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科技首款QLC NAND固态硬盘可满足AI、大数据等云存储需求

发布时间:2018-05-22 阅读量:82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美光科技推出首款基于革命性四层单元(QLC)NAND 技术的固态硬盘现已开始供货。美光® 5210 ION 固态硬盘在美光 2018年分析师和投资者大会上首次亮相,面向之前由硬盘驱动器 (HDD) 提供服务的细分市场,可提供高出三层单元 (TLC) NAND 33%的位密度。


新型 QLC固态硬盘的推出,奠定了美光在实现更高容量和更低成本方面的领导者地位,可以满足人工智能、大数据、商业智能、内容传输和数据库系统对读取密集型且性能敏感的云存储的需求。

随着工作负载的演变以满足对于实时数据的洞察和分析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数据中心越发需要企业级闪存提供更高的容量、速度、可靠性和稳态性能。美光 QLC NAND 采用新一代 64 层 3D NAND 结构,存储密度可达到 1 太比特,作为优化后的产品,不仅可满足这些需求,而且能让SATA固态硬盘的性能和容量比以往更加亲民。

美光科技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 Sumit Sadana表示,“这个突破性的 QLC固态硬盘将引领新一代存储产品,帮助企业和云客户在不断扩展的工作负载中体验到NAND 闪存的优势,而在以前,这些工作负载是交由耗电量巨大的慢速硬盘驱动器来处理的。这一创新的解决方案,再一次诠释了美光在为市场带来高价值解决方案,以及为客户创造真正价值方面的加速之势。”

百度公司系统技术部门总经理刘超先生表示,“百度很荣幸与美光在固态存储领域的最新创新技术方面展开密切合作,其中包括美光的 QLC 技术。通过这种深入的技术合作,有助于巩固百度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人工智能服务和云服务提供商的领导地位,从而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卓越的用户体验。”

美光 5210 ION 固态硬盘的尺寸为 2.5 英寸,与传统的 3.5 英寸 HDD 相比,它将更多的性能封装在更少的机架中,由此减少了服务器散乱,有利于数据中心节省昂贵的电力和散热成本。5210 ION固态硬盘完善了美光现有的存储产品组合,针对成本敏感的读取密集型应用,为云客户提供更大的性能和容量的选择空间。

IDC 研究副总裁 Jeff Janukowicz 表示,“企业数据中心一直面临对于速度更快、费用更低廉、存储容量更高的需求所带来挑战。对于读取密集型而且对性能敏感的工作负载,QLC 企业级SATA固态硬盘提供了一种经济实惠的方式,将企业应用程序迁移到闪存,而且有机会扩大企业级闪存的潜在市场。”

美光 5210 ION固态硬盘具有美光 SATA固态硬盘的全部企业功能,能满足最严格的客户要求。采用 5200 系列 SATA固态硬盘的成熟架构,5210 ION固态硬盘可为客户提供针对数据中心扩建的熟知设计,简化了验证过程。客户还能利用美光独特的 Flex Capacity™ 功能,对写入混合程度较高但主要仍是读取密集型的工作负载,定制化配置驱动器的耐用性和写入性能。

美光 5210 ION固态硬盘目前正面向战略支持合作伙伴和客户供货,预计在 2018 年秋季将面向市场广泛推出。为满足市场需求,美光 5210 ION固态硬盘将采用 2.5 英寸(7 毫米)外形,容量范围为 1.92TB 到 7.68TB,每个 2U 机箱可提供更多闪存容量。美光计划继续在其他接口中采用 QLC NAND 进行创新,以扩展产品组合中的产品范围,并在未来提供更大容量。


方案超市都是成熟的量产方案和模块,欢迎合作:

Smart LVS智能存储系列
温湿度传感器在粮食存储解决方案
家庭个人云智能存储解决方案


快包任务,欢迎技术服务商承接:

睡眠监测数据存储转发 预算:¥100000
存储服务器背板开发 预算:¥20000
摄像机高清图像快速截取、存储和显示 预算:¥30000


>>购买VIP会员套餐


相关资讯
英特尔CEO陈立武在华投资引争议,特朗普施压辞职遭强硬拒绝

近期,围绕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的任职资格问题,美国政界刮起一阵强风。事件源于美国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本月5日致函英特尔董事会,对陈立武在华投资历史及其潜在利益冲突提出尖锐质疑,认为这可能危及英特尔获得的美国政府巨额补贴(包括《芯片与科学法案》下的近80亿美元)所应承担的国家安全责任,尤其涉及敏感的“安全飞地”(Secure Enclave)国防芯片项目。此质疑引发了广泛关注。

中国晶圆龙头企业二季度业绩强劲,产能利用率创新高

2025年8月7日,中国半导体行业领军企业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正式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两家企业销售收入均实现高两位数增长,并带动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国内晶圆制造领域的高效运营,还反映出全球半导体需求的稳健复苏。分析机构指出,在人工智能、汽车电子和5G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中国半导体企业正通过优化产线和扩产战略,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

设计革新显成效!三星Galaxy Z7系列全球热销,俄罗斯预售激增30%​

三星电子最新一代折叠屏智能手机Galaxy Z Fold 7与Galaxy Z Flip 7甫一上市,即在全球多地区域引发显著消费热潮。最新数据显示,在俄罗斯这一三星曾战略退出的关键市场,该系列的预售表现超出预期。行业分析机构透露,相较于前代产品,Z7系列在俄罗斯的预订量实现了约30%的显著提升。值得关注的是,采用超薄设计、轻量化大幅改进的Galaxy Z Fold 7在俄预售中占据主导,份额高达约70%,充分体现了消费者对于产品形态革新突破的高度认可。

德州仪器启动史上最大规模涨价,中国芯片供应链加速重构

2025年8月,全球模拟芯片龙头德州仪器(TI)对中国客户启动覆盖超6万款产品的价格调整,涨幅达10%-30%,远超6月仅3300款产品的定向调价规模。尽管官方通知生效日为8月15日,部分客户反馈新定价已于8月4日提前执行。此次涨价涵盖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及通信设备全品类,其中41.3%的产品涨幅超30%,工业级数字隔离器和车规电源管理芯片(PMIC)成为重灾区,涨幅普遍超过25%。

罗姆加速SiC技术布局应对市场变局,2025财年Q1利润承压

2025财年第一季度,日本罗姆半导体(ROHM)面临严峻财务挑战:营收同比下滑1.8%至1162亿日元,营业利润暴跌84.6%至1.95亿日元。尽管净利润下滑14.3%,但公司成功结束连续三季亏损,实现扭亏为盈。业绩承压主因工业机械与汽车应用领域需求疲软(销售额分别下降5%和7%),叠加中国碳化硅(SiC)厂商的竞争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