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配备指纹传感器手机出货达10亿支

发布时间:2017-10-13 阅读量:126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调研机构Counterpoint表示,每年全球配备有指纹传感器的智能型手机出货占比正在快速攀升。预估,2018年全球该类手机出货量将会超过10亿支,占当年所有智能型手机总出货量的71%。较2017年占比58%,大幅增加13%。


虽然随着指纹传感器应用范围扩大与成本下滑,使得该传感器也开始配备在中低阶手机中。但就目前而言,指纹传感器的可靠性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

就2017年第2季而言,虽然苹果(Apple)每支新上市的iPhone手机都配备有Touch ID指纹感测装置,不过由于iPhone出货量低于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因此三星该类型智能型手机出货量仍然高于苹果。

资料显示,第2季三星配备有指纹传感器的智能型手机出货量,占当季所有智能型手机出货量的12%,苹果占11%。华为、Oppo,以及小米等业者该类型智能型手机出货量,则是分别占8%、6%与5%。

此外,第2季小米配备有指纹传感器的手机出货量,约占该公司当季所有智能型手机总出货量的9成。华为与Oppo均约占8成;三星则是仅占6成。目前三星、中兴通讯,以及乐金电子(LG Electronics)配备指纹传感器的智能型手机出货量占比仍偏低。

就指纹传感器供应商而言,随着市场需求增加,各供应商也正同时面临出货、成本、市场竞争、产品创新等多方面日益增加的压力。目前Fingerprints、Synaptics、汇顶科技(Goodix)等业者的指纹传感器产品出货量,已占所有智能型手机指纹传感器出货量的半数以上。

至于如高通(Qualcomm)、神盾(Egis Technology)、思立微(Silead)等其他业者,则是希望能在未来几季赢得更多智能型手机OEM业者的设计取得(design wins),来扩展现有市占。


相关资讯
第106届中国电子展:构建产业新生态,打造全球创新枢纽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重构的背景下,中国电子产业正迎来国产替代与自主创新的历史性机遇。第106届中国电子展紧扣《"十四五"规划》制造强国战略,聚焦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卡脖子"领域,集中展示从材料、设备到应用的国产化突破成果。

高频晶振的接地策略:数字地还是模拟地

在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中,混合信号PCB的接地策略直接影响电路性能与信号完整性。晶振作为时序控制的核心元件,其接地方式需严格遵循噪声抑制与电流回流路径优化的基本原则。

压控温补晶振替代传统温补晶振的应用研究

在精密电子系统中,时钟源的稳定性与精度直接影响整体性能。温补晶振(TCXO)凭借其优异的温度补偿特性,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通信、导航等领域。然而,随着现代电子设备对频率控制要求的日益提高,压控温补晶振(VC-TCXO)因其兼具温度补偿与电压调谐能力,逐渐成为高精度场景下的潜在替代方案。

苹果2027年推出虚拟伴侣机器人:科技与情感的完美融合

​据最新消息,苹果公司计划于2027年推出其首款机器人产品,这款代号为"Eve"的虚拟伴侣机器人,将结合苹果在硬件设计、人工智能和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开创消费级机器人新品类。不同于传统功能性机器人,苹果的这款产品更注重情感连接和个性化陪伴,有望重新定义人机交互的未来。

技术赋能 生态共赢——电子制造装备智能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在当前全球电子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产业链协同创新已成为突破技术壁垒的关键路径。本次走访聚焦微焦点X-RAY检测、自动化测试烧录一体化、半导体封装工艺等核心技术领域,通过构建"技术攻关-场景验证-生态协同"的三维合作模型,旨在打通从实验创新到规模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