式是推进FTTH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这是个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命题,需要长久的技术积累来逐步形成一套适合特定运营商的模式,EPON要面临这个问题,GPON也避不开。通过成熟的EPON技术尽早切入ODN规模建设模式的探索将是一个富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封装效率是EPON和GPON的差距吗
业界对于GPON的封装效率比较津津乐道,有数据说是97%;与此同时则总是说EPON的封装效率低下,仅有不到50%。很多人乐于接受这个数据并加以传播,下面就这个问题简单地分析一番。
任何数据的有效性都有其前提。在引用上述数据的时候很少有人考虑前提到底是什么。这就至少让我们怀疑这个数据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有效。从我们的分析结果来看,这种效率的比较应该是针对TDM业务封装的。在这种业务承载的时候,EPON需要采用复杂的封装技术来保障QoS,GPON则直接明了,两者差异很大。如果是其它业务呢,会不会有这个差别呢?对于以太网业务而言,EPON并未增加任何的开销封装(其LLID仅仅是替换了前导符的一部分,没有增加帧的长度),封装效率可谓100%。而对于GPON而言,封装过程中还需要增加GEM开销,会引起效率的下降。
上述分析说明,GPON的效率不是一定高于以太网的。应该将,在数据业务吞噬带宽的大环境之下,最佳的选择是提高以太网的封装效率,在这个方面EPON做到了无缝适配,GPON对TDM的封装效率优势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谓“英雄无用武之地”。
EPON和GPON的成熟性比较
就成熟性而言,EPON毫无疑问占据了比较明显的优势,这已经是业界的共识了。
1 标准化
从信息产业部以及国内各个主要运营商对制定我国EPON标准的重视程度和速度来看,EPON技术在国内也已经得到了相当的认可。目前信息产业部将于今年发布我国关于EPON的第一部行业标准“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关于EPON测试的行业标准的制定也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即对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的讨论及修改征求意见稿的阶段)。中国电信已经在国内多处地方开展了EPON试点,在此基础上,召集了国内主要的EPON设备供应商共同起草了一份中国电信关于EPON的企业标准。规范了中国电信对EPON设备的技术要求。从这些关于EPON的标准的陆续制定和推出可以看出信息产业部和各大运营商对在国内采用EPON技术的坚定决心。
2 芯片和仪表的产业链
目前除了已知的Passave,Teknovus,Centillium等公司外,Immenstar等公司也将推出自己的EPON芯片。一些测试仪表厂家也都看好EPON市场,陆续推出EPON专用的测试仪表。如EXFO推出了PON专用的光功率计,以及OTDR。安捷伦新推出了N2X EPON性能分析系统。由此可见,一个成熟的EPON产业链已经逐渐形成。
相比之下,GPON在标准制定颁布后,迟迟没有厂家能够提供商用芯片,抑制了产品的研发、推广与应用。目前能够提供GPON产品的厂家或公司凤毛麟角(只有Flexlight宣称有支持GPON的产品推出),而且现有的GPON产品多是针对北美市场的需求,对中国市场没有做过深入调查,因此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GPON产品更是少之又少。
3 互通性
还有一些人认为GPON的互通性要好于EPON。这种认识是毫无根据的技术盲从。历史经验证明,任何一种技术的互通性都是经历了反复的磨合之后才能实现的,接入网的典型例子就是ADSL,还有Wi-Fi,其它领域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当前阶段,EPON的互通性问题已经在解决之中,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组织业内十多个EPON厂家的互通性测试工作正在上海研究院进行之中,其结果非常乐观。反之,GPON在没有成熟的芯片和设备的情况下,妄言互通性好于EPON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EPON和GPON技术定位的客观评价
上述的分析中,我们较多地下功夫来澄清业界对于GPON的一些近乎迷信的看法,比如光层指标、封装效率、TDM业务支持能力、互通性、成熟性、成本等。尽管这些分析大多得出的结论和大多数人的常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这并不是说烽火是一边倒的态度。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逐个剖析,我们看到GPON和EPON在技术上确实各擅胜场,两者在定位上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替代的关系。EPON适合数据业务为主的居民用户接入,GPON在大客户接入的场合则有自己的优势。在推崇Any Thing Over IP的今天,EPON更适合于“光纤到户、三网合一”的应用场合。更能方便、透明的与用户家中的计算机、家庭网关、IPTV机顶盒等用户设备连接。由于IP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也方便大幅度降低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成本。
在现代汽车行业中,HUD平视显示系统正日益成为驾驶员的得力助手,为驾驶员提供实时导航、车辆信息和警示等功能,使驾驶更加安全和便捷。在HUD平视显示系统中,高精度的晶振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要素。YSX321SL是一款优质的3225无源晶振,拥有多项卓越特性,使其成为HUD平视显示系统的首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心电监护设备在日常生活和医疗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无源晶振 YSX211SL 作为一种先进的心电贴产品,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市场上备受瞩目。
对于可编程晶振选型的话,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选择。在选择可编程晶振的时候注重晶振外观、晶振的频率、晶振的输出模式、晶振的型号等等,这些都是要注意的,尤其是晶振的频率和晶振输出模式以及晶振的型号都是需要注意的。
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服务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各种应用提供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存储能力。而高品质的服务器组件是确保服务器稳定运行的关键。YSO110TR宽电压有源晶振,作为服务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多项优势,成为业界必备的可靠之选。
其实对于差分晶振怎么测量方式有很多种,主要还是要看自己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了,因为选择不同的测量方式步骤和操作方式是不同的。关于差分晶振怎么测量的方式,小扬给大家详细的分享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