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23 阅读量:1026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我爱方案网创始人刘杰博士
近日,我爱方案网走访了东莞市迪尔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尔西)。这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共享经济产品的方案商,其独有的“三大经营理念”引起了我爱方案网创始人刘杰博士的强烈认同感,特此向众快包服务商及行业雇主分享迪尔西高效的技术管理体系,一起见证快包优秀方案商代表的技术和商务水平,共同加速实现共享经济时代下产品的迭代升级。
一、服务风口行业:迪尔西作为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开发服务商,以嵌入式和移动计算为技术基础,聚焦新零售和共享经济应用开发及运营服务领域。
二、先进的管理理念及运作系统:公司软件开发实行模块化、积分制管理,硬件研发实行项目制管理,充分展现迪尔西扁平化管理的效率优势。开发团队人数达到300位,平均每天完成一个项目。
三、企业愿景与经济环境相吻合:迪尔西致力于节省社会重复劳动力,提升生活便捷性。随着技术的积累和商业模式不断完善,迪尔西能够帮助客户降低产品的开发升级和生态运营成本,与客户互利共赢,同进退。
迪尔西接受2018年度“数据传输与信息安全”TOP服务商
专注共享产品开发服务,优化客户运营管理模式
“迪尔西的‘掌门人’江华兵先生是一位经过商场历练,果断敢为,赋有情怀的80后。”刘杰博士描述道。2015年迪尔西就承接了百余个APP开发项目,为如今的企业定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对于快包平台上大多数的项目开发类型:“云端+前端”、“传感+控制”、“上位+下位”,迪尔西的技术市场路线明显更符合物联网(IOT)发展趋势。“兼具控制与执行功能的APP才是我们的产品开发核心!”江华兵很肯定地说。
我爱方案网创始人刘杰博士(左)与迪尔西CEO江华兵
在如今用户追求7x24小时极致体验,人力成本却不断飙升的时代,共享产品运营商迅速占领了各个细分市场,而这正是迪尔西快速成长的环境。凭借嵌入式设计、电路实现和控制软件三项核心技术,迪尔西服务于新零售及共享经济行业,包括自动售货机、游戏机、按摩椅、停车位、充电宝和洗衣机等共享产品及其支付管理系统。“我们给传统的按摩椅增加了计时收费和通信功能,并配套提供简单易操作的APP和云后台,”江华兵轻松地讲述着迪尔西团队的服务场景,“我们的客户大多是共享产品运营商,服务优势在于据点建设和日常运营。而迪尔西负责为他们研发终端产品和运营管理系统,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流水化研发管理+共性技术资源,让设计复用率最大化
在迪尔西副总经理孙友军的陪同下,我爱方案网团队还参观了其各个工作部门。“事实上,迪尔西相较于其他方案商的优势在于庞大的团队人数,这是我的第一印象。”我爱方案网刘杰博士回忆道,“但是当我走进项目管理部,发现迪尔西竟然拥有30多位PM时,开始信服其研发管理效率。迪尔西目前拥有300位工程师,之所以能够同时开发30个项目,关键在于PM!其以项目为中心运作的研发管理流水化机制,要求PM对外与客户进行充分的需求沟通,对内则由上至下逐层写出项目的功能定义,让各层级的工程师以顶层设计为指引,进行全系统的设计。”
孙友军陪同来到迪尔西PM工作室
“迪尔西让工程师依照功能说明进行开发,走出了团队因口头沟通设计需求而导致效率低下的怪圈。”谈到江华兵引以自豪的模块化研发管理流程,他表示,“由于新零售行业与共享经济产品在技术上存在共通性,迪尔西坚信只需掌握好共性技术资源,让设计复用率最大化,不断提高产品的客观性与一致性,最终将非常有助于形成标准化业务流程。而等到公司规模扩大到一定水平后,凭借标准化管理机制和设计复用优势,以及外部合作伙伴的支持,迪尔西还可以大幅度降低研发成本,并提高产能。”
刘杰博士高度评价迪尔西的流水化研发管理体系,表示非常期待未来与迪尔西展开设计复用方面的深度合作,取代目前快包为迪尔西提供外包项目的单向交易模式。迪尔西可以通过快包将设计IP授权给其他方案商,获得更多技术层面的交易,减少业内的重复性开发,同时快包也可以为迪尔西带来更多的“开发+量产”型外包项目。
如今,迪尔西团队已经拥有300位工程师,每天可以完成一个项目,即平均300人/天开发1个项目。刘杰博士这样预测,假如迪尔西明年发展至1000位工程师,将可以实现平均1000人/小时完成1个项目,相当于125人/天开发1个项目,即工程师的研发效率将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创新合作模式:不与客户竞争,只提供全业务技术支撑
“我最近遇到一位专注于指纹识别IC设计的开发商——深圳市贝特莱科技公司总经理陈友波。正如手机支付、智能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他认为贝莱特同样能为共享设备提供基础技术支持,解决包括指纹识别、支付安全等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会将贝莱特介绍给迪尔西,让指纹识别和触摸屏技术整合到共享设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刘杰博士补充道。
近几年,虽然共享服务商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但是擅长服务业的运营商却往往缺乏产品开发能力,而这正是方案商的机会。迪尔西同样抓住了此次市场机遇,如今已经能够轻松地将现有技术和产品功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共享服务运营商提供业务系统及设备的Turn-Key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板开发、设备改造和软件调试等。
如今,在快包平台上已经聚集了一批类似迪尔西这样的方案商,他们具备完整的功能开发、业务整合和系统交付能力,不仅面向消费领域,还可以为其他行业开发IOT应用或进行设备优化。例如新近的农业自动化喷灌机设备,就是快包方案商将传统喷灌机进行IOT功能改造的成果;他们还重点为农业工具厂商提供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并导入到手持除草机和电动剪刀设备中,帮助厂商提升产品性能,获得更为成熟的渠道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些方案商拥有为客户提供技术、产品和运营全面支撑的实力,却又不选择在前端市场直接与客户竞争,这是快包观察到方案商与客户合作的新型模式。
明年业绩翻倍冲1亿!迪尔西有“三大”发展战略
谈到迪尔西的销售和市场推广策略,江华兵表示明年争取做到一亿元的营业收入,比今年成长两倍。那么迪尔西该如何进行产品营销和客户管理?
