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行业电池性能是痛点 如何对症下药?

发布时间:2016-09-9 阅读量:1525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有利亦有弊。就在充电桩行业迅猛发展之时,车桩比例严重失衡、行业标准不一、盈利难等问题也逐渐增多,并困扰着产业的前行。对此,已有人开始质疑:充电桩未来市场是一个“深坑”还是一种趋势?且听我爱方案网慢慢道来。 

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量为21.5万辆,销售量为20.7万辆,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19.8%和122.8%。产业增速加快,同时也带动了充电桩市场的快速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公共充电桩建设已达8.18万个(其中直流桩有1.35万个,交直流一体桩有1.65万个,交流桩有5.18万个),较2015年年底增长了65%。私人充电桩达5.54万个,较2015年年底增长约12%。 
充电桩
 
看行业痛点:数量激增背后隐忧存 四大要害需“下药”

由新能源汽车而衍生的充电桩行业,在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而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不少企业纷纷涉足。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加油站”,其充电性能关系到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充电时间,这也是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最为关心的一点。实现对动力电池快速、高效、安全、合理的电量补给是电动汽车充电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另外,还要考虑充电器对各种动力电池的适用性。由此可见,充电桩对于电动汽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建设速度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进程。
 
据了解,目前国内充电桩生产企业已超过300家。充分的市场竞争本是好事,但产品质量、行业标准却难以把控,因此引发了业界对行业发展的担忧。OFweek行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冯辉表示:“虽然充电设施市场前景广阔,但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痛点’不可忽视。”他认为,目前国内充电桩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闲置资源多,利用率低下。市场研究表明,目前充电桩的有效利用率仅为5%,空闲率高达70%。究其原因,个人车主大都选择在家充电,因为更经济;人流密度小的非商业区和郊区对充电桩的需求更少。而据市场研究发现,出租车、公交车的专用充电桩利用率普遍较高。
 
二、充电网络互联互通进程慢。不过《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系列标准的发布有望终结混乱,构建统一标准体系。 
 
三、个人申请建桩难度大。个人建桩,需要经过复杂的审批流程,支付较高的安装费和施工费用。另外,小区物业增容改造难、配套政策不完善也是难倒部分电动车主的原因。
 
四、成本高,回本周期长等。据冯辉分析,目前一座快充桩的建设成本大概在10-15万元,而硬件成本占比高达75%。“从长远来看,硬件成本逐年降低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补贴难领、充电桩城市规划不均匀、商业模式不清晰和报修维护难题也是困扰充电设施市场发展的原因。
 
难题将解:“药”已有 “病”将除

充电桩建设相对滞后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短板之一。然而,在充电桩布点的推进中,政府如何做到既到位又不越界,同时给民营资本投资充电桩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是需要做好的文章。那么针对这些种种问题,业界以及国家也作出了相应的建议及政策。
 
合理布局,杜绝闲置:充电设施布局不合理会透支消费者的期望。基于此,很有必要进行科学的论证,找准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总体供需比例及区域需求量,避免为追求数量而遍地开花,又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心城区充电桩不足的问题。同时,政府当摒弃大包大揽,而通过在建设用地、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让投资者有较好的收益预期,吸引民间资本投资。
 
互联互通问题有望实现:在《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标准》中,包含总则、公共信息交换规范、业务信息交换规范、数据传输及安全四大方面。按照计划,8月底完成标准的全部试点验证工作,计划9月出台。该标准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互联互通的问题。
直击充电桩行业痛点 如何对症下药?
 
充电桩
 
建桩有“依靠”: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中,给出了管理、申请安装充电设施的示范文本,也有了标准的个人使用电动汽车自用充电桩安装承诺书,如此一来无论是物业进行充电设施安全管理,还是消费者申请安装自用充电桩都有了规范的办理流程和责任主体,减少出现车主被“踢皮球”的情况。
 
