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太大,如何先做好联接这件小事?华为云平台探秘

发布时间:2017-06-9 阅读量:5296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candytang

不碰数据但管理数据、不碰应用而使能应用,华为OceanConnect IoT是如何克制住野心和欲望、先做好联接这件小事?


从交换机起家,到全球最大通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已完成了三十而立的小目标。时间继续推进,来到万物互联的入口,这位最有资格谈连接的通信巨头又将如何承担起物联网时代交给它的历史使命呢?

针对这个命题,华为云核心网IoT平台领域产品总监郭瑾女士表示,万物互联时代对通信连接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华为也历经了从单纯的通信基础设施向联接管理平台OceanConnect IoT平台的蜕变。

物联网时代,连接的刚需得到了空前释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华为通过对移动端人与人通信模式的连接管理,结合自身在ICT领域的积累与实践,以通信技术优势驱动行业信息化。而在物联网时代,从形到态,通信技术(CT)的供需双方、信息技术(IT)的应用场景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者的融合模式也经历了2.0版本的迭代:从传统的支持运营商的蜂窝网络、宽带网络建设、支持各类移动终端及其应用,一路转战至物联网平台。

面对通信与连接环境的“骤变”,郭瑾认为,物联网时代IT与CT的融合愈加紧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主战场,物联网平台的价值也早已成为产业链上下游的兵家必争之地,由蓝海逐渐走“红”,不过短短一两年的时间。究其原因,平台之于物联网,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未知的挑战与壁垒对物联网开拓者们而言,都极具吸引力。

云平台数量的激增,反映了物联网、云计算及通信等技术自下而上推动科技革命的一种必然:

·  物联网打破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连接数量的天花板。从可穿戴设备、车子房子家居电子、到公共设施、工业设备等等,几乎没有一个领域能逃得出万物互联的手掌心。连接基数的激增直接催化了连接技术的迭代(NB-IoT、e-MTC、LoRa、5G等技术)。全球通信大鳄们均从中看到新大陆,并迅速调整战略思路,迎战未来千亿连接市场。同时投资者也没放过这块肥肉,技术和资本的双重力量共同为IoT平台营造“热带雨林式”生态。

·  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使得基于云服务的开发方式逐渐替代了原有的烟囱式应用开发方式,便捷易用、迭代性强的开发环境得到了平台商和行业应用开发者的共同青睐。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从单纯的设备联网到实现数据可视化,再到大数据引擎软件游刃有余地构建模型、提炼决策,大数据价值的深层挖掘显然已成联接管理平台的高阶追求和价值载体。

既然有如此肥沃的联接市场等在未来,30年的通信经验和10年IT经验积累也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于是华为瞄准应用之下、连接之上,致力于设备全互联的定位,推出OceanConnect IoT平台。


作为华为1+2+1物联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OceanConnect IoT平台承担了不碰数据但管理数据、不碰应用而使能应用的关键作用。因此,对物联网产业链的整合作用不言而喻,从最底层的传感器及硬件设备商、中间的通信厂商、应用层的软件商以及最终的垂直行业玩家,都被一根叫做“数据”的线无形中牵引着,而OceanConnect IoT 联接管理平台对这根线高效梳理、整体捭阖,加速的则是整条线上的物联网产业进程。

OceanConnect IoT平台主要从三个层面为行业伙伴赋能:

在南向,它以联接能力降低设备的接入门槛;
在北向,它以应用使能能力简化应用开发难度;
借助大数据引擎新注入源头活水,为垂直行业的应用层提供创新场景。

布局物联网大棋,只专注连接这件“小事”

物联网被称为第四次科技革命,其体量之大、产业链覆盖之广,身处哪一层都占据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我们不难看到物联网领域的并购和扩张、甚至是大包大揽的全生态构建。然而,在华为看来,任何新技术的商业发展都离不开两条客观规律,第一是,商业主体是否具备足够的技术优势和研发能力;第二是,客体是否确有引进新技术和改造升级的刚需。前者是技术型企业立足物联网的核心竞争力,后者是以技术寻求上下游应用落地的契合点。

郭瑾表示,华为正是基于自身在通信联接层面的深厚技术储备、并严格切中细分行业的转型痛点,才笃定迈出联接管理平台这一步。那么,华为是怎么做好“连接这件小事”的呢?

推进物联网通信标准化,应对碎片化应用场景


前文提到,近年来物联网平台呈现井喷式发展,然而纵观大大小小的平台商在渗透各个细分行业的过程中,走的并不轻松。而对于平台商行业目前的发展蹇足,郭瑾认为,从表象看,主要源于ICT技术与行业知识之间的隔离,而细究其里,碎片化的行业技术标准(尤其通信标准)难辞其咎,这不仅逆万物互联互通的历史潮流而动,这还间接妨碍了物联网从业者快速盈利的财路。

碎片化的应用场景固然需要多元的底层设备、分化的联接技术,但这和各自为政、参差不齐的行业标准显然不能混为一谈。作为下达芯片和硬件、上至云端应用的通信层,其标准的确立尤为重要。

