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沾水失灵的问题解决小妙招

发布时间:2016-10-27 阅读量:2272 来源: 发布人:

指纹,由于其具有终身不变性、唯一性和方便性,已几乎成为生物特征识别的代名词。指纹是指人的手指末端正面皮肤上凸凹不平产生的纹线。纹线有规律的排列形成不同的纹型。纹线的起点、终点、结合点和分叉点,称为指纹的细节特征点”。

指纹中的中断、分叉或转折而形成的点就是细节特征点,而这些细节特征点,就提供了指纹唯一性的确认信息。而指纹识别传感器就是通过记录指纹纹路的方向,并将其数字化,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钥匙,并以此解锁你的手机。

从原理来看,指纹识别似乎并不高深,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手机的指纹识别灵敏度也变得越来越高,不过当人们都沉浸在指纹识别带来安全又便捷的体验中时,很多人发现了目前指纹识别的一项缺陷,那就是在沾水后,很多在平时用起来非常灵敏的手机指纹传感器,变得不那么灵敏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为何沾水后指纹识别不灵敏?


说到原因,我们首先要确定手机手机指纹的方式,目前用于指纹采集的主要有:活体光学式、电容式和压感式三种,而在手机中利用率较高的,主要还是电容式。而涉及到电容,大家应该可以联想到电容屏,它们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

指纹识别传感器周边均镀上了狭长的电极,当用户的手指触摸,由于人体电场,用户指纹纹路和传感器表面会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就会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从周边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周边电极的电流与指纹到周边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纹路,大体应该是这样,涉及到详尽的计算小编也不是很了解。

简单来说就是用户的指纹到哪儿,哪儿就“漏电”,传感器就有了反应了。而当传感器被水淋湿,或者手上有汗时,因为水的可导电特性,当水接触到传感器,手再去摸,电流就会被影响,所以上面的计算就不准了。

沾水后指纹识别不灵敏如何解决?

对于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自己的解决方式,用纸擦拭指纹识别传感器以及令手干燥起来应该是比较好的方式,当然,因为指纹识别传感器四周同样可能保持湿度,所以有时即便我们擦拭后,还是会出现识别不准的情况,于是,最佳解决方案就是暂时用密码或者图案解锁,待传感器彻底干燥后,再进行识别。

此前坊间曾传言,在湿手状态下录制指纹,就可以无视汗手对传感器的负面效果了,不过小编没有进行尝试,感觉这是紊乱传感器的一种做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下,同时,大家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处理方式,我们共同探讨。

相关资讯
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启幕,聚力成渝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7月9日,成都迎来第十三届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的盛大启幕。本届博览会紧扣“新动能、新生态、新西部”主题,在国家战略引领下,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成渝双城产业协同,通过展示前沿成果、分享发展理念、促进生态合作,加速推动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向世界级跃升,倾力打造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解密伍尔特电子高温LED:PLCC封装实现100℃全彩照明方案

在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浪潮下,高温环境中的电子照明技术面临严峻挑战。传统LED在温度超过85°C时容易出现性能衰减、颜色漂移及寿命缩短等问题,限制了其在自动化设备、医疗仪器等关键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针对这一痛点,伍尔特电子(Würth Elektronik)通过创新研发,升级了其WL-SFTW SMT全彩高透明LED系列,引入全新RGB LED产品。这些器件将工作温度范围扩展至前所未有的-40°C至+100°C,显著提升了高温工况下的可靠性和色彩稳定性,不仅克服了行业瓶颈,还为工业、户外及特种场景开辟了创新空间。本系列产品的推出,标志着高温LED技术向高端应用迈进的里程碑,满足了对耐热、节能且可变色照明的迫切需求。

华硕高管谈关税不确定性对PC市场的冲击策略

华硕联席CEO许先越近期发表了关于美国对中国台湾地区关税政策影响的评论。他强调,当前美国对台湾关税的税率尚未正式公布,华硕已探讨了多种应对预案,但最终策略调整将取决于税率的具体确定。因此,公司目前采取“观望”态度,暂不进行重大行动。许先越指出,这一不确定性结合汇率波动,使得2023年下半年全球PC市场的走势难以准确预测,公司将密切监控外部环境变化。

重塑格局受阻?中芯收购Imagination GPU部门传闻遭多方否认

近日,一则关于“中芯国际以5.6亿美元收购英国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GPU IP部门”的消息在部分自媒体平台流传。传闻称交易已于7月6日公告并获中欧监管部门批准,引发广泛关注。然而,经多方核实与权威信息查证,该传闻纯属虚假。

六九冗余架构问世!IBM Power11重新定义企业服务器可靠性标准

2025年7月,IBM正式发布Power11服务器系列,这是该产品线五年来首次架构级革新。据IDC研究显示,全球企业面临AI转型与混合云部署的双重压力,到2028年将新增10亿个逻辑应用。在此背景下,Power11通过颠覆性设计解决了高可用性、AI集成和网络安全的协同难题,为金融、医疗等关键领域提供新一代数字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