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草莓机器人诞生:3D打印手+AI视觉识别

发布时间:2017-11-23 阅读量:2495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sunny

懂得“障眼法”的摘草莓机器人

近日,小包被一款新型机器人萌到了。它的名字叫“Strawberry Picker”,没错,就是摘草莓机器人。



(图片源自Fastcompany)

草莓可以算是一种果肉比较细嫩的水果了,让机器人来采摘真的没问题?

来自比利时的一家高科技公司Octinion就给出了一份挺令人满意的答卷。该公司开发的这款摘草莓机器人拥有3D打印“手”和AI机器视觉,手掌相当柔软而不至于在采摘时“抓伤”草莓。机器人还搭载了基于Beacon技术的可自主移动的3D视觉感测器,能够辨别出成熟草莓,再判断自己是否有办法以不致碰伤的力道摘取,接着才会进行作业。

据统计,新机器人在5秒内可以完成1颗成熟草莓的采摘,最佳工作状态的机器人则能在3秒内就完成1次采摘,并将其精准地放在一篮子里完成打包工作,工作效率和人类相仿。

除了以上的基本功能外,该公司宣称还要为Strawberry Picker添加更先进的控制系统,赋予它判别草莓大小、品质的挑选能力,以及预测收获时节的功能。比如,如果机器人觉得某个草莓还没有到收获的最佳时间,机器人就会估算出它将成熟的时期并选择下次摘取的日期。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系统竟然学会了障眼法来欺骗用户:当完成摘草莓动作进入包装环节时,机器人自动将红色比绿色的莓果更优先显示出来放在上面,以吸引顾客。

Octinion公司计划2018年内开发完Strawberry Picker的所有功能,2019年正式投入市场,且使用范围不局限于草莓,蕃茄、辣椒等质地较脆弱的农作物,皆可作为Strawberry Picker的摘取对象。

AI+机器人:各类果蔬采摘、分拣机器人纷纷涌现

无独有偶,此前就有国外攻城狮基于谷歌TensorFlow训练出一套AI系统来分拣黄瓜,之后又有国内大学生采用百度PaddlePaddle开发出深度学习模型“桃脸识别”,让机器人学会了分拣桃子,这是要挤掉“农民伯伯”在田野上的立足之地呀!


基于百度AI技术的智能分桃机

在今年新西兰最大的农业博览会上,也曾出现过摘奇异果机器手。


以及同样是国外开发的一种只有三根“手指”的摘苹果机器人。它可抓取果实,并将其从枝头拧下或者剪下。一台机器的“手”可以配4-12只,一个小时最高能采10000颗果子。


还有一种据说是美国公司在研发的“吸果机器人”:它可以直接将苹果从树上“吸”下来。


相关资讯
意法LEOPOL1:突破低轨卫星电源抗辐射与成本困局

全球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北美、亚洲和欧洲需求激增。私营航天企业主导的新太空产业链,将低成本卫星通信与遥感服务变为现实。面对严苛的太空辐射环境与严苛的成本控制要求,传统电源方案捉襟见肘。意法半导体凭借深厚技术积累,推出专为LEO设计的LEOPOL1点负载降压转换器,为卫星供电系统树立全新标杆。

半导体设备龙头中微公司营收同比增44%,刻蚀设备领跑增长

近日,中微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展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作为中国半导体设备制造的领军企业,公司预计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将达到6.8亿元至7.3亿元,同比增长31.61%至41.28%,延续了其长期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这一表现得益于公司在核心业务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市场拓展,凸显了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RISC-V中国峰会揭幕:开源架构重塑全球计算生态格局

2025年7月17日,RISC-V中国峰会在上海张江盛大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在致辞中强调,万物互联时代正催生以开源指令集RISC-V为核心、结合开源操作系统的技术架构变革。他指出,中国将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RISC-V生态高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RISC-V芯片出货量突破数百亿颗,中国市场贡献超半数份额,凸显开放模式的活力与本土市场潜力。

1600V IGBT技术突破:意法半导体引爆大功率家电能效革命

随着全球家电能效标准持续升级,高效功率半导体成为突破设计瓶颈的关键。意法半导体(ST)近期推出的 STGWA30IH160DF2 IGBT ,以其1600V高耐压与卓越热管理特性,为电磁炉、微波炉等大功率家电提供了全新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台积电上调全年增长预期至30%,AI需求驱动产能扩张

中国台湾地区芯片代工龙头企业台积电在最新财报说明会上宣布,将2023年全年营收增长预期上调至30%,符合市场分析师普遍预测。董事长魏哲家强调,客户订单能见度保持高位,公司正全力满足全球客户激增的AI芯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