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子核

发布时间:2012-02-23 阅读量:494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原子核的定义

什么是原子核?所谓原子核,顾名思义,原子核就是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其英文名称为atomic nucleus,又简称“核”。而质子又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又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原子核极小,它的直径在10-⒖M【十的负十五次米】]~10-⒕M【十的负十四次方米】之间,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在这极小的原子核里却集中了99.96%以上原子的质量。原子核的密度极大,核密度约为10⒕g/cm⒊【每立方厘米的地方里有十的十四次方克核】,即1cm-⒊的体积如装满原子核,其质量将达到10-⒏t【十的八次方吨,即1亿吨】。原子核的能量极大。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能克服质子之间所带正电荷的斥力而结合成原子核,使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分裂。当一些原子核发生裂变(原子核分裂为两个或更多的核)或聚变(轻原子核相遇时结合成为重核)时,会释放出巨大的原子核能,即原子能。例如核能发电。利用这一性质,方便人们的生活。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中性。

原子核的本质
  
1912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由于撞击到了电子发生较大偏转,个别α粒子偏转超过了90°,有的α粒子由于撞上原子核所以偏转方向甚至接近180°。该试验事实确认:原子内含有一个体积小而质量大的带正电的中心,这就是原子核。

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原子核内的质子,中子,夸克-胶子之模型图
  
核子之间的核力,是一种比电磁作用大得多的相互作用。原子半径很小,质子间库仑斥力很大,但原子核却很稳定。所以原子核里质子间的除了库仑斥力外还有核力。只有在2.0×10^-15米的短距离内才能起到作用。   

质子和质子之间、质子和中子之间、中子和中子之间都存在。核力是色力的间接效应,即强相互作用可以看作是夸克- 胶子[1]相互作用的间接结果。
   
图为氦原子的原子及其原子核构想图

原子核电荷
  
卢瑟福用一束α射线轰击金属薄膜,发现有大角度的α粒子散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星式原子结构模型:原子中存在一个带正电的核心,即原子核。   原子是电中性的,核带有的正电荷等于核外电子的总负电荷。对原子序数为Z的原子,核带正电Ze。核的电荷数是一个严格的整数,它等于核内的质子数。质子带正电e,与电子的电量相等。

原子核的结构

原子核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它介于原子与粒子之间,是由质子与中子(统称核子)组成的非相对论量子多体体系。此量子多体体系的结构图象是由核内的质子与中子依靠一种短程的强相互作用力来维系的。这种核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称为核力或者强力。

目前,对原子核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了解是“多侧面”的:它既具有“独立”核子在由其它核子构成的平均场中运动的性质,而又突出地具有核子间有强耦合的集体运动性质;它既是一个由核子构成的非相对论量子多体体系,而又反映介子、重子乃至夸克自由度的复杂介质;它既是一个有一定量子数的有序物质状态,而又表现出明显的统计性及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量子混沌的行为,由于核力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各式各样的核结构型虽在一定程度上从某些侧面成功描写了原子核结构所表现出的丰富多彩的多样性,但也都有各自的问题、困难和局限性。

因此,我们如何才能用简单、单一的描述来说明原子核这个体系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呢?如何使各种核模型统一起来呢?也就是说,各种核子究竟是按一种什么样的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原子核的真实直观结构是怎样的,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核力问题的关键。

原子核的运动形式

原子核的核环上质子均匀排列的空间有序性,与核外电子的规则排布相联系。核子环的自转是环上所有核子独立运动有矢量和,即单粒子运动必须服从或服务于统一的整体转动,这是综合模所描述的——核子在核内单粒子运动与集体运动相耦合。原子核作为一个微观量子体系,核子环的集体转动并非像流体那样作非旋转动,它的集体转动是指原子核势场空间取向的变化。

由于核子环整体向一定方向自转(顺时针或逆时针),质子也都相应做环系运动,从而产生环系电流,这样就使原子核中显示出质子的正电移动性——质子流。因此,它们的统一运动产生了相同的磁场,这样核环就有了较固定的旋轴线——核轴线(沿磁极方向,就象地磁线一样)。中子也同样产生中子流,中子流与质子流,它们占据着各自的量子轨道(能级),虽然通过核子——核子相互作用,不断地交换着能量、动量和角动量,但它们大体上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即从总体上看,它们近似地保持着原来的运动状态, 这正是独立粒子模型,即壳模型所描述的。核子的高能级轨道是与轴线垂直的核的腰部,核子的低能级轨道是轴线附近的核的端部。这样,核内核子表现出两重性——粒子空穴性,核内核子的填充状态是一种轨道运动的几率分布,不再以费米面作为占据或空缺的自然分界线,这是引入准粒子时所描述的。而核子环转动所形成的相对薄的表面及核子环的变形使核物质有低的可压缩性,正是液滴模型的两个基本假设。
 

 


核子环上的核子大体上可看成是在同一个平面上,圆面的转动形成了旋转球体的原子核。核环上的核子时时刻刻都在平衡形状附近做或强或弱的形状振动,这种振动从外观上看是原子核体积不怎么变化的表面振动。如果因个别核子的动能(破坏核环形状的)太大,迫使核环发生形变,离开原来的平衡形状,成为椭圆环,它们在转动时就成为椭球体,这样就形成了某些原子核电荷分布的非球对称,而是具有旋转椭圆球的对称性。正是由于核子绕轴线转动形成的对称性,使核子在轨道上运动具有如下特点:在同一能级的轨道上,可能运动着核子环上对应着的一对质子或一对中子。也就是说,在同一量子轨道上运动着一对核子。

