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服务机器人六大瓶颈亟待突破

发布时间:2018-03-6 阅读量:128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sunny编辑

服务机器人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工业机器人,服务于人类衣、食、住、行、金融、消费、娱乐等具体生活场景,使人类生活更加便利、安全的一类机器人的统称。下面就随工业控制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按照市场传统的划分方式,服务机器人可以分为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其中,专业服务机器人又可以分为商用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两大类。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包括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儿童陪伴机器人、教育机器人、虚拟机器人等;商用机器人包括手术机器人、诊断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政务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物流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包括消防机器人、排爆机器人、真空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


图:服务机器人分类

近年来,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长稳定,根据市场统计数据,2016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总值为47亿美元,相比2015年增长2%,服务机器人销售数量从2015年的48000台增长到2016年的将近60000台,数量增长幅度达到24%。


服务机器人市场整体而言发展势头良好,得益于服务机器人市场属于一个新兴市场,新兴市场的增长存在极大的市场容量支撑。但,我们也需要看到目前服务机器人市场的不足。

其中,最典型的,目前服务机器人发展较好的领域相对集中,并非百花齐放的局面,从大的范围来讲,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开拓还远远不足。目前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中发展较好的有:扫地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巡检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咨询问答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教育机器人、无人机等。而更大范围内,如养老、助残、自动驾驶、安保、农林牧渔,甚至送个快递、开个门、收个碗筷、削个苹果等场景内则发展迟缓,该类领域中出现的机器人甚至可以用“宛如智障”来评价。


图:京东快递机器人

而服务机器人发展尴尬的制约因素,则是由于服务机器人发展的核心瓶颈尚待突破。

首先,能源方面。机器人的发明是为了替代人或帮助人更好的完成工作,从机器人的结构来说,很大程度上是参考人体模型而开发。人累了、乏了,吃个饭、喝个水,依赖人体本身的能源汲取方式,人可以很快的从食物中获得能量。而以现在的机器人结构现状来看,机器人的动力来源长期依赖于电力或燃料,而从用电的角度来说,要不选择拖着一根长长的电线工作(显然在很多工作场合下,不适用),要不选择搭载电池,而电池的续航是个大问题。而诸如装备美军的波士顿LS3行军机器人,为了解决长距离行军的需求,该款机器人选择了燃气柴油动力,然而柴油动力的带来的巨大噪音倍受美军诟病。因此,小编认为,为了解决机器人能源供应灵活性的问题,机器人的能源革命需要提上日程。


图:波士顿动力LS3行军机器人

第二,电机方面。电机是机器人得以行动的关键机构,然而,对于服务机器人来说,场景应用纷繁复杂,以标准化的电机市场应对个性化的服务机器人需求,显得力不从心。以外骨骼机器人为例,辅助运动机构因人而异,不同体格的人群需求的外骨骼大小不同、需求的运动力度不同,因而也需要不同的电机。或许,市场可以使用更大能力的电机来解决该问题,但在此也明显反应了通用电机带来的灵活性不够的问题,及能力浪费的问题。

第三,人机交互方面。在智能语音领域,有个笑话说“为什么各大语音公司都号称其语音识别准确率超过97%”,有网友戏称,那是因为没有一家能做到100%,在可见的未来也没法做到100%,因此这个数据刚刚好,既有增长空间,又能凸显自身是市场做得最好的公司,做到99%,那我下一步岂不是100%,显然,没人有把握能做到100%。对于消费者眼中的服务机器人来说,消费者不必一字一句与机器人对话(语音识别能力),也没必要每次对话都非得凑近跟机器人说(语音识别距离),而这正是目前服务机器人在人机对话方面的软肋。至于语义理解,则仍还是让人头疼的问题,消费者嘲讽一句“你真厉害”,对于机器而言,其还真认为您是在夸奖他。


