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区块链?将如何重构未来电网布局?

发布时间:2016-08-3 阅读量:74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电力将很快能够被民所制,为民所享。而区块链技术,将成为制胜的关键。那么到底区块链是什么?它又将如何重构未来电网布局呢?

也许在未来的一天,电力的布局将会和今天完全不同。人类可能不再需要大型电厂通过远距离将电输送到每家每户,而是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由地方居民自己生产电力,自己使用。届时,人类将同时充当着电力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三种角色。

据未来能源主义者描述,人们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在相应的系统中记录电力流向。他们相信,正如账本可以使得人们跟踪和验证货币的交易那样,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一种概念,也可以通过分散的网络帮助调解能量单位的交易。

区块链是什么?

简单来说,区块链就像一个透明共享的总账本,这个账本在全网公开,你拿到它的公钥,你就知道它账里面有多少钱。除此以外,在进行任何一次价值转换时,全世界有兴趣的人都能在旁边看着你。所以它是一个互联网共识机制。这个账本是没有办法篡改的,因为你的行为不是由你来记录。

使用区块链来进行能源交易,这个愿景是由一个欧盟资助的组织scanergy-project的研究者 Mike Mihaylov提出的。使用一种去中心化的方式来促进点对点交易,居民可将自家太阳能板产生的过剩电力出售给对面街道的家庭,交易以区块链网络连接,几乎不需要人员参与就可以管理记录交易。Mihaylov希望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在电力行业能够看到“生产型消费者”的出现。即人们通过使用一种叫做NRGcoin的货币进行电力的交易。并且,Mihaylov已经基于此想法建立了一个原型。
区块链是什么?
如果有居民拥有一些不需要的,多余的电力能源,那么他就可以将其存储在本地的智能电网中。并且每千瓦时会获得一个NRGcoin货币。同样,如果有人因为一些原因而需要更多的能源,而他的太阳能电板无法满足其需求时——也许是在阴天。那么他就可以以同样的价格在智能电网中买到他需要的能源。除此之外,居民也可以通过售卖自己的NRGcoin货币来获得更多传统意义上的电能。

如何破局?

“使用NRGcoin货币的好处主要有三点,” Mihaylov说,

“首先,这会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消费者进入市场的方法,因为他们同时也是电力的生产者,这会给电力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再者,电力的价格已经被系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就算政府再开发出新能源,也不会使得市场的交易价格过于混乱。并且,电力零销商也不需要进行实际意义上的金钱交易,而是可以用一种特定的专有货币进行交易,这是十分便利的。”

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金融、能源等领域。在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技术逐步成熟、清洁能源迅猛发展的趋势下,由亿万终端组成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加快构建。而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存储、信息高度透明、不易篡改等优势,能实现能源的数字化精准管理,对于重构电力交易的发展潜力极其巨大。

Mihaylov说,“我已经做好了理论准备并且测试已经完成,现在,是时候把它转化为现实了。”

不过,虽然业界对于使用区块链进行能源交易很感兴趣(比如在布鲁克林进行的一个著名试验),但是能源市场依旧受到高度管制,变化是比较缓慢的。Mihaylov要完成这一愿望可能还需要面临多种困难和阻碍。

令人欣慰的是,在能源行业,似乎所有的变化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也许在未来,我们真的会与自己的邻居进行电力的分享和交易。
相关资讯
苹果2027年推出虚拟伴侣机器人:科技与情感的完美融合

​据最新消息,苹果公司计划于2027年推出其首款机器人产品,这款代号为"Eve"的虚拟伴侣机器人,将结合苹果在硬件设计、人工智能和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开创消费级机器人新品类。不同于传统功能性机器人,苹果的这款产品更注重情感连接和个性化陪伴,有望重新定义人机交互的未来。

技术赋能 生态共赢——电子制造装备智能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在当前全球电子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产业链协同创新已成为突破技术壁垒的关键路径。本次走访聚焦微焦点X-RAY检测、自动化测试烧录一体化、半导体封装工艺等核心技术领域,通过构建"技术攻关-场景验证-生态协同"的三维合作模型,旨在打通从实验创新到规模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美国被曝秘密植入追踪器监控高端AI芯片流向 严防技术流入中国

美国为防止高端人工智能(AI)芯片通过第三方渠道流入中国,已秘密要求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超威半导体(AMD)等企业在出口至部分国家的AI芯片中植入追踪程序,以便实时监控芯片流向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下)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上)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