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ST中国峰会聚焦物联网,强势打造STM32生态系统(原创)

发布时间:2018-05-11 阅读量:612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sunny/Miya

随着物联网(IOT)技术产品日趋成熟,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全面开启。物联网应用已逐渐渗透到生产和生活各个环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众多科技巨头争相布局。意法半导体(ST)作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领导者在物联网早已深耕多年,拥有最完整的MEMS传感器和微执行器产品线,致力于打造STM32生态系统,驱动世界物联网发展。

4月25日,国际半导体行业巨头ST在深圳蛇口希尔顿南海酒店隆重举办“2018 STM32中国峰会暨粉丝狂欢节”。本次峰会聚焦物联网技术,以“无线连接与云技术、传感与数据处理、安全与工业”为三大主题,全面阐述意法半导体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战略布局,展示当下热门应用的ST产品组合,并分享即将推出的新产品。


在本次峰会主会议的意法半导体高管演讲环节中,ST执行副总裁兼亚太区销售及市场部主管Jerome Roux、ST微控制器事业部市场总监Daniel Colonna、ST中国微控制器事业部市场及应用总监曹锦东、ST中国微控制器事业部技术市场经理Stephane Rainsard纷纷出席并做精彩演讲。在会议开始,意法半导体亚太区MMS及物联网副总裁Arnaud Julienne发表欢迎致辞。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STM32中国峰会以及后续的专题技术论坛、实战研讨会,能够帮助广大中国客户洞悉物联网技术趋势,了解到如何利用ST最新的嵌入式技术、产品和 STM32 工具充分释放创造力,共同助推中国物联网行业成长!



ST看好亚太区市场和中国本土设计发展,重点打造IOT核心技术

ST去年总收入达到83.5亿美元,同比增长19.7%;目前全球员工总人数约 45,500人,其中包括7,400位研发人员。“2017年,意法半导体刷新记录,在亚太地区收入超过30亿美元,占据了ST全年61%的出货量。其中ST在亚太地区的通用微控制器市场表现尤佳,收入在全球占比42%。”意法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亚太区销售及市场部主管Jerome Roux在《意法半导体全球及亚太区简介》演讲中指出,“亚太地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拥有2,79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和34亿总人口,占据了意法半导体37%的区域客户,这意味着亚洲市场正在快速发展。”


ST执行副总裁兼亚太区销售及市场部主管Jerome Roux

作为全球通用MCU领导者,2017年ST通用微控制器收入增长在30%左右,约占19%的全球市场份额。目前,ST主要关注两大应用领域:一是物联网,包括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工业(如智能机器和机器人)等;二是智能驾驶,例如汽车自主驾驶等。2018年,ST将致力于打造物联网核心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包括微控制器等,广泛面向运算处理、数据安全等IOT应用关键技术,而这也是此次峰会备受关注的话题。


据 iSuppli调查报告显示,意法半导体是2017年中国排名第二的标准微控制器厂商,拥有市场上最广的Cortex ® -M微控制器产品线,800余款 STM32产品,在中国有60多个/亚太区有120多个MCU支持团队,以及24个销售代表处。自2007年至今,ST MCU在中国实现了27%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值得信赖的开发者优选微控制器,能够全方位满足于消费电子、物联网、穿戴技术、工业制造和电源控制领域。

“ST MCU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在物联网、消费电子和工业制造领域的强大本土设计实力。”Jerome Roux表示,“2018年ST MCU中国战略将围绕‘服务客户、IOT应用开发、发展生态系统、共赢合作伙伴’四大支柱来引领未来创新,继续加强产能投入,以解决供给问题,并不断改进产品性能,从而更好地支持中国市场。预计到2020年,ST在中国的MCU市场份额将超过20%。”

2018 STM32五大新产品征战物联网、人工智能市场

“ST正以每秒32颗的STM32出货量交付给全球的客户,这相当于每年10亿颗的出货量。”ST微控制器事业部市场总监Daniel Colonna在《STM32产品规划与市场策略》演讲中讲到,“在ST不断开拓产品创新的过程中,STM32问世11年(2007-2018),已经量产11个系列。而今年,ST也将继续推出五大新产品,其中STM32家族的第12个系列——STM32WB已经在开发中!”

