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形成全球统一标准,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

发布时间:2018-06-19 阅读量:73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Miya编辑

6月14日,3GPP正式批准第五代移动通信(5G)独立组网标准冻结,这标志着首个完整版的全球统一的5G标准出炉。至此,5G已完成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进入了产业全面冲刺阶段。
 
此次通过的SA(Standalone,独立组网)标准使5G NR具备了独立组网的能力,同时将打破不同标准和制式的藩篱,形成全球统一标准。在5G标准制定过程中,中国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5G形成全球统一标准 
6月14日,在3GPP第80次TSG RAN全会上,5G NR标准SA方案正式完成并发布。
 
本次发布的5G R-15完整版本SA是采用崭新设计思路的全新架构,在引入全新网元与接口的同时,还将大规模采用网络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等新技术。
 
5G技术将满足8大关键能力指标:峰值速率达到10Gbps、频谱效率比IMT-A提升3倍、移动性达500公里/时、时延达到1毫秒、用户体验数据率达到100Mbps、连接密度每平方公里达到10的6次方个、能效比IMT-A提升100倍、流量密度每平方米达到10Mbps。
 
由于关键指标的多元化,相对4G的单一场景,5G将支持eMBB(增强移动宽带)、mMTC(海量机器通信)、uRLLC(低时延高可靠通信)三大场景。这要求5G必须通过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等特性,实现对多样化业务需求的灵活支持。
 
研究5G的安永大中华区咨询服务合伙人陈胜德告诉道记者,此次完整标准的公布是一个里程碑,其最大意义在于5G具备了独立组网能力,并能支持移动宽带和高可靠低时延等多应用场景,5G将真正进入预使用的阶段。
 
按照3GPP规划,5G标准分为NSA和SA两种。其中5GNSA组网是一种过渡方案,主要以提升热点区域带宽为主要目标,依托4G基站和核心网工作,相对标准制定进展快些。不过由于依赖4G系统的核心网与控制面,NSA架构将无法充分发挥5G系统低时延的技术特点,也无法通过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等特性,实现对多样化业务需求的灵活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5G时代打破了此前通讯网络制式的藩篱,形成全球统一的网络标准。
 
“5G实现了全球统一的标准和制式,不仅能解决全球漫游的问题,也将大幅度降低设备、终端的成本。”工信部赛迪智库无线电管理研究所所长李宏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前两代通信标准、制式不统一,造成诸多不便。
 
李宏伟表示,此前通信标准分散,在很大程度上有各国保护本国产业利益的考量。如今通信领域的竞争已经是全球化的竞争,各方都期待形成一个全球统一的标准。
 
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刘若飞告诉记者,随着5G标准的确定,频谱的选取、设备的研发、应用的开发以及更多垂直行业的模式创新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5G商用正在加速到来。
 
中国为5G做出这些贡献
陈胜德表示,5G通信成为各国和地区争抢发展的技术高地,多个国家都试图在标准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中国已进入第一梯队。
 
在整个5G应用标准中,中国和美国相对而言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很早就开始参与5G标准的制定。中国在3G、4G时代的标准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投入了巨量资金,这为5G时代的领先奠定了基础。
 
中国IMT-2020(5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此前介绍,在5G标准方面,中国提出的很多先导性概念获得了认可,中国人在标准组织担任关键职位的有30余个,投票权超过23%,文稿数量30%,牵头项目占比40%。
 
在无线灵活系统设计、无线基础技术、新型网络架构和大规模天线等关键技术标准制定上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移动研究院的众多专家成为了5G标准工作组的主席、报告人及重要贡献者。在独立组网标准形成过程中,中国移动在3GPP担任了下一代网络架构(5G)研究、5G系统架构标准的项目负责人工作。中国移动在网络架构领域提交了250多篇文稿,通过了70多篇文稿,是全球运营商中最多的。
 
中国企业中仅大唐电信提交的5G国际标准化文稿就近5000篇,多项技术方案进入国际核心标准规范。
 
在李宏伟看来,在移动通信领域,中国正在走出一条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逆袭之路。
 
在前两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中,中国并未取得任何话语权。在3G标准的竞争中,中国制定了TD-SCDMA标准,而欧洲、美国分别主导制定了WCDMA、CDMA2000两种标准。
 
中国标准的逆袭出现在4G时代,产生了由欧洲主导的LTE-FDD和由中国主导的TD-LTE两种标准。经历中国市场的孵化与成长,目前TD-LTE已获得了多国运营商的认可,通信标准领域也日益呈现中美欧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李宏伟表示,从落后到追赶再到鼎足而立,中国通信技术短短数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这使中国在制定5G全球统一标准时具备了更多的筹码。

文章来源:EEFOCUS与非网

相关资讯
Allegro公布2025财年首季业绩:营收增长22% 工业与电动汽车业务领跑

全球领先的传感器与功率IC解决方案供应商Allegro MicroSystems(纳斯达克:ALGM)于7月31日披露截至2025年6月27日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当季实现营业收入2.0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22%,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业绩增长主要源于电动汽车和工业两大核心板块的强劲需求,其中电动汽车相关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1%,工业及其他领域增速高达50%。

三星HBM份额暴跌至17%,SK海力士登顶全球存储器市场

受强劲的人工智能(AI)需求驱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格局在2025年第二季度迎来历史性转折。韩国SK海力士凭借在高带宽存储器(HBM)领域的领先优势,首次超越三星电子,以21.8万亿韩元的存储业务营收问鼎全球最大存储器制造商。三星同期存储业务营收为21.2万亿韩元,同比下滑3%,退居次席。

跻身英伟达核心圈:英诺赛科成800V HVDC联盟唯一中国GaN供应商

8月1日,英伟达官网更新其800V高压直流(HVDC)电源架构关键合作伙伴名录,中国氮化镓(GaN)技术领军企业英诺赛科(Innoscience)赫然在列。英诺赛科将为英伟达革命性的Kyber机架系统提供全链路氮化镓电源解决方案,成为该名单中唯一入选的中国本土供应商。此重大突破性合作直接推动英诺赛科港股股价在消息公布当日一度飙升近64%,市场反响热烈。

MPS发布强劲季报:毛利率55.1%稳居行业前列,战略转型显成效

全球领先的功率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MPS(Monolithic Power Systems)于7月31日正式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本季度业绩表现亮眼,多项核心指标实现显著增长,并释放出持续向好的发展信号。

工业5.0技术落地指南:贸泽电子发布自动化资源中心

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于2025年8月正式推出工业自动化资源中心,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前沿技术洞察与解决方案库。该平台整合了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及自动化软件的最新进展,旨在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可持续化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