针对这个难题,华为认定,推进物联网通信标准化势在必行。

如,在市政服务、燃气电表、智慧停车等领域需求极强的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中,华为积极推进NB-IoT的标准协议冻结,逐渐替代了原有的碎片化竞争,并不断与水表、燃气、停车、照明等领域的TOP级玩家展开试点合作,进一步验证、试错,促进该标准的最终确立。

此外,华为以平台的视角,推进OneM2M标准对其它技术标准的兼容性。华为在标准协议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对不同行业的适用标准有着清晰的理解。因此,在底层协议方面有丰富的支持,包括ZigBee技术、Z-wave、蓝牙、WiFi、coap、thread、MQTT、ModBUS、OPCUA等常用技术协议。

从“连接” 到“联接”的升级,挖掘大数据潜力

有了对大量通信协议和标准的支撑,华为下一步思路便是让这些通信标准优势赋能到具体行业。郭瑾认为,平台商面临的另一大难题就是对行业数据的价值挖掘不够,加之某些行业目前拥抱物联网的驱动力本来就不强,这就更加凸显了“到手的数据”加工阶段的重要性。

单纯的连接设备获取数据已无法满足应用层的高阶需求,因此华为不止“连接”设备,还将数据进行“联接”管理,实现数据可管、可视、可控的预处理。在此基础上华为可迅速做出数据分发、定位、故障引擎等可溯反应,并真正运用到解决具体行业中,形成从单点到批量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规模化商用。

加速ICT2.0融合行业,破解平台悬浮难题



华为“更懂联接”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数据挖掘上,还渗透在具体行业的开发流程中。OceanConnect IoT平台具备丰富的API,快速对接原有企业的应用系统,使行业应用IoT平台的开发流程简化,将物联网能力快速投入到生产流程或业务运营中,优化商业模式,增效提质、降低成本。

如,在能耗管理领域,OceanConnect平台可通过终端设备上报的消息频度、大小和无线侧相关参数进行综合评判,及时调整能耗规划和网络设置,保证电池寿命。

在智能抄表领域,当水表出现故障时,OceanConnect平台可迅速调取故障前后时段的水表SIM卡状态和各接口状态,并根据无线侧、EPC侧和平台侧的相关日志,准确判断故障的来源。随后快速上报至维修机制,执行精准维修,大大提升运维效率,降低维修难度及成本。

在联接这件“小事”上,华为离不开物联网产业伙伴的支持。主要合作模式:

开发者社区,提供全面技术支持
开放实验室,提供近远程测试环境
营销支持
商业伙伴认证计划


随着OceanConnect IoT平台在物联网步伐较快的智慧家庭、公共事业、车联网及工业等领域快速落地,华为也将以更加开放的形式寻求与TOP级玩家合作,共同探索物联网在各行各业落地的可能性。

相关资讯
超11万人次观展,5723名海外买家到场!IOTE 2025深圳物联网展圆满落幕​

​在AIoT技术加速赋能全球数字化转型、中国持续引领物联网产业创新的大背景下,IOTE 2025第24届国际物联网展·深圳站于8月2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宝安新馆)圆满落幕。本届展会以“生态智能·物联全球”为主题,联合AGIC人工智能展与ISVE智慧商显展,汇聚1001家产业链企业,覆盖8万平方米展区,三日内吸引观众超11万人次,其中海外专业买家达5723人,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彰显了展会的国际影响力与行业凝聚力。

IOTE 2025物联网展开启AIoT生态新纪元:千家展商齐聚,首日超5万观众!

​8月27日,IOTE 2025·第24届国际物联网展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隆重开幕。本届展会以“生态智能·物联全球”为主题,联合AGIC人工智能展与ISVE智慧商显展,在8万平方米的展区内汇聚超1000家全球展商,涵盖人形机器人、边缘计算、高精度定位、无源物联网、电子纸等前沿领域。开展首日即吸引超5万名专业观众到场,展现出AIoT融合背景下物联网产业的蓬勃活力与无限潜力!

第106届中国电子展11月在沪开幕,聚焦“创新强基”助推产业协同生态

在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深化下,2024年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迎来强劲复苏与高质量发展,整体销售收入突破2.2万亿元人民币,进出口贸易额稳步增长,展现出显著的发展韧性。行业在移动终端、汽车电子、新能源等关键下游市场的驱动下,不仅产业配套能力实现跃升,一批骨干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也持续增强。在此蓬勃发展的产业背景中,第106届中国电子展将于2025年11月5-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以“创新强基 智造升级”为主题,搭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

寒武纪登顶A股“股王”!单日暴涨15.73%,市值破6600亿,公司紧急提示: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

寒武纪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明确指出:当前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存在较大投资风险,提醒投资者理性决策,谨慎参与交易。

扫码PDA手持终端助力快递驿站:智能升级,高效处理每日千件包裹

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快递驿站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其运营效率直接影响用户体验。面对日益增长的包裹处理压力,传统人工登记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效、精准的操作要求。而搭载智能扫码技术的PDA手持终端,正成为快递驿站实现数字化管理、提升出入库效率的核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