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推出一款电流模式、2MHz升压型DC/DC转换器

发布时间:2017-12-20 阅读量:82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ADI宣布推出 Power by Linear™ 的 LT8364,该器件是一款电流模式、2MHz 升压型 DC/DC 转换器,具有一个内部 4A、60V 开关。LT8364 在 2.8V 至 60V 输入电压范围内运行,适合采用各种输入源的应用,例如单节锂离子电池至多节电池的电池组、汽车输入、电信电源和工业电源轨。


LT8364 可配置为一个升压、SEPIC 或负输出转换器。其开关频率可设置在 300kHz 和 2MHz 之间,从而使得设计师能够最大限度缩减外部组件尺寸并避开关键频段 (例如:AM 无线电)。此外,该器件在以 2MHz 执行开关操作时还能提供高于 90% 的效率。突发模式 (Burst Mode®) 操作可把静态电流减小至仅为 9μA,同时保持输出纹波低于 15mVP-P。小型 4mm x 3mm DFN 封装或高电压 MSOP-16E 封装与纤巧型外部组件的结合可确保高度紧凑的占板面积,并最大限度降低解决方案成本。

LT8364 的 100mΩ 电源开关提供高于 95% 的效率。另外,它还提供了扩展频谱频率调制功能以尽量减轻 EMI 问题。单个反馈引脚负责设定输出电压 (不管输出是正还是负),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了引脚数。该器件的其他特点包括外部同步、可编程欠压闭锁 (UVLO)、频率折返和可编程软启动。
LT8364EDE 采用 4mm x 3mm DFN-12 封装,而 LT8364EMSE 则采用高电压 MSOP-16E 封装 (去掉了 4 个引脚以提供高压间距)。另外,还可提供工业温度级 (–40°C 至 125°C) 版本 (LT8364IDE 和 LT8364IMSE) 和高温级 (–40°C 至 150°C) 版本 (LT8364HDE 和 LT8364HMSE)。所有版本均有现货供应。

性能概要:LT8364

宽输入电压范围:2.8V 至 60V
内部 4A、60V 电源开关
超低静态电流和低纹波突发模式运行:IQ = 9μA
BIAS 引脚用于实现较高的效率
利用单个反馈引脚进行正或负输出电压编程
可编程、可同步频率:300kHz 至 2MHz
任选的扩展频谱频率调制用于实现低 EMI
耐热性能增强型 12 引脚 4mm x 3mm DFN 封装和 16 引脚 MSOP 封装的高电压引脚间距版本

价格与供货


方案超市都是成熟的量产方案和模块,欢迎合作:

继电器控制面板 低功耗隔离电源设计 http://www.52solution.com/shop/5159.html
30-300W以内的LED驱动电源 http://www.52solution.com/shop/5259.html
单芯片PD全协议移动电源芯片 http://www.52solution.com/shop/5419.html


快包任务,欢迎技术服务商承接:

COFDM发射接收板卡完整方案 ¥500000 竞标中 http://www.52solution.com/detail/9469.html
2KVA变频电源开发 ¥100000 竞标中 http://www.52solution.com/detail/9104.html
模量转换 ¥10000 竞标中 http://www.52solution.com/detail/9191.html


>>购买VIP会员套餐

相关资讯
寒武纪登顶A股“股王”!单日暴涨15.73%,市值破6600亿,公司紧急提示: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

寒武纪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明确指出:当前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存在较大投资风险,提醒投资者理性决策,谨慎参与交易。

扫码PDA手持终端助力快递驿站:智能升级,高效处理每日千件包裹

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快递驿站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其运营效率直接影响用户体验。面对日益增长的包裹处理压力,传统人工登记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效、精准的操作要求。而搭载智能扫码技术的PDA手持终端,正成为快递驿站实现数字化管理、提升出入库效率的核心工具。

突发!英伟达RTX 5090被曝电容爆炸:金属散热片直接炸弯

RTX 5090显卡突发电容爆炸,现场如同小型爆破,火花四溅、浓烟弥漫,甚至将坚固的金属散热鳍片直接炸至弯曲

MOS管常见分类、核心参数及应用案例

本文将深入解析MOS管的作用原理、分类、核心特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场景。

AI驱动产品革新:百度文库与网盘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重塑产品的核心逻辑与用户体验。作为百度旗下知识内容与云存储领域的两大核心产品,百度文库与百度网盘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从AI技术重构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这两大产品如何突破传统功能边界,构建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新业务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