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人驾驶普及的现实问题

发布时间:2016-10-16 阅读量:1028 来源: 发布人:

AI目前最热门的应用领域无疑是开发无人驾驶汽车。以百度、谷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以人工智能的视角切入无人驾驶产业。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可以称之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


据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最新报告显示,2010年到2015年间,与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超过22,000件,并且在此过程中,部分企业已崭露头角,成为该领域的行业领导者。

基于无人驾驶技术的汽车,实质上就是一台移动的智能联网机器人,可以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和共享化。传统汽车技术只是“移动”能力的载体,人工智能和车联网才是无人驾驶技术的核心。

无人驾驶汽车尚未成熟

无人驾驶汽车并不是有关未来汽车发展的技术。事实上,目前上路使用的一些汽车已经具备无人驾驶功能。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被定义为:具备在无人为参与的情况下,能有限度地允许加速、制动和控制其方向功能的任何车辆,都可被称作无人驾驶汽车。



目前无人驾驶汽车区主要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半自动和全自动驾驶汽车。一个具备全自动驾驶特征的汽车可以从A地自动行驶至B地,并在行驶过程中不需要来自司机的任何互动过程。这种无人驾驶汽车将会在2019年正式上市。

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用户操控的无人驾驶汽车和完全的无人驾驶汽车。由于监管和保险方面的问题,用户操控的无人驾驶汽车将会在未来5年内进入市场,而完全的无人驾驶汽车投入使用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无人驾驶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无人驾驶的优点很多,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无人驾驶技术目前大规模实施的关键难点,首当其中是安全问题。据资料显示,美国平均行驶100万公里会出1.2次事故,当然,这是由人驾驶出来的结果。如果无人驾驶汽车来解决交通出行的话,长远来看可以大幅减少事故率,但在初级起步阶段,多高的事故率才是人们心理接受的极限?


而与安全一并带来的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如果无人驾驶车辆在不违反法规的情况下,损害了生命安全,那么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特别是对于类似我国这样交通路况复杂的国家,如果系统失误和错判,那么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的后果将是严重的。所以无人驾驶的普及既要做好基础设施工作,也需要在法律法规方面尽快予以完善,解决安全与责任的核心问题。否则过早的实现无人驾驶,只会让人们快速失去信心。

此外,无人驾驶汽车还需不需要人工干预?如果需要,什么时候需要人工干预?人工干预与系统的优先级如何判断?如何判断事故过错是人为过失还是系统失误?这些人与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是未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物联网之父”KevinAshton看来,无人驾驶技术将会是未来物联网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领域。“无人驾驶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未来无人驾驶技术一定会率先在中国率先取得突破。”

Ashton表示,“我觉得很有趣的是,我们在美国谈论谷歌、Facebook,但是看一看,这些都是上个世纪的公司,未来物联网的机会将在中国诞生。比如腾讯就引领中国的社交媒体走向了世界,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本世纪内,中国的技术一定能够主导全球。”

他还预测,中国将会引领本世纪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中国在硬件制造等领域已经走在全球前列,无人驾驶技术也已经处于领先水平,中国已经有了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公交车。在汽车制造等方面都具有优势。”Ashton认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催生了巨大的需求,很多项目只有在中国做才能搞得起来。“比如上海的公交系统早在2000年时就已经采用RFID接触式公交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在智慧城市、物流、个人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未来也将迎来爆发。”
相关资讯
iPhone 17系列前瞻:屏幕尺寸战略调整与关键升级解析

据多方供应链消息及知名行业分析师(如DSCC分析师Ross Young、爆料人“数码闲聊站”)最新披露,苹果计划对2025年发布的iPhone 17系列产品线进行显著调整,其中屏幕尺寸策略的改变将成为基础款机型的核心亮点,并预示着苹果对产品定位的重新思考。

国产高精度闭环磁通门芯片问世,重构新能源电流检测方案

在光伏逆变器高频开关、充电桩大功率动态响应及工业电机驱动的严苛场景中,电流测量的精度与可靠性直接关乎系统能效与安全。伴随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传统霍尔或开环传感器在温漂抑制、抗干扰能力及动态响应上的瓶颈日益凸显,亟需更高性能的集成化解决方案。纳芯微电子最新推出的NSDRV401闭环磁通门信号调节芯片,正是瞄准这一技术高地而生。

第四代Tandem OLED技术突破!LG显示双路布局高端显示器市场

LG Display于6月27日宣布正式启动27英寸OLED显示器面板的全面量产计划,标志着高端显示器市场迎来重大技术革新。该面板基于革命性的第四代Primary RGB Tandem OLED技术,通过红、绿、蓝三原色四层独立堆叠结构,实现1500尼特峰值亮度与280Hz刷新率的卓越性能组合。

美光推出2600 NVMe SSD:QLC存储性能的革命性突破

2025年7月,美光科技(纳斯达克:MU)正式发布专为OEM设计的2600 NVMe SSD。作为高性价比客户端存储解决方案,该产品首次搭载第九代QLC NAND闪存芯片(G9 QLC),结合独家自适应写入技术(Adaptive Write Technology™),在保持QLC成本优势的同时,实现了PCIe 4.0协议下的突破性性能。测试数据显示,其顺序写入速度较同类QLC/TLC产品提升63%,随机写入性能提升49%,为商用及消费级PC用户提供全新体验。

夏普完成相机模组业务出售 富士康深化供应链整合

夏普株式会社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宣布,将其旗下智能手机相机模组相关业务出售给母公司鸿海精密工业(富士康)的子公司富泰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Fullertai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Ltd.–BVI)。此次交易总价值约为24亿日元(折合约166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