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MCU市场洗牌在即,ARM加速混战

发布时间:2016-10-28 阅读量:111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cicyxu

全球物联网(IoT)应用热潮方兴未艾,然却已有不少MCU供应商铩羽而归,面对物联网应用整合控制/电源管理及无线连结的系统级解决方案需求,部分芯片供应商不是被迫待价而沽,就是面临被市场及客户边缘化危机,加上IP大厂安谋(ARM)版图正快速扩展到全球MCU市场,大幅降低进入门槛,并造成MCU市场杀价混战,全球MCU版图大洗牌已箭在弦上。

继恩智浦(NXP)购并飞思卡尔(Freescale),近期高通(Qualcomm)传出有意买下恩智浦,加上微芯(Microchip)从戴乐格(Dialog)手上抢亲艾特梅尔(Atmel),接着赛普拉斯(Cypress)购并博通(Broadcom)旗下物联网业务,以及瑞萨(Renesas)宣布合并英特矽尔(Intersil),凸显全球MCU大厂纷砸大钱布局物联网市场,全球MCU战火一触即发。

不过,全球物联网市场大饼仍不是很具体,加上众多竞争对手凭藉ARM的IP大刀,积极砍价抢攻市占率,对于过去擅长于少量、多样接单模式的中型MCU供应商,似乎愈来愈难找到生存空间,这亦让全球MCU产业除了排名前5大厂之外的其他MCU供应商,近期业绩表现呈现走滑趋势,并面临一波波的产业整并风暴。

芯片业者坦言,物联网市场商机其实并不容易吃到,除了各路人马全面加入战局外,ARM亦不断渗透全球MCU产业IP版图,甚至快速整合不少应用、产品及市场,让MCU供应商出现腹背受敌的危机,毕竟ARM透过全系列的高、中、低阶MCU IP,已大大降低全球MCU市场进入障碍。

由于各家芯片业者均可借由ARM IP及软件程式资源,开发自家高度客制化的MCU解决方案,对于老字号MCU供应商而言,过去拥有的客户基础及熟悉相关开发工具等竞争优势,已难抵挡新进业者积极杀价的进攻策略,迫使老字号MCU供应商成长动能疲软,尤其是中型MCU供应商受影响最明显,陷入被迫退出竞争行列的困境。

事实上,近期很多芯片业者为加速取得全球物联网市场参赛权,投入大笔资金进行购并,相较于过去MCU供应商提供客户包括芯片、软/韧体、公版及产品开发平台等资源,在物联网应用世代,MCU供应商更必须备齐控制/电源管理及无线连结等解决方案,不仅竞争压力大增,MCU供应商若不砸大钱,恐怕就只能退出这场竞赛。

在物联网市场快速萌芽,以及ARM IP掀起全面攻势的过程中,中型MCU供应商生存空间正持续遭到挤压,业者预期未来全球MCU产业版图将大幅变化,呈现大型、甚至超大型MCU供应商独占特定产品、应用及市场龙头情况。

由于这些大型MCU供应商多专注在领先的技术领域,让小型MCU供应商得以拿下一些利基及更少量、多样的产品市场商机,反而是夹在中间的中型MCU供应商,恐将面临一波波的产业淘汰赛。

MCU市场未来预测

据IC Insights预期,在经历了近几年的价格下滑之后,微控制器(MCU)的平均销售价格(ASP)预期将会回温,并再创销售额新高纪录。

市场研究机构IC Insights预期,IC产业的原始系统级晶片(SoC)产品──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s,MCU)市场的年营收规模,将在未来五年稳定成长并达到新高纪录,尽管该市场整体出货量成长将趋缓。

IC Insights指出,MCU市场销售额在2015年几乎没有成长,幅度不到0.5%,但金额规模却达到了略高于159亿美元的新高纪录,主要是因为MCU出货量成长了15%,在去年达到了221亿颗的高峰。强劲的出货量成长──由智慧卡应用与32位元产品带动──让MCU市场抵销了13%的平均销售价格(ASP)下滑;MCU的ASP在2015来到了0.72美元的历史新低。

价格下滑(特别是32位元产品),让MCU销售额成长率在过去四年中有三年都被拖累;但IC Insights指出,现在MCU的ASP预期将回稳,并在2015~2020年间可微幅成长,复合年平均成长率(CAGR)估计为1.6%;该数字在2010~2015年间为-7.7%。

虽然ASP终止下滑,MCU出货量的成长幅度则预测会在接下来五年比过去五年低;主要原因是智慧卡微控制器成长趋缓,还有因为物联网(IoT)应用对IC库存量的紧缩。ICInsights估计,MCU销售额在2016年将由2015年的159亿美元成长4%、来到近166亿美元。

MCU出货量在2016年则预期成长2%,达到224亿颗,而整体MCU的ASP则预测可在今年增加2%,来到0.74美元;在2015到2020年间,MCU销售额的CAGR估计为5.5%,并在2020年达到近209亿美元的规模。IC Insights表示,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MCU销售额的CAGR约在2.9%。

MCU销售额到2020年将呈现上扬走势;预期在2016~2019年间,整体MCU市场营收成长率将逐渐增强(2019年成长率预测为9%),直到2020年缩减至4%的成长率;至于MCU出货量则预测在该期间以CAGR为3.9%的幅度成长。

IC Insights指出,MCU出货成长速度到2020年之间逐渐趋缓的原因,是智慧卡市场已迈入成熟阶段;该应用市场在近几年占据MCU出货量的近五成,占据MCU市场整体营收约15~16%。到2020年,智慧卡MCU预期将占据整体微控制器出货量的38%,而在整体销售额的占据幅度则缩减至12%。

相关资讯
台积电涨价10%背后:黄仁勋的“价值论”与全球芯片博弈

近期,台积电(TSMC)宣布酝酿调涨晶圆代工报价10%,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高度关注。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公开表示,尽管台积电先进制程价格高昂,但其技术价值与产能保障“非常值得”,此举被业界视为对台积电定价策略的强力背书,亦凸显双方在AI芯片领域的深度绑定。

博通第三代200G CPO技术重塑AI算力基础设施格局

在全球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光互连技术正经历革命性突破。2025年5月15日,博通(Broadcom)正式发布第三代单通道200G共封装光学(CPO)产品线,标志着光电子集成技术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该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超大规模AI集群的带宽瓶颈,更通过系统性创新重构数据中心架构设计逻辑。

AMD 2025年Q1 x86处理器市场表现深度分析

全球权威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于5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AMD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多项市场突破。在x86处理器领域,该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产品组合优化,在服务器、桌面及移动端市场均取得显著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AI产业突破封锁的韧性发展路径及未来展望

在全球科技博弈背景下,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持续升级。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会上明确表示,腾讯已具备应对供应链风险的充足储备与技术创新能力,标志着中国AI产业正加速走向自主化发展道路。本文结合产业动态与政策趋势,剖析中国AI产业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ASM International战略布局应对贸易壁垒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ASM”)近期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引发行业关注。2025年5月15日,该公司宣布将通过转嫁关税成本、加速美国本土化生产及优化全球供应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壁垒。面对美国近期加征的“对等关税”政策(涵盖钢铁、汽车等商品,未来可能扩展至半导体领域),ASM展现出显著的供应链韧性:其亚利桑那州工厂即将投产,新加坡基地产能同步扩充三倍,形成“多区域制造网络”以分散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其增长引擎——2025年中国区销售额或突破预期上限,占比达总营收的20%,凸显其在差异化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反映了半导体设备行业对关税政策的快速响应,更揭示了全球产业链从“效率优先”向“安全韧性”转型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