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2011-2017年全球以及国内智能语音企业市场份额
智能语音产业持续快速增长 大小企业纷纷布局
进入到智能操作系统时代,手机、平板、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不断出现,各种业务、软件、应用也迅速普及,作为人工智能最自然的交互方式,语音识别功能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产品当中,加之于语音技术的成熟与突破,语音交互迎来了春天般的新时代机遇。
据白皮书显示,2015年,全球智能语音产业规模达到61.2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34.2%。其中,中国智能语音产业规模达到40.3亿元,较2014年增长41.0%,远高于全球语音产业增长速度。预计到2017年,中国语音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00.7亿元。
图二:2011-2017年全球以及国内智能语音产业规模
在语音技术与市场的推动下,大小企业纷纷布局。以苹果、三星、创维、长虹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厂商和以谷歌、百度、小米、乐视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产品,为智能市场打前站。而像轻生活科技、丁一科技、狗尾巴草科技等新兴企业凭借自身创新技术亦纷纷加入战局,语音市场好不热闹。
语音识别行业壁垒太高 奠定寡头垄断竞争格局
作为技术先导型的新兴产业,智能语音产业具有显著的“马太效应”特点和很高的行业壁垒,包括核心技术壁垒、行业应用壁垒以及语音资源壁垒三大方面。技术领先型企业占据行业市场先机后,通过数据积累在后续竞争中表现出更大的应用优势,以树立后来着短期内难以赶超的竞争优势,进而形成市场垄断的格局。
图三:三大语音识别行业壁垒
行业巨头大行其道,中小企业如何破局?
语音市场的垄断,导致语音这块蛋糕虽大,能够分到的人却不多。数千家中小企业只能在智能语音这片蓝海里争一席之地,激烈的竞争环境又不得不逼中小企业相互厮杀,展创意、比价格、拼性能,然而由于资金链以及销售渠道的限制,中小企业很难在这种局面下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相比于大公司,中小企业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竞争激烈以及产品更新迭代迅速的环境里,一般公司不可能做到集技术、产品、销售于一体,中小企业想要生存发展,必须学会扬长避短”在前不久的创新创业大赛培训会上,我爱方案网CEO刘杰博士表示,“拥有自身的核心技术是中小企业的最大优势,把握住核心技术,做到垂直领域的小而精是中小企业能够发展的关键,因此确定好什么事情自己做,什么事情外包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快包助力行业对接 提供从产品变现到销售渠道拓展一条龙服务
由于资源受限,一般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服务商进行外包合作,具体体现在产品外包对接难、选择难、评估难三方面。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值得信任第三方平台,汇集海量的技术团队和资源,能够根据中小企业的需求,从资源库中自动进行匹配,筛选出你需要的团队或者个人,助力企业完成技术突破、创意变现或者产品销售。
国内领先的智能产品众包服务平台——快包,就是这样的一个第三方平台,平台汇集百万工程师资源,1500+的外包服务需求以及500+的外包服务成交量,拥有丰富的行业对接服务经验,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快速完成创意到产品的落地问题。
同时,平台的设计方案搜索引擎——方案超市可以展示这些成熟可量产方案产品,扩展产品销售渠道,发现合作商机,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中小企业从创意到成品生产再到销售渠道扩展的战略发展目标,助力中小企业突破核心技术、行业应用、语音资源三大壁垒,在语音市场的浪潮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