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推出高度集成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适用于汽车、工业和医疗

发布时间:2018-07-25 阅读量:78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lina编辑

ADI宣布推出 Power by Linear™ LTC3372,该器件是一款高度集成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适合那些需要从一个高达 60V 的输入电压产生多个低电压输出的系统。LTC3372 具有一个 60V 同步降压型开关稳压控制器和四个位于该控制器之后的可配置同步单片式降压型稳压器。这种组合在单颗 IC 中提供了多达 5 个高效率低静态电流输出,非常适合汽车、工业和医疗应用。


电源管理解决方案


LTC3372 的降压型控制器在 4.5V 至 60V 的输入电压范围内工作,并驱动一个全 N 沟道 MOSFET 功率级。其输出可设置为 3.3V 或 5V,并能产生一个高达 20A 的输出电流。控制器输出通常用于给四个单片式降压型稳压器馈电。每个单片降压通道可通过编程来调节一个低至 0.8V 的输出电压,其可配置输出电流最高可达4A。通过 C1-C3 引脚将 8 个 1A 集成式功率级设置为 8 种独特配置中的一种,从四通道 2A 降压到双通道 4A 降压。这使得每个通道只采用一个电感器。

LTC3372 提供了非常适合电池供电型应用或汽车应用的低 IQ 解决方案,在此类应用中有一个或多个电源轨始终保持接通。当仅使能高电压控制器时,该器件仅从一个 12V 输入电源获得 15µA 电流,并在无负载情况下将输出调节至 5V。每使能一个通道,每个单片式降压型稳压器仅增加 8µA 的额外 IQ。LTC3372 的单片式降压开关频率可设置在 1MHz 至 3MHz 之间,并可同步至一个外部时钟,而降压型控制器以该频率的 1/6 执行开关操作。其他特性包括折返电流限制、软启动、短路保护和输出过压保护。

LTC3372 有现货供应,采用耐热性能增强型 48 引脚 7mm x 7mm QFN 封装。E 和 I 级器件规格在 –40°C 至 125°C 的工作结温范围,而 H 级器件的工作温度范围为 –40°C 至 150°C。

特性概要:LTC3372
•高电压降压型控制器:VIN = 4.5V 至 60V,VOUT = 5V/3.3V
•低电压降压型稳压器:VINA-H = 2.25V 至 5.5V,VOUT1-4 ≥ 0.8V
•8 x 1A 低电压 (LV) 降压集成式功率级,可配置为 2 个、3 个或 4 个输出通道
•8 种独特的输出配置 (每个通道 1A 至 4A)
•低的总无负载输入电源电流 (IQ) ◦仅限 15μA HV 控制器 (5VOUT)
◦仅限 23μA HV 控制器 (3.3VOUT)
◦每个额外LV 稳压器通道 9μA

•1MHz 至 3MHz 工作频率 (HV 控制器在 1/6 频率下运行)
•可编程频率或可同步至外部时钟
•可编程看门狗和上电复位延迟
•IC 裸片温度监视器输出
•耐热性能增强型 48 引脚 7mm x 7mm QFN 封装

价格与供货


相关资讯
第四代Tandem OLED技术突破!LG显示双路布局高端显示器市场

LG Display于6月27日宣布正式启动27英寸OLED显示器面板的全面量产计划,标志着高端显示器市场迎来重大技术革新。该面板基于革命性的第四代Primary RGB Tandem OLED技术,通过红、绿、蓝三原色四层独立堆叠结构,实现1500尼特峰值亮度与280Hz刷新率的卓越性能组合。

韩国6月出口额创历史同月新高 贸易顺差环比显著扩大​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7月1日发布的最新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6月韩国出口总额达59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成功扭转5月同比下降1.3%的下行态势,并刷新该国有统计以来6月单月出口额的最高纪录。同期进口额报507.2亿美元,同比增长3.3%,推动当月贸易收支实现90.8亿美元顺差,国际贸易竞争力持续彰显。

国产ADB技术破局!纳芯微推出全链路智能前灯方案

随着C-NCAP等安全标准将自适应远光(ADB)纳入评测体系,智能车灯从基础照明升级为主动安全核心部件。面对高可靠性、像素级控制的技术壁垒,纳芯微电子推出覆盖电源管理-恒流驱动-矩阵控制的全链路国产化方案,助力车企构建安全冗余的智能照明系统。

AG53xC系列量产破局!中国车规级5G RedCap模组实现技术自主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快速演进,5G技术的应用成为提升车载通信效能的关键驱动力。在这一背景下,3GPP R17标准下引入的RedCap(Reduced Capability)技术,作为轻量化5G解决方案,有效平衡了成本与性能,特别适用于车载场景。移远通信,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和车联网供应商,率先推出其首款车规级5G RedCap模组AG53xC系列。这一突破性产品不仅顺应了政策支持的RedCap网络建设浪潮,还将推动车载5G从理论迈向大规模商用,助力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本文将全面剖析该模组的技术亮点、市场潜力及行业影响。

联电评估先进制程布局 探索6纳米技术合作突围

全球第四大晶圆代工厂联华电子(UMC)正积极评估进军6纳米等先进制程的可行性,以突破当前成熟制程市场的激烈竞争。据供应链多名知情人士透露,联电已将6纳米技术研发纳入战略选项,重点瞄准高端连接芯片、AI加速器及车载处理器市场,并计划通过轻资产模式降低资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