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21 阅读量:395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candytang
如果你要乘公交,上车却发现驾驶位是空的,方向盘还会自己动,你心中一惊,可千万别被吓着!十月底,无人驾驶公交或将在深圳正式上路!
智能公交 全面来临
无人驾驶的研发正在全世界如火如荼的开展,如今无人驾驶公交车都要来临。9月18日,在深圳公交出行宣传周及无车日活动启动仪式上,巴士集团董事长余钢在出席活动时透露,今年10月底将在南科大等地实验两条无人驾驶线。
公交出行的公交智能化将不断升级!将在每辆公交车上都配备破窗器,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监控驾驶员行为和疲劳程度,为市民安全到站保驾护航。同时将不断完善智能调度系统,方便用手机进行公交出行线路规划和车辆实时查询,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构建智慧交通产业发展生态圈。
在快捷支付上,深圳已经走在了前列。目前,深圳已有B683路、12路、17路、213路等四条公交线路,实现了手机扫码支付;同时,全市公交车也上线了“扫码建议通道”,方便通过扫描贴在各公交车车窗上的二维码。
无人驾驶 华为助力
这次公布的无人驾驶公交小路中最大的亮点无疑就是无人驾驶技术。巴士集团将与国家智能运输中心、华为公司等合作,共同研发无人驾驶技术,试验推出无人驾驶路线。
作为坐落在深圳的华为,除了享有地理的优势外,无人驾驶研发上早已厚积薄发!
早先华为设计总监微博上所展示的“Honor”概念汽车渲染图
早在今年2月,华为就被曝出目前正在进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研究,并和清华大学进行了深度技术合作,并且投入巨大。其实,华为造车早已启动,并且似乎走得更快。据供应链方面透露的信息,华为的“智慧城市”计划,涉及到的开发人员达到数千人,而无人驾驶研发是其中的一部分。
今年7月18日,华为宣布联手深圳警方,打造智慧交通。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帮交警实现业务创新,让曾经每天7亿条“废弃”的交通数据运转起来。华为不仅仅在技术上已有积累,而且在深圳已经收集了大量了交通数据,助力巴士集团实现深圳公交无人化驾驶势在必行。
大胆尝试 勇于探索
回顾一下人类认识汽车的过程,19世纪的人会说:汽车,哎这玩意儿我开过,又慢,又贵,还冒黑烟,还常常坏。我还不如用马车呢。所以即使在当年的美国,汽车上路也需要每行驶3英里就需要停下来,不是因为汽车需要休息,而是汽车驾驶者需要停下车向空中释放一颗照明弹,以警告过往的马车,以防止汽车轰隆的马达惊扰了马匹。现在回想看来,那个时候的人们很好笑。
如今无人驾驶来临时候,很多想到的是中国目前的交通路况:违规的司机、乱窜的行人,加上与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混行的道路。其实我们遇到和汽车刚刚发展起来时候同样的问题,那么这么复杂情况下无人驾驶公交可能实现吗?
但是深圳是一个创业的城市,任何有点想法的年轻人,都愿意跳出大公司的藩篱,哪怕从小小的生意开始,慢慢积累原始资本。创业,这个词在深圳诞生之初就植根于企业和政府机构的骨髓里。
敢于积极探索的深圳此时做出了大胆的尝试,积极布局无人驾驶技术。现在的中国,当新技术来临的时候已有更大的包容度,而不是固步自封,自我局限。
车子会更聪明,更自动化是未来趋势,未来20-30年就可以做到无人驾驶。
从辅助驾驶技术开始,比如安全报警、自动巡航、自动泊车、动态调整发动机区间等,同时在路径上,从限定条件的自动驾驶到最终无人驾驶。
在公共交通领域,由于线路固定、专用道行驶、车速较慢、距离短的特点,从整体上降低了对场景识别、安全控制等算法的要求,具备实现无人驾驶的基础条件。在技术上,由辅助驾驶实现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另一方面公交车后台调度系统的智能化。
无人驾驶的公交出现,将会极大地降低司机工作强度,甚至以后不再需要司机,同时自动驾驶的公交会像地铁一样更加准时。为了试行公交自动驾驶,城市管理需要不断地完善城市交通系统,而这种公交也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200多年前,因为汽车的出现,马车夫突然失业,但他们成就了人类出行方式的大变革;
30年前,因为互联网的兴起,信件投递员一夜消失,但他们成就了人类联系方式的大跃进;
20年前,因为数码相机的出现,让胶卷巨头柯达顷刻倒闭,但他们成就了今天更完美的手机拍照;
如今,无人驾驶的出现,将让司机很快失业,但他们一定能成就一个更安全、更有序的崭新交通。无人驾驶已是大势所趋,未来,或许只有真正热爱驾驶的人,才会自己开车。
机器是智能的,但人类是智慧的。未来,不再需要我们去做简单重复的体力脑力劳动,但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创造。机器是冰冷的,但人类是温暖的。一切有温度的服务,都是机器无法取代的疆域。
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不仅要与竞争对手赛跑,还要和自己赛跑,还要和时代赛跑!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切都在觉醒,人类变革了世间一切,今天终于轮到了变革自己!
2025年第一季度,华虹半导体(港股代码:01347)实现销售收入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微增0.3%,符合市场预期。这一增长得益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及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的复苏,以及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满载(102.7%)。然而,盈利能力显著下滑,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仅为380万美元,同比锐减88.05%,环比虽扭亏为盈,但仍处于低位。毛利率为9.2%,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反映出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的加剧。
2025年5月8日,瑞芯微电子正式宣布新一代AI视觉芯片RV1126B通过量产测试并开启批量供货。作为瑞芯微在边缘计算领域的重要布局,RV1126B凭借3T算力、定制化AI-ISP架构及硬件级安全体系,重新定义了AI视觉芯片的性能边界,推动智能终端从“感知”向“认知”跃迁。
2025财年第四季度,Arm营收同比增长34%至12.4亿美元,首次突破单季10亿美元大关,超出分析师预期。调整后净利润达5.84亿美元,同比增长55%,主要得益于Armv9架构芯片在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的渗透率提升,以及计算子系统(CSS)的强劲需求。全年营收首次突破40亿美元,其中专利费收入21.68亿美元,授权收入18.39亿美元,均刷新历史纪录。
2024年10月,英特尔正式发布Arrow Lake架构的酷睿Ultra 200系列处理器,标志着其在桌面计算领域迈入模块化设计的新阶段。作为首款全面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桌面处理器,Arrow Lake不仅通过多工艺融合实现了性能与能效的优化,更以创新的混合核心布局和缓存架构重新定义了处理器的设计范式。本文将深入解析Arrow Lake的技术突破、性能表现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2025年5月8日,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正式发布专为AI眼镜设计的1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SC1200IOT。该产品基于SmartClarity®-3技术平台,集成SFCPixel®专利技术,以小型化封装、低功耗设计及卓越暗光性能,推动AI眼镜在轻量化与影像能力上的双重突破。公司发言人表示:"AI眼镜的快速迭代正倒逼传感器技术升级,需在尺寸、功耗与画质间实现平衡,这正是SC1200IOT的核心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