原子核的稳定性
 
在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有机组合构成了原子核真实的直观结构。在核环上有多少个核子,就应有多少个核键,如12C核环上有12个核键,13C则有13个核键。这些核键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破坏一个原子核,必须给予其核子环上应有的若干个核键的总能量——总结合能E总。

一些稳定的原子核(包括基态核)的平面直观结构(可能的轴线)如下图所示:
He Li Li Be
同它们结构相似的又如12C、13C、14N、15N、16O、17O、20Ne、23Na、32S、40Ca等等。

一般情况下,原子核最稳定的结构是中子与质子均匀相间排列的核子环,且N=Z。它们是“具有高度的中子-质子对称性的球形自轭核”,它们的核环上任一核子都达到了完全饱和键态,中子与质子结合得很紧密,电荷分布为球对称,如奇奇核14N和偶偶核16O等。在这样的核环上加入(或去掉)一个或几个中子成键,在核环一处或几处出现了剩余相互作用,即相同核子间出现了不饱和核力,核圆环可能因此变形为椭圆环,从而形成了近球形核。以上正是平均场理论所描述的。

对于中子数多于质子数较多的中等核及重核,它们的核环上可每相隔两个中子再排列一个质子,形成的核也是稳定的,即Z≤N≤2Z。但核环上最多一处可排列三个相连的中子,如果中间的那个中子不稳定,具有很大的动能(使核环发生形变的,而非转动的动能)。核环为阻止自身的形变,在核的表面张力作用下,会迫使其发生β-衰变,使其衰变成质子,然后与两侧的中子恰形成饱和核键而达到稳定。或者,此中子虽无大的形变动能,但受到核环上强大的表面张力的压迫、冲击,达到弱作用范围,也会发生β-衰变,这就是重核的β-衰变。

在饱和的核环一处去掉一个中子(可加入一个质子),会使两个质子直接作用,达到了弱作用范围,其中的一个质子会发生β+衰变,衰变成一个质量仅次于质子的中性新粒子——次中子,然后重新形成核键。但次中子是不稳定的,它能吸收光子(γ→e+e),而转变成中子,如发生β+衰变后的重核伴随着正负电子对的吸收现象,就反映了次中子的这一特性。如果质子不发生β+衰变,也可通过俘获K电子使其中的一个质子转变成中子而重新形成稳定的核键。可见,中子与质了在原子核内互相限制、彼此制约,并且中子在原子核内的作用就是起到连接质子的作用。当中子数少于质子数时,原子核就会不稳定,会发生β+衰变或K俘获。虽然核自由中子会发生β-衰变,但在原子核内与质子成键后的束缚中子不会发生ββ-衰变,这是饱和核力作用的结果。

当核环上的中子与中子直接相连时,两个中子成键均未饱和,出现剩余相互作用,可仍与外来的低能量的中子形成弱的核力,但不在弱作用范围内,不会发生β-衰变。这个中子没有能力加到核子环上去,而是在核环外围形成很长的核键,因量子运动而形成核的中子晕或核的中子皮,如11Li、11Be、14Be的中子晕及6He、8He的中子皮,这些具有中子晕的或中子皮的原子核是一种弱束缚态的密度不均匀的体系。

对于重核,中子与中子直接连接处较多,剩余相互作用较大,在核内起主导作用,当核环变形为梭形时,在核的两端尖部会引起α衰变,使核环向圆环状恢复,这样就会发射α粒子。核子环能够变形,与转动频率有关。在较低角动量时,原子核形成一个中等形变的扁椭圆形状,随着角动量的增加,原子核具有长椭球形变或三轴形变。当角动量继续增加时,核环将在剩余相互作用下发生裂变,此时剩余相互作用能克服质子间的斥力及转动引起的离心力,使核子重新组合成两个或多个子核环。以上是由原子核的转动液滴模型所描述的。

千变万化的核反应,就是使核环上局部的核子间原来的核键被破坏,并重新形成更强的新核键的过程,同时通过发射粒子(或γ射线)进行退激发,使新结合的核环向圆环状恢复(斥力作用),这样就产生了新的稳定的核。在低能时,核反应为熔合蒸发、转移和电荷交换反应;高能时,核反应为散裂、多重碎裂和裂变反应。

相关资讯
无源晶振YSX321SL应用于高精度HUD平视显示系统YXC3225

在现代汽车行业中,HUD平视显示系统正日益成为驾驶员的得力助手,为驾驶员提供实时导航、车辆信息和警示等功能,使驾驶更加安全和便捷。在HUD平视显示系统中,高精度的晶振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要素。YSX321SL是一款优质的3225无源晶振,拥有多项卓越特性,使其成为HUD平视显示系统的首选。

拥有卓越性能的高精度超薄低功耗心电贴—YSX211SL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心电监护设备在日常生活和医疗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无源晶振 YSX211SL 作为一种先进的心电贴产品,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市场上备受瞩目。

可编程晶振选型应该注意事项

对于可编程晶振选型的话,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选择。在选择可编程晶振的时候注重晶振外观、晶振的频率、晶振的输出模式、晶振的型号等等,这些都是要注意的,尤其是晶振的频率和晶振输出模式以及晶振的型号都是需要注意的。

性能高的服务器—宽电压有源晶振YSO110TR 25MHZ,多种精度选择支持±10PPM—±30PPM

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服务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各种应用提供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存储能力。而高品质的服务器组件是确保服务器稳定运行的关键。YSO110TR宽电压有源晶振,作为服务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多项优势,成为业界必备的可靠之选。

差分晶振怎么测量

其实对于差分晶振怎么测量方式有很多种,主要还是要看自己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了,因为选择不同的测量方式步骤和操作方式是不同的。关于差分晶振怎么测量的方式,小扬给大家详细的分享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