ST微控制器事业部市场总监Daniel Colonna

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物联网协议及行业标准,STM32WB应运而生。作为STM32系列最重要的无线产品之一,STM32WB的“W”代表无线,“B”代表蓝牙。它融合了STM32的生态系统和架构,以及开放射频,拥有2个CPU、2个调制解调器和射频收发器,能够覆盖更多的应用领域,特别是无线应用。STM32WB的双核(CM0+ 内核负责协议栈)保留了Arm® Cortex®-M4部分,其复制了L4系列的架构,这意味着用过L4产品的开发商可以轻松使用STM32WB产品。而且STM32WB的部分产品样片已经在今年2月份面世,预计到年底就能实现大规模上市。


今年,ST还将继续推出一款最小的STM32L4全新产品。它承袭了同系列产品的超低功耗优势,片上闪存容量下探至64KB,且配备了两个12位ADC,已通过业界标准的EEMBC基准测试,尤适于传感、测量应用如智能插座,能够有效保护家电产品并节约功耗。ST还会对去年推出的SMT32 H7进行升级,新产品将基于双核(Arm® Cortex®-M7 @ 480 MHz + Arm® Cortex®-M4 @ 240 MHz),可用于更为复杂的应用。此外,一直以来占据了ST 30%业务份额的入门级STM32产品:STM32 F0也将迎来新一代产品,带来更快的运行速度、更大的存储量、更低的功耗、更好的片上ADC和模拟功能。

“顺应嵌入式行业潮流,ST将会在STM32新产品中尝试融合RTOS和Linux两大系统。同时,在数据安全方面,ST支持TrustZone的全新系列产品也即将上市,通过采用STM32架构和Arm® Cortex-M33® 内核实现了更高的安全性。而且ST还开发出STM32物联网安全工具箱,能够在STM32上实现可扩展的嵌入式安全功能;以及通过认证的STM32软件开发工具——符合IOS智能家居标准的Apple Homekit BLE,这套工具将于2018年中期率先支持STM32L476 (512 kB+闪存)和 STM32F413平台,之后支持STM32WB系列。”Daniel Colonna强调,“ST还将致力于为广大工程师带来更简单的AI开发工具,允许在STM32上运行优化后的神经网络生成的代码,加速开发图像分类、语音激活文字等应用。”


关注IOT应用安全,STM32生态系统助推中国物联网成长

据IC insights 2018数据显示,未来五年物联网新入网设备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4.8%,并将推动物联网MCU以17%年均复合增长率发展,与此同时,工业物联网传感器销量也会进入上升通道,特别是环境和惯性传感器。而ST作为全球重要的MCU和传感器供应商,将联合更多强大的合作伙伴如阿里巴巴,一起推动中国物联网行业高速发展。


“在IOT应用的数据处理环节,未来的STM32系列MCU产品将朝着“更高性能、更强大的通讯功能、更安全”三大方向演进。ST还将在无线连接方面提供丰富的传感器产品组合,覆盖运动/温度/湿度/压力/飞行时间传感器以及MEMS麦克风,并带来从芯片到模块的整体无线解决方案。在物联网安全上,ST可以提供端对端解决方案,包括M2M嵌入式SIM、通用MCU嵌入安全加密功能和验证安全单元,用于确保网络安全和可信赖系统。”ST中国微控制器事业部市场及应用总监曹锦东在《STM32生态系统助推中国物联网成长》演讲中谈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态系统是决胜未来的关键,ST将携手全球IOT行业的主要推动者,共创世界美好未来!”


