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医改北京下的医疗器械及设备行业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17-01-31 阅读量:149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cywen

去年我国医药行业动作不断,政策不断,而在医疗政策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也正步入规范的快车道,医疗仪器与器械作为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与医药行业一起迎来黄金时代。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预测:2019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为16.8%,仍将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态势。

在整个医疗器械产业链中,渠道(器械商业流通环节)作为连接医疗器械生产厂商与各级医疗机构的纽带,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目前国内地区医疗器械 厂商根据自身能力特点(产品差异化与渠道把控力)构建相应的营销渠道,主要采 用的模式有底价代理、高开高返、直销自营等。由于内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在产品定位、推广能力、管理水平、合规要求等多个 方面皆有差异,因此在内外资厂商布局渠道时,采用的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目前国内关于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空间等数据,多是采用工业数据,以生产口径(出厂价)计算而来。以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2015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除去 家用医疗器械(主要应用场景非各级医疗机构,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对国内医疗器械渠道环节市场空间及医疗机构终端市场容量进行测算。


2015年国内医疗器械四大板块:医疗设备市场空间994亿元、高值耗材市场空间 359亿元、低值耗材市场空间331亿元、IVD产品市场空间442亿元;依据产业链调研 情况,按照上述四大板块依次分别为平均70扣、28扣、55扣、45扣的比例对医疗 器械渠道环节的市场空间进行放大(70扣指渠道商从厂家拿货的价格占产品进医院 价格的70%),得出国内医疗器械渠道环节市场空间约为4278亿元。

在日前举办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与创新论坛”上,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宝亭围绕中国医疗器械分产业发展现状做了主题报告。现阶段,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924家,按照去年总产值4500亿元计算,平均产值仅3000万元。医疗器械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多种科技率先在医疗器械产品中应用。医疗服务行业中高素质的医疗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医疗机构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在我国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行业中,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都较为稀缺。

除此之外,医疗器械行业其本身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领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技术型产业。同时在研发、学术推广、售后服务等方面各领域间有较大跨度。上游产业对医疗器械的发展存在制约作用,而下游分销渠道的无序竞争,加重了行业的监管风险。尽管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基础薄弱,规模较小,产品价值较低,发展仍较为滞后。低端市场中仿制品泛滥,加速了低价恶性竞争,阻碍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而高端市场长期被进口品牌占据,挤占了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的利润空间。如果无法从中低端市场攀升至高端市场,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退潮,市场扩容的趋缓,低成本和规模效应势必不复存在,巨额毛利也将破灭。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想要做大做强,找准创新医疗器械的切入点才是硬道理。

依照各地出台的医疗机构器械终端加价率情况,按国内终端平均加价5%(医院 在其进货价基础上加价5%销售给患者)测算,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在医院终端销售的 市场空间约为4490亿元。国内医疗器械渠道环节市场空间巨大,渠道的巨大变革(后文将详尽分析)未 来或将使近4300亿元的市场面临价值与利益的重构。

国内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普遍存在产品研发投入不足的情况,据中国医药物 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的统计数据:相比国外器械生产厂家平均研发投入占比的 15%,国内厂商研发投入占比仅为3%。投入不足致使产品同质化严重。监护、 超声、注射器、真空采血管等器械的注册证均在100张以上。多年以来,技术含 量低、差异化程度低的Ⅰ类、Ⅱ类器械占据国内整体医疗器械的绝大比例。

“十二五”期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约20%,2015年大约在3500亿-4500亿元左右。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分布极不均衡,同时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针对当前问题,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医疗器械创新研发工作,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创新的有关政策,增加研发投入比例,组织科研人员积极开展创新研究,把吸引招聘高端专业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

新医改背景下,医保体系覆盖面范围扩大,人均筹资额和报销比例提升对医疗器械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政策大力扶持创新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医疗器械作为健康服务业的基础支撑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中国成为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以药补医”体制正在被纠正,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将迎来进一步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已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据相关统计,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总资产达到1,832.4亿元,同比增长18.54%;截至2015年9月底,我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总资产达到2,113.6亿元,同比增长18.89%。预测报告称,2017年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利润将达到265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39%,2021年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利润将达到366亿元。

庞大的市场规模吸引国内众多企业纷纷布局高端医疗器械。安信医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经过十年的发展,也逐渐由单一的产品结构开始向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发展,以期待公司更好的前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2017将会成为一个新的开端。
相关资讯
面板双虎6月营收承压 大摩预警第三季度价格疲软延续

中国台湾面板大厂友达光电与群创光电相继公布2025年6月营收数据,显示行业整体仍面临下行压力。友达光电6月合并营收为219.2亿元新台币,环比下滑9.3%,同比减少13.1%。群创光电当月营收185亿元新台币,较5月微降1.14%,同比略减1.23%。

三星显示加速推进,为苹果可折叠iPhone铺平OLED道路

全球显示技术领导者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已正式启动为苹果公司(Apple Inc.)专属可折叠iPhone打造OLED显示屏的生产准备工作。据悉,这一关键举措的核心是在其韩国忠清南道牙山的A3工厂内,建设一条专为可折叠面板设计的全新生产线。消息人士透露,该产线所需的关键设备更换与调试工作已于2023年下半年全面展开,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已进入最后的冲刺与收尾阶段,为后续的批量试产和最终量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赛力斯2025上半年预盈超27亿,净利润同比劲增最高近97%

7月10日,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赛力斯集团(601127.SH)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1至6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27亿元至32亿元之间,相比上年同期的16.25亿元,同比增幅达到66.2%至96.98%,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联发科Q2营收突破1500亿台币,AI与定制化芯片驱动未来增长

联发科技(MediaTek)公布2024年6月合并营收达564.34亿台币,强势重返500亿大关,创下近33个月新高。该业绩较上月增长24.9%,同比提升30.9%,显著拉动第二季度整体表现达标。

革命性零恢复特性!Nexperia发布1200V SiC二极管攻占工业能源市场

在全球能源效率需求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宽禁带半导体技术迎来爆发式增长。Nexperia作为功率电子领域的领先企业,近期扩充了其碳化硅(SiC)产品线,推出两款1200V/20A规格的肖特基二极管——PSC20120J与PSC20120L。这两款新器件瞄准工业级高能效应用场景,为解决高功率系统能量转换损耗问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