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将在未来工厂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18-05-24 阅读量:80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随着工业生产网络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智能解决方案应用到内部物流领域中。其中,移动机器人可满足高度灵活且透明的物料运输需求。来自丹麦的移动机器人制造商MiR认为在迈向工业4.0的自动化之路中,兼具自主性及协作性的移动机器人将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工厂已逐步成型——数字平台的使用贯穿其中,人与机器也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着协作,制造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高效。与此同时,日益自动化的工厂作业流程愈发需要引进创新的内部物流理念。只有在生产和物流流程进行有效配合的情况下,工业4.0才能发挥最佳作用。

然而,这种配合通常还未能被有效地运用起来。能力高的员工往往需要手动处理内部运输工作,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物流4.0急需可以灵活连接各个生产阶段的解决方案。而使用移动机器人就是一个绝佳解决方案,它可以简化内部货物的运输流程,同时实现动态管理及经济高效自动化。通过这种方式,各个环节便可以进行有效连接,资源的使用更具目的性,员工再也无须手动处理运输。

来自丹麦的机器人专家

MiR是自主移动机器人领域的先驱之一,公司坐落于安徒生故乡丹麦的奥登赛,专门研发用于物料运输的自主移动机器人。MiR的机器人可以在动态环境中独立导航,主要归功于其传感器系统和安全计算程序不会对生产设施的基础结构产生干扰,这使它们能够与人类并肩安全地作业。其高级组件,例如货架部件或推车挂钩,使得机器人通过搭配灵活的工具,便可自动执行几乎所有的运输任务。

促进Kamstrup工厂产能翻番

知名丹麦智能计量解决方案供应商Kamstrup 的工厂应用案例则很好地展现了移动机器人能够实现静态生产线和生产单元之间货物流动的无缝衔接。在该工厂智能仪表方案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四台配备了顶部组件的MiR100机器人自主运输半成品和成品,完全无需人工干预。只要把该内部物流解决方案集成到公司的ERP系统中,便可符合工业4.0所创建的数字网络模式。因此当销售代表发布新订单时,移动机器人即会收到行进路线列表并自主执行运输任务。

通过使用能连续作业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完成运输重任,Kamstrup 几乎完全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在仅仅72小时的交货期内保证最大生产能力。Kamstrup生产经理Flemming Møller Hanser表示:“MiR机器人在吞吐量最大化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甚至促进我们的产量翻了一番。”


极具便捷性的内部物流运输 4.0

以上实际案例不仅展示了移动机器人如何使工厂适应未来需求,同时还强调了创新技术应该适用于任何人。因为即使没有编程技能基础的用户也可以轻松操作MiR机器人,使其投入工作。MiR机器人可以与任何移动设备或计算机的直观用户界面连接,进行轻松操作。移动机器人兼具协作性,旨在与人类同事安全地并肩工作。当机器人接管内部运输任务时,原先的操作人员便可以腾出时间来完成更多更有价值的任务,确保工作流程的顺畅高效。

毕竟,工业4.0的重点一直都在于人与机器的良好协作共存。在Kamstrup公司,这就意味着将员工从单调的运输任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专注于原型开发。这最终将能够使得制造商更具竞争力地走向未来。


方案超市都是成熟的量产方案和模块,欢迎合作:

与红外定位跟踪完美结合的高精度脊柱机器人
全自动磁环穿线机器人
机器人减速动力机构


快包任务,欢迎技术服务商承接:

大疆精灵4P云台相机改装到御上 10000
餐桌智能点餐设备整体解决方案 300000
机器人嵌入式开发 30000


>>购买VIP会员套餐

相关资讯
AI引爆芯片扩产潮:2028年全球12英寸晶圆月产能将破1100万片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最新报告指出,生成式AI需求的爆发正推动全球芯片制造产能加速扩张。预计至2028年,全球12英寸晶圆月产能将达1,110万片,2024-2028年复合增长率达7%。其中,7nm及以下先进制程产能增速尤为显著,将从2024年的每月85万片增至2028年的140万片,年复合增长率14%(行业平均的2倍),占全球总产能比例提升至12.6%。

高通双轨代工战略落地,三星2nm制程首获旗舰芯片订单

据供应链消息确认,高通新一代旗舰芯片骁龙8 Elite Gen 2(代号SM8850)将首次采用双轨代工策略:台积电负责基于N3P(3nm增强版)工艺的通用版本,供应主流安卓厂商;而三星则承接其2nm工艺(SF2)专属版本,专供2026年三星Galaxy S26系列旗舰机。此举标志着高通打破台积电独家代工依赖,三星先进制程首次打入头部客户供应链。

美光2025Q3财报:HBM驱动创纪录营收,技术领先加速市占扩张

在AI算力需求爆发性增长的浪潮下,存储巨头美光科技交出超预期答卷。其2025财年第三季度营收达9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高带宽内存(HBM)业务以环比50%的增速成为核心引擎。凭借全球首款12层堆叠HBM3E的量产突破,美光不仅获得AMD、英伟达等头部客户订单,更计划在2025年末将HBM市占率提升至24%,直逼行业双寡头。随着下一代HBM4基于1β制程的性能优势验证完成,一场由技术迭代驱动的存储市场格局重构已然开启。

对标TI TAS6424!HFDA90D以DAM诊断功能破局车载音频安全设计

随着汽车智能化升级,高保真低延迟高集成度的音频系统成为智能座舱的核心需求。意法半导体(ST)推出的HFDA80D和HFDA90D车规级D类音频功放,以2MHz高频开关技术数字输入接口及先进诊断功能,为车载音频设计带来突破性解决方案。

村田量产全球首款0805尺寸10μF/50V车规MLCC,突破车载电路小型化瓶颈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进程加速,自动驾驶(AD)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关键技术模块已成为现代车辆标配。这些系统依赖于大量高性能电子控制单元(ECU)和传感器,导致车内电子元件数量激增。作为电路稳压滤波的核心元件,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的需求随之水涨船高,尤其是在集成电路(IC)周边,对大容量电容的需求尤为迫切。然而,有限的电路板空间与日益增长的元件数量及性能要求形成了尖锐矛盾,元件的高性能化与小型化成为行业亟待攻克的关键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