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风起雨涌 且看各大芯片巨头如何布局未来

发布时间:2016-12-22 阅读量:335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cicyxu

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风起雨涌 且看各大芯片巨头如何布局

2016年,关于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的讨论甚嚣尘上。除去传统汽车厂商以及互联网科技公司这些绝对主角外,芯片厂商也积极参与进来。


以往,汽车行业拥有自己的芯片供应商,包括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等公司,车用半导体市场被他们牢牢占据。近年来,因为ADAS、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起,这样的状况有了松动迹象。因为智能汽车对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暴增,这些能力正是英特尔、高通、英伟达等公司所擅长的,而这正好是这些消费产品芯片公司切入车用芯片市场并进行赶超的机会。

面对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的未来,无论是业绩不佳、大规模裁员的英特尔,还是对未来高瞻远瞩的高通,亦或是变身成为“人工智能计算公司”的英伟达都纷纷将精力投入到汽车电子及自动驾驶领域。

英伟达:开发基于Drive PX2平台打造的无人驾驶赛车

今年1月,英伟达在CES上发布的Drive PX 2自动驾驶平台并未受到足够重视,这款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感知并了解汽车周围环境、帮助汽车实现自动驾驶的产品在此后的数月中逐渐变得炙手可热。目前,特斯拉及沃尔沃这样的新老车企都已经成为Drive PX2的用户。特斯拉此前公布的Autopilot 2.0系统,运算核心便来自Drive PX2;沃尔沃明年开测的XC90 SUV自动驾驶汽车搭载的也是Drive PX 2平台。

英伟达CEO黄仁勋向外界宣布将联合百度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汽车平台,后者已经与多家传统车企展开合作,车辆也已上路测试。当月,英伟达主办的GTC(GPU技术大会)也首次来到中国,老黄在演讲中也道出了英伟达的野心:成为一家人工智能计算公司(AI Computing Company)。而作为人工智能分支的自动驾驶,显然也是其野心的组成部分。

英伟达发布了低功耗计算机Drive PX2 for Autocruise;此后又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Xavier,这两款产品都将为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服务。为了保证技术的可靠性,实际路测不可或缺。英伟达今年4月展示了基于Drive PX2平台打造的无人驾驶赛车——“Deep Green”,参与到Roborace比赛中,同时也是为了测试相关技术;12月10日,英伟达又获得加州车管所(DMV)的许可,可以在加州的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车辆测试,他们也马不停蹄开始了路测。

人工智能时代将将开启,强于计算与数据处理的英伟达尝到了红利,过去的12个月,该公司市值翻了近5倍。同时,在自动驾驶领域,英伟达也交出了可观的答卷。

英特尔:买下汽车领域5家公司以及业务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PC时代处理器霸主英特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的是难看的财报以及大规模裁员。转型、开拓新业务的迫切需求不言而喻。

于是,英特尔开始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汽车电子及自动驾驶领域。英特尔CEO科再奇也曾表示,“希望英特尔在智能汽车上不要重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覆辙”。2016年,英特尔无论是通过“买买买”,还是自身投入研究,亦或是寻找合作伙伴来介入到新的领域,都显得异常用力。

从4月份到9月份,英特尔总共买下5家公司或者业务线,其中包括为自动驾驶汽车芯片提供安全工具的Yogitech、掌握车载计算机OTA无线升级相关技术的Arynga、服务自动驾驶的视觉计算公司Itseez及Movidius以及深度学习初创公司Nervana Systems。这也填补了英特尔在汽车电子及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空缺。不得不说,英特尔有些“破釜沉舟”。

当然,任何一家科技公司都不能忽视自我研发,英特尔深谙此理。于是在今年8月,成立了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计划开发自动驾驶汽车专用的处理器芯片。并在11月宣布投入2.5亿美元用于自动驾驶领域的数据搜集,因为在科再奇看来,“未来自动驾驶领域,数据是核心”。之后不久,英特尔宣布将把汽车团队从物联网团队剥离,单独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Automated Driving Group)。

此外,选择正确的伙伴合作,也是英特尔的既定策略。加入到宝马和Mobileye的合作体系中,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汽车;加入了宝马、奥迪及诺基亚、华为等汽车制造商和通讯企业组成的5G汽车联盟;与德尔福和Mobileye合作,共同开发自动驾驶系统……都是佐证。

