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讯时代,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16-10-27 阅读量:1077 来源: 发布人:

9月20日,2016中国国际信息通讯展览会在京开幕。办了26届的北京通信展,这一次的关键词是5G、信息安全和VR。尤其是4G逐渐成熟、5G渐行渐近的今天,各大运营商和设备商都开足马力拼抢先机,5G正在从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

才用上4G没多久,已经可以享受手机看视频的畅爽,那5G 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先来讲个故事:
清晨醒来,卧室的灯和空调自动开启。大大来到卫生间,洗脸水已自动调至适中的温度,数码牙刷记录并上传大大牙齿以及口腔的实时数据;戴上眼镜,妻子带着孩子正在上学的路上,通过眼镜片上的虚拟现实显示,孩子向大大挥手说早安。大大吃过早餐,眨了几下眼睛,汽车带着大大自动行驶在马路上,大大在车上开启了视频会议……

听起来是不是很酷!超高速网络下,我们可以做的已经不只是在手机上看看视频而已了……



5G具有五特征:“无与伦比的快”、“人多也不怕”、“什么都能通信”、“最佳体验如影随形”、“超实时、超可靠”。那大大具体给各位ICer分享一下在用户体验方面的4个典型5G场景:

1、速度。5G将比4G快10到100倍,更快的速度也将提升网络的容量,可以容纳更多的用户在同一时间登录网络。

2、全景视频:移动端也能实现。不少人一定会对体育馆内的巨屏所吸引。但如果你能在游戏或者智能手机中获得同样的实时画面呢?你甚至可以切换镜头,即时重播,高分辨的4K视频会让你耳目一新。

3、自动驾驶汽车:1平方公里内可同时有100万个网络连接。我们目前使用的4G网络,端到端时延的极限是50毫秒左右,还很难实现远程实时控制,但如果在5G时代,端到端的时延只需要1毫秒,足以满足智能交通乃至无人驾驶的要求;

现在的4G网络,并不支持这样海量的设备同时连接网络,它只支持数量不多的手机接入,而在5G时代,1平方公里内甚至可以同时有100万个网络连接,它们大多都是各种设备,获知道路环境,提供行车信息,分析实时数据、智能预测路况……通过它们,驾驶员可以不受天气影响地,真正360度无死角地了解自己与周边的车辆状况,遇到危险也可以提前预警,甚至实现无人驾驶。

4、虚拟现实:各种体感需要极速网络传输。有了5G,用户之间的相互协作将迎来新的时代。相同物理位置的两人将可以实现相互合作。各种体感功能需要极速网络传输,才能加强虚拟现实,网络天生就是管道。

从上面的特质,我们也可以看出,5G相对于4G,更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3G、4G干的都是人事(连接人)不是质变,5G干的不是人事(连接物)才是质变!

这么厉害的5G将最先在我国实现哦:

5G在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未来时的概念,它已经成为一个进行时的现实。我国的5G规划步骤如下: 2016年准备启动5G的标准研究,预计在2018年第一个版本的标准将完成,然后根据产品的成熟度,在2020年左右确定商业应用的起步时间。

目前有三个趋势正在成为推动我国5G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一是移动宽带、流量业务的快速增长;二是人与人的通信正在向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扩展,移动医疗、车联网、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物联网应用爆发式增长,将产生数以千亿的设备接入网络需求;三是移动通信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已成为一个明显趋势,催生“互联网+”的新业态。

业内普遍认为,5G网络一旦正式商用,将有望撬动规模达万亿元的物联网产业。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家居、无人机等典型的物联网细分行业在技术和应用层面已相当成熟,但现有4G网络的通讯能力大大限制了上述产业的发展。随着5G的正式商用,网络问题将迎刃而解,上述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也将随之崛起。
相关资讯
台积电涨价10%背后:黄仁勋的“价值论”与全球芯片博弈

近期,台积电(TSMC)宣布酝酿调涨晶圆代工报价10%,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高度关注。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公开表示,尽管台积电先进制程价格高昂,但其技术价值与产能保障“非常值得”,此举被业界视为对台积电定价策略的强力背书,亦凸显双方在AI芯片领域的深度绑定。

博通第三代200G CPO技术重塑AI算力基础设施格局

在全球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光互连技术正经历革命性突破。2025年5月15日,博通(Broadcom)正式发布第三代单通道200G共封装光学(CPO)产品线,标志着光电子集成技术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该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超大规模AI集群的带宽瓶颈,更通过系统性创新重构数据中心架构设计逻辑。

AMD 2025年Q1 x86处理器市场表现深度分析

全球权威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于5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AMD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多项市场突破。在x86处理器领域,该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产品组合优化,在服务器、桌面及移动端市场均取得显著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AI产业突破封锁的韧性发展路径及未来展望

在全球科技博弈背景下,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持续升级。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会上明确表示,腾讯已具备应对供应链风险的充足储备与技术创新能力,标志着中国AI产业正加速走向自主化发展道路。本文结合产业动态与政策趋势,剖析中国AI产业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ASM International战略布局应对贸易壁垒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ASM”)近期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引发行业关注。2025年5月15日,该公司宣布将通过转嫁关税成本、加速美国本土化生产及优化全球供应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壁垒。面对美国近期加征的“对等关税”政策(涵盖钢铁、汽车等商品,未来可能扩展至半导体领域),ASM展现出显著的供应链韧性:其亚利桑那州工厂即将投产,新加坡基地产能同步扩充三倍,形成“多区域制造网络”以分散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其增长引擎——2025年中国区销售额或突破预期上限,占比达总营收的20%,凸显其在差异化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反映了半导体设备行业对关税政策的快速响应,更揭示了全球产业链从“效率优先”向“安全韧性”转型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