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专用的无线充电底座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7-10-25 阅读量:1156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最近,WiBotic公司专门为无人机开发出了一种集成无线充电板,同时还有一种非常轻便的车载充电器。
  
这两款产品都是华盛顿大学Spinout公司的一部分,该公司计划提供一种在无需接触的情况下就能对无人机飞行器进行充电的系统。
  
这种插电式的充电系统是串门可以从发射台通过发射机到充电器接收器通过短距离电能传输的方式来充电。然后,这种传输就会转化成无人机的电池。另外,该系统还可以手动共换电池,或者将其直接接触到充电系统上。
  
  
直到最近,WiBotic才将这种系统作为开发者套件出售给特定的开发者,而根据早期的用户反馈,公司找到了一种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WiBotic首席执行官Ben Waters表示:“我们将这种PowerPad打造成一种非常简单、封闭、耐用的系统,它可以给人们提供一套基础设施,解决无人机的电量问题。”
  
这种PowerPad的尺寸为3×3英尺,看起来就像是一种带有塑料外壳的咖啡桌。Waters表示,打造一台PowerPad的成本从一千到几千美元不等,主要取决于用户想要怎样的耐用性。同时这个充电板还可以直接连接交流电,或太阳能这样的直流电。
  
Waters表示,100w容量的PowerPad需要1到2个小时来为无人机充电,这是以大疆Inspire为例,毕竟对很多喜欢拍摄视频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最热门的选择。同时,如果是一架大型工业无人机,充电时间可能要3到5个小时,而目前公司还在研发一种性能更强大的“发射台”。

机载充电系统由一个小天线和微型电路板组成,可以很容易的安装在各种无人机或机器人上,然后与PowerPad同时工作。尽管它是通过无线的方式完成,但依然也可以通过线缆的方式连接,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配置。
  
Waters还认为,该系统非常适合在公司设施、发电厂、建筑工地、铁路和石油天然气开采等领域进行空中监控,尤其是那些人不方便到现场或危险的工作环境。
  
“无人机可以飞行、着落、充电,甚至整个过程完全是自主完成。”该系统还可以在紧急监控的过程中对无人机进行充电,或者扩展无人机的飞行里程。
  
  
在过去的几年里,亚马逊已经申请过相关专利,可以在汽车、船舶或卡车上安装充电站,甚至是路灯上。相比之下,WiBotic设计的这款PowerPad,可以与当前的无人机操作结合起来。
  

Joel Ratner是AERO的负责人,他对这种技术前景非常看好。“WiBotic无线充电技术将成为综合飞行器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PowerPad的性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方案超市都是成熟的量产方案和模块,欢迎合作:
直流快速充电桩计费系统解决方案

共享充电宝租赁系统


快包任务,欢迎技术服务商承接:

基于QI的无线充电方案(RFID)  ¥10000.00

小型无线充电电源板  ¥2000.00


>>购买VIP会员套餐

相关资讯
罗姆尖端技术亮相奇瑞总部,共创汽车电子智能解决方案

中国上海,2025年7月8日——全球半导体巨头罗姆(ROHM)与奇瑞汽车共同宣布,“奇瑞-罗姆供应链技术共创交流日”于6月5日在奇瑞总部成功举办。双方高层领导、技术团队及核心供应链伙伴齐聚上海,围绕SiC功率器件、高速SerDes等前沿汽车电子技术展开深度对话,旨在通过协同创新加速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落地,为下一代智慧出行注入核心驱动力。

360°侧发光革命!艾迈斯欧司朗SYNIOS P1515重塑汽车尾灯设计标准

全球光学技术领导者艾迈斯欧司朗(ams OSRAM)近期通过SYNIOS™ P1515/P2222/P2720三大产品系列,为汽车照明领域提供突破性解决方案。该系列产品针对电动化、智能化与个性化设计趋势,在光效均匀性、系统集成度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实现技术跃迁,赋能新一代汽车照明系统创新。

苹果音频生态强势扩张,AirPods营收有望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全球知名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凭借多元化产品布局与技术迭代升级,苹果AirPods系列产品收入增长曲线持续上扬。分析师预测,至2026年该业务线将实现2.4%的年增长率,累计营收规模预计突破千亿美元关口。

全球车企竞逐中国芯片市场 恩智浦本土化战略全面升级

2025年7月2日,恩智浦在大连举办的“汽车领导力媒体开放日”宣布中国战略升级,通过成立独立事业部、强化本土研发、构建区域供应链三大路径深化“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战略,应对全球汽车芯片市场格局重构。

苹果AI核心负责人加盟Meta,基础模型团队面临人才流失危机

据多方信源证实,苹果公司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杰出工程师Ruoming Pang已确认离职,将加入Meta新组建的超级智能团队。这是苹果推进自研人工智能技术以来遭遇的最重大人才流失,凸显科技巨头在AI顶尖人才争夺战中的激烈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