图:语音识别

第四,感知方面。人类获取外部信息7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0%来自其它,而占到70%的视觉,才刚刚能应用到服务机器人,而且其仍然还有很多问题。功能强大的机器视觉硬件配套成本高昂,而便宜的解决方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对于自动驾驶而言,如果参考人类操作机车的方式,原则上,倚仗视觉就能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然而,受制于应用环境及识别可靠性,机器视觉仅仅是自动驾驶感知方案的配角。

第五,导航方面。导航与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关联性,要实现导航,必须首先进行外部环境感知,知道“自己在哪里”之后才能做出有效的导航决策。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目前导航市场的解决方案多样,有传统的GPS导航、惯性导航、激光导航、微波导航、视觉导航、红外导航等等。每种类型的导航有其一定的应用场所,在通讯畅通精度要求一般的情况下,在室外采用GPS导航可能是一种可靠的方案,而现实情况可能更加复杂,地下停车场、矿洞中、多层建筑、电梯内等等,每一个具体场景都有其自身典型的特点,依赖单一的导航方式很难解决实际问题,而采用多种类型的导航方案又势必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整体成本。


图:导航

第六,材料方面。以家庭养老机器人为例,市场要求家庭养老机器人既能帮助老人搬运重物或者移动老人,因此,其必须具备一定的刚度;又必须具备足够的柔性以增加安全性,使其不会撞伤或碰伤老人、小孩。矛盾的需求两面,如果能够在材料上取得突破,将大幅增加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其它,如软体机器人材料、纳米机器人材料则距离市场应用更加遥远。

第七,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范畴包括机器互联、人机互联、知识互联、服务互联,以目前服务机器人技术现状而言,大多停留在单机、或单机与云端的互联。而社会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将要求单个服务机器人在形成自主学习后,将知识分享给同伴,还要求服务机器人之间能够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完成工作。如波士顿动力近期展示的两只机器狗协助开门的案例,即属于机器互联的领域。


图:波士顿动力机器狗开门

第八,人才。所有技术的实现都仰仗人才的投入,参考互联网产业发展近20年才真正走向成熟应用,至少需要现有人才十倍、百倍的投入,才能完成现有机器人产业的底层技术搭建及其在生活中的大范围应用。

所有产业的发展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此路不通,我们可以利用各种迂回的方式解决,并非不能因为行业不成熟,瓶颈待突破,而使行业发展踟蹰不前。小编认为,在现状条件下,未来3年,服务机器人仍然将会是以点带面的发展情况,还很难出现各行各业服务机器人百花齐放的局面,还将是单个机器人单个应用的情况,还很难推出一套兼职多个工作的全能型服务机器人。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相关资讯
红外传感器的选型要素与应用场景解析

红外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检测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安防监控,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

DigiKey发布《机器人技术探秘》系列:联合Eaton与SICK深入探索机器人自动化新纪元

随着全球制造业迈向集成化与数字化,独立机器人单元正逐渐融入更广泛的自动化系统。DigiKey 本季发布的《机器人技术探秘》的第 5 季《未来工厂》视频系列,联合行业领先企业 Eaton 和 SICK,系统解析了从电气控制、传感技术到数据互联等多个层面的前沿解决方案。新一季邀请了多名专家,一起探讨支撑现代机器人制造与自动化的基础设施与创新技术。

SEMI-e 2025深圳半导体展9月启幕!全产业链覆盖,超千家龙头集结

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暨2025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展将于2025年9月10日至1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隆重开幕。本届展会由CIOE中国光博会与集成电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中新材会展与爱集微共同承办,以“IC设计与应用”、“IC制造与供应链”及“化合物半导体”为核心主题,系统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环节。

超11万人次观展,5723名海外买家到场!IOTE 2025深圳物联网展圆满落幕​

​在AIoT技术加速赋能全球数字化转型、中国持续引领物联网产业创新的大背景下,IOTE 2025第24届国际物联网展·深圳站于8月2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宝安新馆)圆满落幕。本届展会以“生态智能·物联全球”为主题,联合AGIC人工智能展与ISVE智慧商显展,汇聚1001家产业链企业,覆盖8万平方米展区,三日内吸引观众超11万人次,其中海外专业买家达5723人,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彰显了展会的国际影响力与行业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