目前,英特尔的自动驾驶车队也已开始路测,数量将接近50 辆。“英特尔对汽车行业是下了决心的,是从CEO层面下的决心。我们的战略是以智能驾驶舱为起点,自动驾驶或者无人驾驶为方向”,英特尔物联网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高通:有钱就是任性,收购全球最大车用芯片商恩智浦

相较于英特尔,高通这些年过得“美滋滋”,在专利授权以及芯片出货上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不思进取显然不是高通的风格,面对未来竞争,高通打着自己的算盘……这个算盘,便是车载芯片领域。需要明晰的一点是,高通的动作主要在车联网方面,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并不如前几家那样猛烈。

其实,早在2014年的CES上,高通就推出了专门针对车载娱乐信息系统的处理器——骁龙602A。两年后的1月6日,高通宣布与奥迪合作,向后者2017年的部分车型提供用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汽车级芯片。

今年,高通的头条新闻发生在10月27日,这家公司以约4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球最大的车用芯片商——恩智浦半导体公司(NXP Semiconductors),成就了半导体行业史上最大的并购案。完成对恩智浦的收购后,高通市值重回千亿美元行列。

业内分析认为,对高通来说收购NXP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NXP是全球最大的汽车芯片供应商,收购成功意味着高通将在汽车电子甚至是物联网领域坐拥一条丰富的产品线,在移动芯片业务疲软的情况下,这条产品线将成为高通未来一个重要的营收增长点。

除了在车联网芯片方面的动作外,高通也在研发汽车驾驶辅助技术(比如车道偏离修正系统),只是公开的消息并不多。另外,恩智浦也在积极布局自动驾驶,顺势也都归入到高通名下。

有钱任性的高通,能否在汽车行业延续辉煌?

三星:即使是“连环炸”,也动摇不了三星的“汽车梦”

三星的2016实属多事之秋,这边是Note 7“连环炸”,那边厢又被牵扯进朴槿惠的政治丑闻……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三星在上世纪90年代便成立了“三星汽车公司”,后来陷于金融危机三星被迫将这一汽车资产转让给了雷诺公司。但这并不意味着三星放弃了“汽车梦”。

今年7月,三星30亿人民币入股比亚迪。在分析师看来,近年来三星电子积极布局车内娱乐、导航和自动驾驶领域,三星和比亚迪的合作有望进一步增强比亚迪在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实力,同时有利于三星抓住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

11月,三星电子祭出大招,斥资80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哈曼国际工业公司。据公开数据显示,全球超过3000万辆汽车都在使用这家公司的音响和信息娱乐系统,三星可依此迅速参与到汽车技术领域。但是,这项收购目前好像受到了少数股东的阻碍——嫌价格太低。

在电动汽车方面,三星SDI 12月初成为硅谷电动汽车初创公司Lucid Motors的电芯供应商,这家公司视特斯拉为对手。自动驾驶方面,2015年底,三星开始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并为此成立专门的团队,该团队还从事汽车零部件、车载娱乐系统研究;今年2月,三星又投资了新加坡自动驾驶初创公司nuTonomy;就在最近,三星又被曝将为特斯拉电动汽车提供自动驾驶芯片支持。

英飞凌:联手谷歌开发雷达传感器  积极部署汽车领域

德国芯片厂商英飞凌的名声显然不及前几家那么大,但是其在汽车电子垂直领域的表现不俗。

英飞凌的前身是德国西门子集团的半导体部门,1999年成为独立公司。目前,英飞凌的主力是四大业务部门:汽车电子、电源管理及多元化市场、工业功率控制、智能卡与安全。去年表现不俗,总收入达到58亿欧元。

2016年7月份,英飞凌以8.5亿美元从美国LED大厂科锐公司(Cree)手中收购其Wolfspeed部门业务,将其半导体和能源控制芯片业务纳入麾下。英飞凌CEO雷哈德•普洛斯(Reinhard Ploss)表示,“Wolfspeed生产的碳化硅芯片在未来数年将逐渐取代传统芯片,尤其是在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市场”。

10月,英飞凌又拿下荷兰半导体公司Innoluce。该公司的微型激光扫描模块集成了硅基固态 MEMS 微反射镜,这种微反射镜对于汽车灯光探测和测距系统 ( LiDAR) 中的激光束调整必不可少。业界分析认为,收购Innoluce将帮助英飞凌降低自动驾驶汽车灯光探测和测距系统的成本。

