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家居单品的市场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6-10-16 阅读量:1015 来源: 发布人: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在智能家居的风口上,市场衍生了很多类型的智能家居单品,2014年,亚马逊推出了一款具有语音识别的Echo智能音响产品,在当时亚马逊自己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其接受预定的两周内订单就超过了一百万,并一跃成为至今全球智能家居领域最受关注的产品。亚马逊的成功给当时的智能家居入局者开启了一扇新大门,让他们了解到智能家居也是可以这样搞的。

此后,谷歌推出了智能音箱Google Home,京东与科大讯飞合作打造叮咚智能音箱,而国内的科技巨头百度也表示将推出智能音箱,围绕其打造智能家庭。

随着越来越多的团队打造智能音箱,并将之作为智能家居“控制中枢”,人们貌似进入了一个怪圈:想做一个智能家居的总控制中心,就得做音箱。此外,在谷歌发布智能音箱Google Home之后,有一些人就说智能音箱是智能家居的入口。然而,现实真是如此吗?对此,镁客君并不认可,私以为,“智能音箱是智能家居的入口”就是一伪命题。

音箱并不是一个家庭的刚需




在以往,音箱只是富人家庭的一个配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音箱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价格也随之平民化。但是,在如今的生活中,音箱也没能够成为一个家庭的必需品。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用户习惯、视听设备发展的问题。

过去,音箱多是作为电视、电脑的配件存在的,但是随着技术的提升,现在的电视拥有了环绕立体声音响系统,而音箱也渐渐成了讲究便捷性的电脑的一个“累赘”。因而,对于用户而言,音箱的需求性也就没有以往那么大了。

另外,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的出现,在听音乐上,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鉴于音箱的体积、音乐功放对周边造成的困扰,人们更愿意插上耳机自己听自己的,享受自己的音乐世界。并且,国内的多数人对于音质是没有多大要求的,因此音箱的存在也就成了可有可无,对于这些人而言,一部手机、平板电脑完全可以取代音箱。

鉴于音箱的如此不必要,何不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家庭的某一必需品进行融合?如此,不仅让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更能迎合一个家庭的需求,而不是让家庭去迎合一个产品。

智能音箱只是最接近的那一个入口




此前,曾有一篇报道称,相比于智能家居APP这一1.0产品,智能音箱应该是一个智能家居2.0时代的硬件,其具备三个特征:人机交互、智能化、生活化。从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来看,我们与其说智能音箱是入口,不如说集合了各项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第三方服务的硬件是智能家居的入口。

具体讲,智能音箱的本质就是一个音箱,而让它能够从众多音箱中鹤立鸡群的就是其中所加载的语音识别、云服务等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与第三方服务商的无缝连接,而这些,只要厂商愿意,几乎每个智能硬件都可以做的跟智能音箱一样出色。比如说路由器这一家庭必需品,如果我们将这些技术与服务都融合其中,它除了提供WiFi功能之外,也可以执行控制智能家电、订餐、叫外卖等指令。如此来看,智能音箱只能被称为离智能家居最近、最先落地的那一个入口,所以,此处命题有歧义。

而且,相比于智能音箱市场的逐渐成熟与激烈竞争,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硬件市场,避开争端,说不定还能打开该市场的一个新局面,此等利好何乐而不为?

智能家居硬件应该两面兼具

为什么智能音箱能在智能家居领域这么火爆?除了其中融合的各项技术与服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占得先机。不过,即使占得先机,由于只能在固定领域下达指令等缺陷,智能音箱还是给其他的智能家居硬件留有一些“逆袭”空间。

依据镁客君的理想,智能家居应该处于24小时随时待命状态。这方面,相较于亚马逊的Echo、谷歌的Google Home,一个室内智能家居硬件+一部手机(手表等)的组合就成了必然。在外游玩、工作时,用户通过手机上的软件可以对智能家电远程下达命令,比如苹果iOS10上的Home软件;在室内时,对于一些回到家就放下手机的用户而言,一个智能家居控制中枢就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而相比于可有可无的智能音箱,智能台灯控制台则显得更为实用。

组合式硬件更适合智能家居

当前的智能音箱是依靠语音来进行人机交互、命令下达的,这其中也有着一些隐藏问题。比如说当家庭人员同时说话时,其作为唯一一个控制中心很容易造成“大脑”的混乱,并且,由于墙壁等物体的阻挡,用户的声音在传达到音箱时极有可能失真、语音不清,从而影响用户得体验效果。

因而,与其将所有指令依托于一个中心,不如将中心分散。在生活中,就是在家里的每个房间都安装一个智能家居硬件,像卧室的梳妆镜、客厅的电视、书房的台灯等等,这样既保证了服务的稳定性与全面性,又可避免智能硬件因家庭成员过于频繁的指令而崩溃。

我爱方案网认为:不管是用户体验,还是市场需求,为了在亚马逊、谷歌等巨头手中获得生存机会,智能家居生产商是时候开拓眼界了。如果还只是一味地跟随巨头,打造大同小异的智能音箱,那其前路可以说差不多已经被封死了,唯有破釜沉舟,开拓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资讯
低成本玩转Bode分析!共模扼流圈让普通示波器秒变网络分析仪神器

在电子工程领域,频率响应分析(Bode分析)一直是电路设计和调试的重要工具。然而,专业网络分析仪的高昂价格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一个令人惊喜的解决方案——共模扼流圈与示波器的黄金组合,可以极低成本实现专业级Bode分析。通过巧妙利用共模扼流圈的独特特性,配合普通示波器的基本功能,即使是预算有限的爱好者也能获得准确的频率响应曲线。

高速USB接口PCB设计指南:从2.0到3.0的关键技术突破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USB接口已成为数据传输和电力供应的标准配置。一个优秀的USB接口PCB设计不仅能确保信号完整性,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接口的理论传输速度

国产半导体重大突破!攻克28nm以下e-Flash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8月2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迎来里程碑式进展——领开半导体成功研发并量产28nm以下嵌入式闪存(e-Flash)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存储芯片的技术空白,更为国产MCU、汽车电子及AIoT设备的自主可控提供了关键支撑。

特朗普政府芯片入股计划引争议,全球半导体格局或生变!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美国特朗普政府正考虑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入股包括英特尔在内的三大芯片巨头,以加强对半导体产业的控制。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行业震动,外界担忧此举可能重塑全球芯片产业格局,并对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第106届中国电子展:构建产业新生态,打造全球创新枢纽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重构的背景下,中国电子产业正迎来国产替代与自主创新的历史性机遇。第106届中国电子展紧扣《"十四五"规划》制造强国战略,聚焦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卡脖子"领域,集中展示从材料、设备到应用的国产化突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