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9 阅读量:106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据悉,禁售传统燃油汽车时间表或将制定,此外, 新能源汽车积分政策将加快推进落实,由此新能源汽车产业或许又将迎来一波涨势。在此机遇面前,我们反而更应冷静审视一番其中的挑战。

近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在关注两件事:其一,9月9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致辞时透露,中国已经开始研究制定禁售传统燃油汽车时间表;其二,也是在9月9日,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政策已经明确,今后将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落实新能源汽车积分政策,确保财政补贴政策退坡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举措不断档。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红红火火,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汽车产业对西方国家实现弯道超车的巨大历史机遇。然而此时也伴随着至少有三方面的挑战:新能源汽车在创新道路上依然面临技术挑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车企提前布局,这会带来经营挑战;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虽增长迅猛,但市场并不稳固。

关于新能源汽车在创新道路上面临的技术挑战,如今电动汽车似乎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代名词,然而电动汽车或许很难迅速取代燃油车。目前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肯定不如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并未展现出简单、便利或者廉价的优势,其根源是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制造成本和充电速度上的不足。能量密度和制造成本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目前国内市面上主流电动汽车使用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为0.13kwh/kg,按照一般电动 汽车电池 动力在35kwh左右、电池模组成本约1500元/kwh计算,一辆电动汽车仅锂电池动力成本就在5万元左右。然而电动汽车装上这昂贵且重达几百千克的电池,续航里程也少有能超过200千米的。


充电速度则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便利程度。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充电技术分为慢充和快充两种,快充使用大功率直流电充电,半小时即可充至电池容量的80%;慢充全程使用交流电,整个充电过程需6~8小时。即便是快充,相比燃油车加油过程其速度依然很慢。

电动汽车能否实现对传统燃油车的破坏性创新取决于锂电池技术能否在能量密度、制造成本、充电速度等方面获得迅速提升。另外,换一种思路,如果出现革命性的技术,比如石墨烯电池,一举解决上述所有问题——这都尚未可知。

关于车企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所带来的经营挑战,不得不承认,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在整车设计、动力系统、材料体系、制造工艺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存在极大差异,对企业来说前期投入巨大。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在为新能源汽车研制投入足够资源的同时,又能保持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竞争力——对于任何一个车企而言都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国内企业要保证在倾力投资电动汽车的同时,又不影响其燃油车市场既有份额,挑战艰巨。正因为竞争压力和经营风险的存在,要求车企自主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正是该行业需要产业政策及产业补贴支持的原因。

最后,关于新能源汽车市场不稳固,中国近几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率领跑全球。2011年中国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10%,到2016年已达到45%,成为全球第一。和美国类似,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主攻电动汽车方向,可是美国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汽车主要抢占中高端市场,国内的电动汽车主要占领中低端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消费者对于产品价格更加敏感。因此,受益于政府提供的巨额消费补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但巨额的消费补贴扭曲了价格信号,也会催生一些问题。

目前,政府计划推行“双积分”政策,“双积分”指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如果车企“双积分”不达标,将面临传统车停产乃至罚款等风险。这实际上是将车企的利润水平与 新能源车 的销量挂钩,从而倒逼各车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

“双积分”政策无疑首先在供给侧引入了针对车企的鞭策机制,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如果短期内消费补贴大量减少,电动车的性价比会急剧走低,电动车市场会受到影响;但从中长期看,随着车企发力,在电动汽车的性能提升、成本降低后,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有望在更高的水平重归平衡。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犹如一片广阔蓝海,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对西方国家实现弯道超车的巨大历史机遇,我们也需要清楚其中的风险与挑战。


方案超市都是成熟的量产方案和模块,欢迎IDH合作: 
LED汽车大灯方案
汽车通信模块接口解决方案
车机配套款汽车数字智能无线胎压监测系统TPMS

快包相关任务,欢迎技术服务商承接:
汽车钥匙的电路板设计  ¥5000.00

>>购买VIP会员套餐

相关资讯
台积电上调全年增长预期至30%,AI需求驱动产能扩张

中国台湾地区芯片代工龙头企业台积电在最新财报说明会上宣布,将2023年全年营收增长预期上调至30%,符合市场分析师普遍预测。董事长魏哲家强调,客户订单能见度保持高位,公司正全力满足全球客户激增的AI芯片需求。

东芝首发1800V车规级光继电器TLX9165T,破解800V电池系统安全隔离难题

电动汽车(EV)续航里程与充电效率的持续升级,对电池管理系统(BMS)与储能系统(ESS)的高压安全管控提出严苛挑战。随着800V高压平台加速普及,传统隔离器件面临耐压不足的瓶颈。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率先推出车规级高压光继电器TLX9165T,以1800V(最小值)输出耐压、强化绝缘设计与国际标准认证,为高压电池系统构筑安全基石。

台积电Q2业绩强势增长 先进制程与AI需求成核心引擎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于今日(2025年7月17日)正式发布了其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本季度业绩表现极为亮眼,多项核心指标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按新台币计算,第二季度合并营收达到9337.9亿元新台币,不仅较第一季度的8390亿元新台币实现环比增长11.3%,较去年同期的6737亿元新台币更是大幅年增38.6%,充分显示了业务成长的强劲动能。

英特尔完成RealSense业务分拆,获5000万美元融资,聚焦AI视觉新赛道

近日,英特尔正式完成旗下RealSense 3D摄像头业务的分拆工作,并成功获得5000万美元战略融资。此次交易由英特尔资本和联发科创新基金共同注资完成,标志着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推动的"核心业务聚焦战略"再进一步。作为英特尔瘦身计划的重要环节,分拆非核心资产已成为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的关键举措。

8MHz与24MHz无源晶振:为何不能通用?深入解析嵌入式时钟系统的频率约束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8MHz和24MHz晶体振荡器是两种与微控制器(MCU)配合工作的常见频率源。然而,这两种频率的无源晶体振荡器在绝大多数应用场景下并不能直接互换使用。这种非通用性是由它们在电路中的核心作用以及系统对频率精度的严格要求所决定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