早在2015年6月1日,英飞凌便和谷歌联手开发一种雷达传感器芯片,具备手势识别和人脸识别功能。据了解,这款芯片尺寸很小,可应用于自动驾驶辅助系统(ADAS)及其它物联网领域。虽然动作幅度很小,但是英飞凌在未来汽车业务方面的布局也在积极展开。

联发科:投资开发汽车半导体和车联网市场

作为台湾芯片厂商,联发科(MTK)在智能手机领域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这个手机行业的整体疲软,也让MTK开始意识到了危机感。这家公司顺着高通收购恩智浦的大潮,11月底,正式宣布进入到车用芯片市场。

要知道,MTK在今年5月已经把旗下汽车芯片业务以6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了大陆数字地图服务商四维图新。没想到机智的MTK还留了一手,在出售芯片业务时,这家公司又转投一亿美元给四维图新,用于共同开发汽车半导体和车联网市场。这个回马枪简直完美。

据悉,MTK打算从影像为基础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高精准度毫米波雷达、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载通讯系统等四大核心领域切入,还希望在2020年获得全球车载半导体各领域20%以上市场份额。MTK目前已是移动设备、家庭娱乐、联网设备和物联网等领域的芯片巨头,每年全球都有15亿消费电子设备采用MTK的芯片产品……

但说起自动驾驶,MTK算不得老司机。在高手如林的状况下,MTK准备好了吗?

除以上六家公司,意法半导体(ST)本身就是汽车电子老玩家,最近又推出了车载娱乐系统芯片;同时也在展开自动驾驶方面的布局,很早便与视觉ADAS领导者Mobileye展开合作。

但我们相信,未来,这个榜单应该会不断涌入新的玩家,共同致力于汽车的智能化、无人化。

相关资讯
双面散热+5×6mm²封装:解密英飞凌如何实现IBC能效三级跳

随着AI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对供电系统的能效与功率密度提出更高要求。英飞凌科技(FSE: IFX)最新发布的OptiMOS™ 6 80V功率MOSFET,通过5x6 mm²双面散热(DSC)封装技术,在中间总线转换器(IBC)应用中实现0.4%效率提升,单kW负载节省4.3 W功耗。据测算,部署该方案的2000机架数据中心每小时可节能1.2 MWh,相当于25辆小型电动车充电所需能量。

900GB/s突破!英伟达开放核心互连技术引发行业震动

在2024年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 2024)主题演讲中,英伟达CEO黄仁勋宣布将向全球芯片设计企业开放其核心互连技术——第四代NVLink Fusion。该技术旨在突破传统芯片间通信瓶颈,为构建下一代AI算力集群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

多协议并发+超低功耗!Qorvo QPG6200系列重塑物联网连接标准

全球连接与电源解决方案领导厂商Qorvo®(纳斯达克代码:QRVO)近日宣布,其QPG6200产品组合新增三款支持Matter标准的系统级芯片(SoC),包括QPG6200J、QPG6200M和QPG6200N(注:信息源自Qorvo官方新闻稿)。这一扩展标志着Qorvo在智能家居与工业物联网领域的进一步突破,通过ConcurrentConnect™技术与超低功耗架构,为多协议设备提供无缝互操作性与高效能支持。

双城启幕,共探软件定义未来——MATLAB EXPO 2025中国用户大会即将开启沪京双城科技盛宴

北京,2025年5月19日——在数字化浪潮重塑产业的当下,MathWorks正式公布MATLAB EXPO 2025中国用户大会的革新布局。这场年度技术盛会将于5月20日登陆上海国际会议中心,5月27日移师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首创"沪京双城"联动态势。本届大会聚焦"软件定义产品"的产业革命,通过50+深度技术研讨与行业实践案例,系统展示MATLAB®和Simulink®在智能驾驶、新能源系统、脑科学计算、无人机集群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汇聚全球500强企业技术领袖、科研院所专家及创新团队,共同解构数字化工程转型的底层逻辑与实施路径。

康盈半导体扬州基地投产:国产存储产业链再添“芯”动能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中国存储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整合抢占战略高地。2025年5月16日,康盈半导体扬州存储模组智造基地正式投产,标志着其在存储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迈出关键一步。这一项目的落地,不仅为国产存储技术自主可控注入新动能,也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