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雾化设备开发遇到难题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08-31 阅读量:1473 来源: 发布人:

【导读】在残酷的职场中,年薪20万对很多人来说已经很成功了,可是对于既熟悉软件开发,又擅长硬件电路的工程师而言,或许还不够……至少李工就是这么想的。
 

平台撮合雇主服务商成功对接,项目顺利开展

去年九月,李工还在一家外企做网关接口方案的高级硬件工程师,现在他是一个自由职业者,自己组建了一个十几人的技术团队,专注于项目外包。截至今年八月底,他已经在快包成功完成几个项目了,现在他是平台的优质服务商,据业务经理deerle透露,上个月他刚推荐给李工一个十万的大项目,在平台的撮合下,雇主与李工完美对接,目前,双方已经与平台签订第三方协议,项目顺利进行当中,下面小编带你来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项目呢。
 

雇主不熟悉智能产品开发技术,遂开通直通车服务将项目酬金托管到平台。

智能雾化设备好是好,但不懂硬软件开发怎么办……

据悉,雇主是深圳一家专业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者,最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高档小区内有一种雾化设备,能用手机控制整个装备,很方便,于是,回到公司讨论一个智能雾化的项目如何开展。
 

由于公司团队都是做物业管理的,对智能雾化设备开发不熟悉,在公司开会讨论过后,决定找外面的专业团队帮助它们开发这样一款产品,在一次网上找团队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汇聚百万工程师的平台快包,在客服的引导下,将项目需求发布在平台,并建议这个雇主开通平台直通车服务。

业务经理对平台的每个项目都会精心审核,这个也不例外,看到这个直通车需求,他向雇主推荐了三个有项目经验的服务商团队,有两家是大公司团队,一家是李工这样的小团队。据业务经理介绍,雇主对技术类的东西不是特别懂,一时间无法抉择。

产品经理协助雇主选择服务商

对于这位雇主遇到的问题,业务经理deerle将它逐一反映给快包最懂技术的人—产品经理,在产品经理的协助下,建议雇主选择李工这样的软硬件皆通的小团队(李工有类似的项目经验),产品经理认为两个大团队虽然没有类似项目经验,技术实力没有问题但价格可能不是雇主满意的。

服务商开发经验丰富,专注是他的一大优势

年薪那么高,为什么当初选择辞职,李工向小编表示,在大公司上班的时候,自己专注于硬件开发,软件开发部分很少涉及,但自己大学不光是硬件开发很熟悉,软件APP也是自己擅长的(据说大学参加广东省软件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感觉自己这方面才能被埋没,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公司上班不自由,自己接项目的话可以灵活安排工作学习时间,对自己来说这种方式更适合。

“之所以看中这个服务商,觉得他经验丰富,而且现在是全职接项目,很专注,有平台监管也让我放心。”雇主对业务经理deerle说道。

雇主对服务商的能力和态度也比较认可,两人相谈甚欢,协议前期demo开发约四个月时间,“平台会监管整个项目的进度,保证项目完成,将成果完美交到雇主手中。”产品经理对小编说。

相关资讯
机器人产业临界点将至:王兴兴揭示大模型成规模化最大挑战

2025年8月9日,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发表题为《机器人产业规模化的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演讲,为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划下关键坐标。他指出,机器人硬件基础日趋完善,而机器人大模型的突破才是决定人形机器人能否大规模应用的核心瓶颈,这一关键临界点或在未来3-5年到来。

舜宇光学7月数据揭幕:车载镜头高歌猛进,手机业务仍承压前行

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港股代码:2382)于8月8日发布了其2025年7月核心产品出货量报告。数据显示,在全球光学产业持续分化的背景下,公司业务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特征:以智能驾驶为核心驱动的车载光学业务维持高速扩张,而消费电子领域则依旧面临压力,手机镜头出货量继续呈现同比下滑态势。

美国发放出口许可 英伟达H20芯片重返中国市场仍存安全争议

许可证获批之际,芯片安全争议持续发酵。7月31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因"严重安全隐患"约谈英伟达,要求其就H20芯片可能存在的"追踪定位"及"远程关闭"功能提交风险说明及证明材料。美方专家此前透露,此类技术已在英伟达芯片中成熟应用。

英特尔高层战略分歧曝光:代工业务存废引发董事会博弈

据《华尔街日报》8月9日报道,英特尔公司董事会内部近期围绕其核心的代工制造业务(IFS)的未来发展方向产生了显著分歧。报道指出,董事会主席弗兰克·耶利(Frank Yeary)在今年早些时候曾积极推动一项计划,意图将英特尔的代工制造部门分拆为独立实体,甚至考虑将其部分或全部出售给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TSMC)。

Diodes Q2财务报告:营收超预期增长,连续三季度同比上扬

Diodes公司近期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务业绩,标志着其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显示出半导体市场的稳步复苏。根据报告,该公司在多个关键财务指标上表现稳健,受益于全球需求的逐步回升和市场结构优化。公司高层认为,这一业绩源于亚洲地区的强劲拉动和产品组合的适应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