“快包可以在一线城市建立共享产品体验中心吗?”江华兵向刘杰博士提出建议,“迪尔西愿意提供产品和系统应用进行展示,也乐于整合其他相关方案商的产品共同推广。”对此发展思路,刘杰博士表示非常看好,“快包本身就是基于众包和共享经营模式,一直希望将服务商整合起来,犹如连接‘小舢板’变成‘大轮船’,聚合服务商的能力去承接大项目,这也是快包平台的愿景。鉴于迪尔西的发展策略,快包后续将会加速培养领导型公司,为其配套外围服务商,形成优势领域。我们在此欢迎广大快包服务商加入新零售和共享经济领域开发商联盟。”
迪尔西专注共享经济产品解决方案
有效拓展市场渠道是迪尔西快速发展的第二项策略。据孙友军介绍,迪尔西使用过三个众包业务平台,其中猪八戒平台提供的项目多,但筛选工作量大,专业性弱;一品威客网的跟进服务体验好,客服较耐心细致;快包平台专业性强,项目转换率高,目前已经成功为迪尔西提供了一批优质项目。“我感觉这个评价是客观的,因为快包之所以项目转换率高有两方面原因。”刘杰博士指出,“一、快包会将雇主的开发需求分成‘DIY’和‘直通车’两大类。‘DIY’即由雇主自主筛选、对接服务商;‘直通车’即经由快包项目经理筛选的项目,拥有明确的预算和开发工期,且要求雇主必须支付项目提案费,可以有效避免‘假雇主’混进来。而这就是‘快包只有靠谱项目’口号的由来!”
“技术和产品的积累终将‘引爆’迪尔西的业务量,”江华兵很有信心地说,“凭借累积完成的300个项目,我们现有的方案已经成功吸引了部分客户直接选中,只需开发一些个性化软件,就能快速提交产品。”这是一种非常可观的业务增长模式,有望大幅缩减项目的开发时间与成本,同时与快包推动方案二次开发的运营理念不谋而合。“我们通过‘方案超市’将服务商方案进行建档,提供方案搜索和匹配功能。用户一旦找到合适的方案,就可以直接采购核心板,否则才需要发包申请定制开发。”刘杰博士补充道,“快包一直鼓励雇主在新产品开发期减少定制部分,尽量采用现成方案,以降低研发成本并加速产品的上市时间,等到市场需求和订单逐渐明朗后,再进行全新优化改版。”
总而言之,迪尔西作为拥有强大开发实力的方案服务商,想要获得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产品和行业领导力的积累。而快包拥有丰富的平台资源,能够提供有力支持,期待未来与更多的优质服务商合作共赢,为众包行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某市政工程服务商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计划部署一批具备环境监测、防盗报警、远程管控功能的智能井盖。项目核心难点在于电子硬件部分需在30天内完成开发,并与已开发完成的单片机程序、机械结构及物联网平台无缝对接。通过我爱方案网精准匹配,一家专注工业物联网硬件的方案商接下重任,开启了一场技术攻坚战。
一位汽车改装发烧友希望通过智能化设备提升驾驶交互体验,计划开发一款集实时车辆数据监测、动态LED灯效与蓝牙控制于一体的车载终端设备。项目需求明确但技术整合难度高,客户在我爱方案网发布需求后,平台通过智能匹配机制迅速锁定深圳某物联网方案商,凭借其成熟的汽车电子案例经验,双方在48小时内达成合作。
某智慧水务企业需要开发两款工业级网关设备(STM32-H750/F407双平台),要求实现网络通信、协议转换、边缘计算等七大核心功能。其中H750版本需集成GPRS通信和短信模块,F407版本则需精简IO功能。系统需支持远程固件升级、漏水实时报警,并能在-40℃~85℃工业环境下稳定运行,最终30天内交付可量产方案。
某隧道工程公司为解决传统地质素描效率低、数据精度不足的问题,通过“我爱方案网”寻求开发一套隧道掌子面智能照片采集系统,要求系统具备高精度拍摄、多角度采集、环境自适应等功能,具体需求如下:
某高端医疗设备厂商通过我爱方案网,携手广东省方案商成功开发手术机器人专用遥控器及人机交互界面。项目以STM32F446RET7与SPSGRF-915芯片为核心,攻克7天超长续航、4K@60Hz无损信号处理、多协议抗干扰通信等难题,融合FPGA动态帧存储与环境光自适应算法,实现“无线操控-实时显示-智能交互”一体化闭环。方案商凭借模块化开发策略与本地供应链协同,仅用2.5个月完成从设计到量产交付,为国产手术机器人提供了兼具高性能与医疗级可靠性的交互范本,推动高端设备自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