ST中国微控制器事业部市场及应用总监曹锦东

随后,ST中国微控制器事业部技术市场经理Stephane Rainsard通过分析应用实例包括监控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可穿戴设备,再次深入探讨“STM32生态系统和物联网”的话题。

Stephane Rainsard指出,在用户界面应用中,可穿戴设备和小型智能家电往往采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小型高分辨率的显示器,为用户提供智能手机般的用户界面设计及流畅的操作体验。而在工业应用(HMI)中,则经常使用中大屏显示器,且须搭载工业级控制器,兼具显示和应用两种功能。由此可见,目前市场上需要高性价比,且能高效支持各种尺寸显示器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应用对用户界面的要求。


一直以来,安全性能在IOT应用中都备受用户关注。“在去年的STM32峰会上,我曾分析过系统面临的“威胁”,包括恶意软件、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恶意假冒设备等。众所周知,每个系统都需要针对性的安全分析,然而,不同的系统往往面临共同的威胁,这意味着应对措施具有共通性。”Stephane Rainsard强调,“若想让系统避免受到“威胁”,则需要从固件验证入手,在固件的生产,开发以及现场更新过程中都得验证其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而ST可以提供全新的安全验证相关解决方案包括STM32软件库及算法,用于安全固件安装,安全启动和安全固件升级等。”


ST中国微控制器事业部技术市场经理Stephane Rainsard

正如物联网离不开“安全、网络连接、云服务、用户界面和传感器”五大组成部分,针对用户应用需求问题,ST会把行业最佳实践与创新方案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通过整合硬件产品、软件、工具以及合作伙伴的方案,让用户的创意成为现实。
相关资讯
“中国芯”逆袭时刻:新唐携7大新品打造全场景AIoT解决方案矩阵

在万物互联与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新唐科技以颠覆性创新奏响行业强音。4月25日,这场历时10天、横跨七城的科技盛宴在深圳迎来高潮,以"创新驱动AI、新能源与车用科技"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行业领袖,首次公开七大核心产品矩阵,展现从芯片设计到智能生态的全链条创新能力,为半导体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半导体先进制程技术博弈:台积电、英特尔与三星的差异化路径

在2025年北美技术研讨会上,台积电正式宣布其A14(1.4nm)工艺将于2028年量产,并明确表示无需依赖ASML最新一代High NA EUV光刻机。这一决策背后,折射出全球半导体巨头在技术路线、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中的深层博弈。

嵌入式主板EMB-3128:轻量级边缘计算的工业级解决方案

随着AIoT技术的快速落地,智能设备对高性能、低功耗嵌入式硬件的需求持续攀升。华北工控推出的EMB-3128嵌入式主板,搭载Intel® Alder Lake-N系列及Core™ i3-N305处理器,以高能效比设计、工业级可靠性及丰富的接口配置,成为轻量级边缘AI计算的理想选择。该主板支持DDR5内存、多模态扩展接口及宽温运行环境,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智慧零售等场景,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

从ASMI财报看行业趋势:AI芯片需求爆发如何重塑半导体设备市场?

作为全球半导体沉积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荷兰ASM国际(ASMI)近日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展现强劲增长动能。财报显示,公司当季新增订单额达8.34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4%,显著超出市场预期的8.08亿欧元。这一表现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芯片制造设备需求激增与中国市场的战略性突破,同时反映出半导体产业技术迭代与地缘经济博弈的双重影响。

车规级SerDes国产替代提速:解析纳芯微NLS9116/NLS9246技术优势与市场潜力

随着汽车智能化加速,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显示屏等传感器数量激增,数据传输带宽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传统国际厂商基于私有协议(如TI的FPD-Link、ADI的GMSL)垄断车载SerDes市场,导致车企供应链弹性不足、成本高企。2025年4月,纳芯微电子发布基于HSMT公有协议的全链路国产化SerDes芯片组(NLS9116加串器与NLS9246解串器),通过协议解耦、性能优化与供应链自主可控,为ADAS、智能座舱等场景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标志着国产车规级芯片从“跟跑”迈向“并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