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显性“病灶”。停车时找不到停车、在停车场里面等待交费的时间特别长,这些均是行业普遍痛点。机构数据显示,我国停车位远远低于实际需求量,停车难的问题日益严重,停车位缺口保守估计超过5000万个,并且停车位缺口正持续扩大。业内人士认为,智慧停车领域将成为产业投资新风口。
与国外智能化停车场系统日新月异的使用情形相比,国内对于智能化停车场的使用、特别是对基于先进的无线传感网技术的智能化停车场系统的使用,还处于一片空白。而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停车场系统,可利用传感器节点的感知能力来监控和管理每个停车位,提供特殊的引导服务,实现停车场的车位管理和车位发布等功能,彻底改变智能化停车场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停车设备是智慧停车的重要软件环节
停车需求与日俱增 智慧停车项目开发迫在眉睫
艾瑞发布的《中国智慧停车指数报告》显示,北上广深四城市停车位平均缺口率达76.3%,每个城市至少有超过200万辆车无正规车位可停。智能化与信息化是未来停车行业的发展方向,虽然它们可以提高停车效率,但无法创造更多的停车位,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静态停车问题。
面对与日俱增的停车需求,智慧停车项目开发已经迫在眉睫。其实早在今年上半年,发改委就发布了《关于印发2016年停车场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旨在推进停车场建设,加速智慧停车进程。据了解,已经陆续有城市在着手开展相关的项目建设。正是由于市场的需求与国家政策的推动,智慧停车项目开发正如雨后春笋接连冒出在我们快包平台上。如:
停车场进出口系统核心控制板、智慧社区(三表-电表、水表、气表及停车传感物联传输解决方案)、手持式停车计费终端、 停车场空余车位发包器等等。但如今国内的智慧停车还需要一段时间沉淀,技术还不够成熟。据了解梅赛德斯—奔驰和博世目前正在联合测试一项全新的社区停车智能服务,我们可以先借鉴。
两大汽车行业巨头联手 智慧停车领域有新突破
他们是利用车载传感器生成路边空置车位的相关数据,并通过所配备的通讯界面提供和接收这些数据,让寻找车位更加简单快捷,项目已在斯图加特进行试点。博世互联停车项目负责人罗尔夫•尼哥帝姆斯说:“这样的社区停车模式,实则是把寻找停车位的工作进行了分配,这样就能大大缩短寻找停车位的时间,并且能引导驾驶者直接驶向可用车位。”
据了解,车身装载的超声波传感器可以连续以每小时55千米的速度扫描沿路车位。当定位到可用的停车位时,收集到的数据便会由奔驰车辆后台通过一个安全数据链 传送至博世的物联网云平台进行分析,再由数据挖掘技术确认所识别到的区域是否为可用停车位。举例来说,如果车辆不断地提供信息,提示一条繁忙道路上有一处空位,但这个空位很可能只是一条空车道,并不能用于停车。
在双方试点项目的第一阶段,系统能够计算出在某一开放街区找到空置停车位的可能性。而在下一阶段,一旦这样的社区停车模式被更广泛地投入使用,它甚至可以做到实时汇报路边车位的可用性和可用面积。此外,通过结合可用车位的更多信息,就能实现更多附加功能,譬如识别到的车位在公共停车场内,那么车载屏幕或者“Mercedes me”APP上就会呈现一个数字车位地图,驾驶者只需选择这一目的地,然后跟着导航直接驶向车位。
博世方面表示,通过与类似“远程停车试点”这样的停车辅助系统相结合(现已可用于全新奔驰E级车),社区停车模式就能大幅减少驾驶者的停车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