看市场空间:产业链盈利三大环节 黄金时代将来临

预计到2020年,国内充电站可达12000座,充电桩可达480万个。就分散式充电桩和集中式充电站的建设规划来看,未来产业的规模有望达到1771-2054.5亿。从产业链上来讲,充电设备产业链分为设计环节、制造环节和运营环节,其中制造环节成本占产业链的50%以上,赢利确定性高。而运营环节最具盈利潜力,早已备受资本青睐。
产业链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充电桩产业业绩理想,11家公司业绩预喜:预增的有4家,续盈的1家,略增的5家,扭亏的1家。另有1家续亏,1家不确定。其中,净利润增幅超过50%的公司有6家。此外,据相关研报显示,国家顶层设计,地方政策利好、“最短木板”,空间巨大、物联网蓝海+车联网入口三大逻辑将使充电桩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时代。
 
看未来窘境之路:桩站先行 适度超前

目前,充电桩行业主要面临着“车多桩少”的局面。那么,要让充电桩的供给赶上需求,必须科学规划,做到桩站先行、适度超前。按照各地区的地形和整体建设格局进行设计和规划,当充电需求量比较大时,需要配套足够的充电装置,而且要从长远考虑,超前规划和设置桩站,以满足未来车辆充电的需要。打破电网建设电力部门单枪匹马的局面,采取政府、企业一起上的模式。做好运营商的备案管理与运营效率考核,规范充电桩的选址、技术、维护与服务,使之标准化,实现通用开放。 
 
完善标识。各地应梳理、规范、完善电动汽车的充电标识,给出一些清晰的道路指引,如借鉴地铁标志的模式,让车主容易辨认,便捷充电。电动汽车作为新生事物,需要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而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继续滞后,因此,运营商在加紧建设充电桩的同时,还需将其建设得适得其所,使之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完善。
 
充电桩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但未来虽美好,现实还需时间的整合与完善。因此,充电桩运营商应在抢占市场先机的同时,调整充电设施的布局、提高技术水平、解决盈利难题;在国家层面,应加紧完善相关行业标准、防止补贴政策漏洞。总而言之,充电设施行业的发展,需要国家、行业上下游的共同促进,一起探索更有效的商业模式。
相关资讯
应对多轨供电挑战!SGM260320 PMIC提供小型化、高效能解决方案

在追求电子设备小型化、高性能和超低功耗的时代,复杂的多轨电源设计已成为研发的关键挑战。传统分立式电源方案不仅占用宝贵的PCB面积,也增加了设计难度与系统功耗控制的复杂性。固态硬盘(SS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微控制器单元(MCU)系统及便携设备对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的要求日益严苛:高效转换、低待机功耗、高集成度、精确调压以及智能化管理缺一不可。圣邦微电子(SG Micro)推出的SGM260320 PMIC,正是瞄准这一市场需求,以高度集成、卓越性能和丰富的可配置功能,提供了一站式的高效供电解决方案。

突破中端市场壁垒!TDK超薄IMU让全民享受专业级OIS防抖

随着智能手机影像功能逐渐成为用户核心需求,光学防抖(OIS)技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性能挑战。TDK株式会社凭借旗下InvenSense公司15年OIS/EIS技术积累,最新推出的SmartMotion® ICM-536xx系列六轴IMU,正在打破高端防抖技术的成本壁垒。该方案通过突破性的6.4kHz输出数据速率和20位分辨率,首次将专业级防抖性能引入主流移动设备市场。

全球机器人装机量下滑3%,中国份额54%成唯一亮点​

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周期性调整。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全年新装机量约为52.3万台,较上年下滑约3%。这是近年来该市场罕见出现的负增长,反映出多重经济与技术周期叠加下的复杂局面。

破局十年空窗 三星携三层堆叠图像传感器强势重返iPhone供应链​

科技行业的顶级联盟再次激活。三星电子近日正式宣布,将与苹果公司展开深度合作,为其下一代智能手机供应关键的图像传感器。这标志着三星自2015年为iPhone供应A9芯片后,时隔近十年重归苹果核心芯片供应链,堪称其半导体业务的一次重大战略回归。

三安光电SiC MOSFET批量供货数据中心巨头,加速全球市场渗透

三安光电近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确认,其子公司湖南三安的碳化硅MOSFET器件已实现规模化交付,主要客户包括台达电子、光宝科技、长城汽车子公司及维谛技术等企业。这些合作伙伴专注于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服务器的高效电源系统,标志着三安光电在高压半导体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最新行业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电源管理市场对SiC器件的需求同比激增30%,三安光电借此成功切入国际供应链,为海外扩张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