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存储器产业深陷“缺芯”泥潭

发布时间:2016-10-28 阅读量:894 来源: 发布人:

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下,2016年各地纷纷传出加码存储器芯片的声音:北京有紫光集团宣布投资300亿美元做存储器,武汉有武汉新芯准备耗资240亿美元打造国家级存储器基地,合肥放言要打造IC之都,福建晋江也在跃跃欲试。



喧闹中,随着今年下半年长江存储的正式成立,武汉新芯与紫光集团走到了一起。合流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它们的合流对整个存储器产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中国到底该怎样发展存储?

尽管从2016年第二季度起存储器行业的产品价格出现了回升,但是行业整体仍然处于周期性底部的位置,市场主要厂商三星、海力士、美光等在资本开支产能扩张方面仍然较为谨慎,而在智能移动终端需求、数据中心服务器需求以及固态影片需求带动的情况下,DRAM和NANDFlash市场均有逐步从供过于求向供给不足转移的趋势,而在这种行业周期性底部有转变趋势的情况下,中国内地的逆周期投资有望推动国内厂商成为市场崛起的新生力量。

据介绍,存储器芯片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各种智能终端产品不可或缺的关键器件。然而,我国一直是全球集成电路领域最大贸易逆差国,每年进口额超过两千亿美元,其中,存储器芯片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主要短板,长期以来市场一直被海外巨头牢牢占据。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闪存两种主要存储器芯片为例,今年第一季度,DRAM市场93%的份额由韩国三星、海力士和美国美光科技三家占据,而闪存市场几乎全部被三星、海力士、东芝、闪迪、美光和英特尔六家瓜分。

大力发展存储器不仅是市场需求,同时也是信息安全和产业安全的战略需要。存储器产业芯片国产化之路迈出的重要一步——芯片国产化是中国政府在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政策领域的实践之一,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产业,半导体集成电路持续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近期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的政策及资本的支持也是持续不断。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总裁丁文武表示,应该把发展存储器芯片作为国家战略来实施。为消除“缺芯之痛”,国内多地开始斥巨资布局存储器芯片研发生产领域。目前,北京、武汉、晋江等地发展存储器产业的积极性高涨,各种资金也加速向这一领域汇集。

充沛的资金支持和巨大的内需市场,以及业已形成的本土化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为国内企业进军存储器芯片领域提供了发展基础。但不容忽视的是,存储器芯片面临高技术壁垒和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之前就有许多涉足存储器芯片领域的厂商最后被迫退出市场的先例。
国内企业在当前新形势下发展存储器产业,不应只是简单追赶,而要更加注重技术原创和市场创新;应做好长期准备,在资金上确保持续投入;另外,更为关键的是,要在立足自身市场特点的基础上追赶世界领先水平。

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魏少军认为,做存储器芯片不能四面开花,一定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发展存储器产业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要淡化“政府主导”的思路,谁的市场能力强,就由谁来主导。魏少军预计,10年之后,中国自有存储器产业规模应该力争达到250亿美元,在国际上做到四分天下有其一,在国内占据半壁江山。
相关资讯
台积电涨价10%背后:黄仁勋的“价值论”与全球芯片博弈

近期,台积电(TSMC)宣布酝酿调涨晶圆代工报价10%,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高度关注。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公开表示,尽管台积电先进制程价格高昂,但其技术价值与产能保障“非常值得”,此举被业界视为对台积电定价策略的强力背书,亦凸显双方在AI芯片领域的深度绑定。

博通第三代200G CPO技术重塑AI算力基础设施格局

在全球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光互连技术正经历革命性突破。2025年5月15日,博通(Broadcom)正式发布第三代单通道200G共封装光学(CPO)产品线,标志着光电子集成技术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该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超大规模AI集群的带宽瓶颈,更通过系统性创新重构数据中心架构设计逻辑。

AMD 2025年Q1 x86处理器市场表现深度分析

全球权威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于5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AMD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多项市场突破。在x86处理器领域,该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产品组合优化,在服务器、桌面及移动端市场均取得显著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AI产业突破封锁的韧性发展路径及未来展望

在全球科技博弈背景下,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持续升级。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会上明确表示,腾讯已具备应对供应链风险的充足储备与技术创新能力,标志着中国AI产业正加速走向自主化发展道路。本文结合产业动态与政策趋势,剖析中国AI产业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ASM International战略布局应对贸易壁垒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ASM”)近期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引发行业关注。2025年5月15日,该公司宣布将通过转嫁关税成本、加速美国本土化生产及优化全球供应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壁垒。面对美国近期加征的“对等关税”政策(涵盖钢铁、汽车等商品,未来可能扩展至半导体领域),ASM展现出显著的供应链韧性:其亚利桑那州工厂即将投产,新加坡基地产能同步扩充三倍,形成“多区域制造网络”以分散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其增长引擎——2025年中国区销售额或突破预期上限,占比达总营收的20%,凸显其在差异化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反映了半导体设备行业对关税政策的快速响应,更揭示了全球产业链从“效率优先”向“安全韧性”转型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