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家小公司闷声叫板ARM,同样被巨头看好

发布时间:2016-08-3 阅读量:945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孙正义243亿英镑(314亿美元)投资的不是ARM而是ARM在物联网业务中的增值潜力,而在中国有同样眼光的阿里巴巴投资了一家叫做上海庆科的公司,他们看重的是庆科自主研发的MiCO物联网操作系统和整体方案的潜在价值。 
 
本文开始之前,作为背景,我们先来了解一下ARM在物联网方面的布局: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 ARM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出售自己的IP(处理器架构授权)获得了绝对的垄断地位,如今物联网时代来临, 围绕Cortex系列形成的庞大生态组织足以让如MiPS等其他IP提供商望尘莫及,帮助ARM成功甩掉了身后的追随者。与此同时,为了快速调整并迎合物联网的粉末化市场和高度复杂、庞大的产业形态,ARM已经不满足于只是提供IP核,它的雄心壮志开始从硬件到软件到服务,力求构建更加完整的蓝图:
 
1、强化核心业务,紧密捆绑各硬件产业上游的芯片公司。目前ARM已经授权了超过50多个芯片许可,拥有如高通、MTK、ST、TI等在内的国际知名芯片提供商,产品广泛应用在移动终端、可穿戴、汽车、家居、工业、航空等各种领域,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2、推出物联网操作系统Mbed OS,建设更加完善的物联网服务体系。一方面,ARM通过CMSIS接口进一步巩固其在物联网芯片领域的霸主地位,各大芯片厂商只能“被加入”其中,因为Mbed OS的存在,各芯片厂商将沦为ARM的“代工厂”;另一方面,Mbed OS平台化的架构将帮助物联网的开发者将重现windows、Android时代的便利;
 
3、聚焦软件服务,实现数据整合价值。设备端,ARM可通过Mbed OS配合传感器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加上早前收购芬兰Sensinode获得的软件技术,将会从硬件到软件完整的覆盖整个物联网领域。
 
面对软银的收购,Mbed能否成为下一个Android

互联网20年,成就了Intel、微软、IBM等巨头;移动互联网不到10年,发展出IOS、Android等引领全球的软件系统;正在蹒跚前进的物联网时代,是否能缔造下一个全球化的技术工具平台?
 
不久前软银(SoftBank)宣布斥资243亿英镑(314亿美元)现金收购ARM,业界认为,此次收购预示着软银布局物联网市场,对行业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现在ARM布局IoT,是以Mbed为平台承载其IP内核到大数据服务的完整生态,虽然有强有力的技术和资本作为后盾,但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如今的物联网开发大都基于linux架构,Mbed还没有走进大众的视野,ARM或许还需要很多时间教育市场;再比如,历史上,任何一个第三方软件公司的成功都是基于其开放的架构以及产业生态上相互协作,微软与Intel、Android与ARM都是如此。

试想有一天,微软做了芯片、Intel发布操作系统或者谷歌开始设计处理器架构,如今双赢的生态链会产生多大的波动。转回到ARM,我们可以看到目前Mbed完全以Cortex-M系列为基础,无法适配Intel/MIPS等其他架构,也就意味着这里面有“强绑定”的因素,当然也许有一天ARM会愿意开放自己的平台,但Intel也不见得会买账。
 
一定程度上来说,物联网时代,ARM帝国将因Mbed而越发强大,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在中国,有一家公司闷声叫板ARM
上海庆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国内,有一家名叫上海庆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庆科”)也发布了一款开放的物联网操作系统——MiCO,从时间线上看,甚至比ARM还要早几个月。不同于ARM和自有IP的强绑定,庆科MiCO在物理层上没有太多的限定,无论是ARM、Intel、MIPS还是其它国产的架构,或是Atmel、ST、NXP、Marvell等不同芯片品牌,经MiCO转化都能以同样的方式完成开发。
 
2014年7月MiCO操作系统面世,同年阿里与庆科开始了紧密的合作。据知情人士透露,阿里早已入股庆科,两者并不是单纯的“合作”关系,但无论阿里还是庆科方面对此都十分低调,鲜少提及。
 
MiCO推出近2年,完成了3次迭代,在厂商还没有意识到智能硬件安全问题时,MiCO就已经加入了16种软件安全算法。背靠大树的庆科似乎并不急于借助阿里的平台优势推广MiCO,而是脚踏实地的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或许正是这份匠人的执着,让庆科MiCO逐渐走入了公众的视野:包括海尔、松下、A.O.Smith在内的超过800家海内外知名企业正在采用庆科的MiCO产品;国家“十二五”本科教材也曾讲述MiCO及其开发套件MiCOKit带来的技术便捷;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和众多中国学者、媒体、开发者也在许多场合分享了对国产物联网操作系统MiCO的厚望。
 
一年一度的MiCO发布会即将到来,庆科又将带来怎样的惊喜

从2014年发布MiCO开始,每年夏季庆科都会举办一次发布会向业内人士介绍MiCO的最新成果。据悉,2016年的”LOOK INSIDE” 主题的MiCO新品发布会8月18日将在上海举办,现场仅邀请300人参会,但会在其官网www.mxchip.com开放直播入口,供更多人第一时间了解到MiCO的最新进展。
 
在各行各业,我们一直追赶着发达国家的脚步,物联网的风口终于将中国企业冲上了前所未有的高点。笔者对Mbed和MiCO接下来的发展,很是期待。
相关资讯
RSA240电流检测芯片:突破-5V~100V宽压采集的国产解决方案

在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储能及多节电池管理系统中,高精度电流检测是保障系统安全与能效的核心环节。传统检测方案常受限于共模电压范围窄、抗浪涌能力弱、温漂误差大等痛点。国产RSA240系列电流检测芯片的推出,以**-5V~100V超宽共模输入范围和0.1%级增益精度**,为高压场景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TMR134x磁开关芯片:高精度液位测量的工业级解决方案

在工业4.0浪潮推动下,液位测量作为过程控制的核心环节,其精度与可靠性直接影响化工、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的生产安全。传统霍尔传感器受限于功耗高、温漂大、响应慢等瓶颈,难以满足智能设备对实时性与稳定性的严苛要求。多维科技推出的TMR134x磁开关传感器芯片,通过隧道磁阻(TMR)技术突破传统局限,为高精度液位监测提供新一代解决方案。

英飞凌300mm GaN技术实现突破,2025年Q4交付客户样品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近日宣布,其基于300mm(12英寸)晶圆的氮化镓(GaN)功率半导体量产技术已取得实质性突破,相关生产流程全面步入正轨。根据规划,首批工程样品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交付核心客户,标志着英飞凌成为全球首家在现有大规模制造体系内实现300mm GaN工艺集成的IDM(垂直整合制造)厂商。

AI浪潮推高日本芯片设备销量,2026年有望突破5万亿日元大关

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SEAJ)7月3日发布修订报告,预计2025年度(2025年4月-2026年3月)日本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将达48,634亿日元,同比增长2.0%,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纪录。2024年度销售额同比暴涨29.0%至47,681亿日元,首次突破4万亿日元大关。更关键的是,2026年度销售额预计跃升至53,498亿日元(约合5.3万亿日元),年增10.0%,成为史上首个跨越5万亿日元大关的年度;2027年将进一步增长至55,103亿日元,实现连续第四年创新高。

2025年Q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华为以12%增速重登榜首,补贴政策缩减或成下半年变数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小幅增长1.5%。这一温和回升主要由华为与苹果两大品牌驱动,其中华为以12%的同比增速领跑市场,时隔四年重回季度出货量第一宝座,而vivo则以9%的跌幅成为前五厂商中唯一下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