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SSD要取代HDD还需解决哪三大问题?

发布时间:2016-07-14 阅读量:66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当下的存储领域中,HDD(硬盘驱动器)与SSD(固态硬盘)这两者之间的情形,SSD从一个概念的提出到产品化的完成,再到触手可及的企业规模化应用,到底距离这两者完成历史使命交接的时刻还有多远?

在数码相机替代胶卷时代的过程中,尽管人们对曾经的过去还留有不舍和难以割断的情怀,但是“更快、更便捷、更经济”的新技术所实现的不断突破,带给了人们全新的体验。

与之相似的是当下的存储领域中,HDD(硬盘驱动器)与SSD(固态硬盘)这两者之间的情形,SSD从一个概念的提出到产品化的完成,再到触手可及的企业规模化应用,到底距离这两者完成历史使命交接的时刻还有多远?
3大问题等待跨越
3大问题等待跨越

有保守派说,这个“距离”至少还有3个问题尚待逾越:

1、产能:磁盘厂商经过多年的积累,规模化的供货能力已经可以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对此企业级SSD如何给予保障?

2、价格:尽管大家都清楚SSD的优势意味着什么,但是其高山仰止的价格,也是一直以来曲高和寡的主要原因,SSD如何把成本真正做到与磁盘持平?

3、现有系统冲击:人们希望有更好的改变,然而又担心新的改变对原有系统造成冲击,毕竟谁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众所周知,服务器发展至今,硬盘一直是阻碍业务性能大幅提升的关键部件。现在有服务器使用SATA SSD固态硬盘来替代传统机械硬盘,虽然业务性能有较明显的提升,但还是无法充分使用系统的CPU、内存等资源。这时,我们就需要一种比SATA SSD盘性能更强大的存储设备来充分使用系统资源,将业务性能再次提升。

近几年在存储业界,各厂商无不打着进军SSD的旗号,因为大家都预测到这个发展趋势的必然性,不甘心落后。然而另一方面,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却因为以上3个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举棋不定,似乎事情就这样被定格了……

从2015年9月起,情况有了转机,SSD再次闯入了人们的视线,华为IT产品线副总裁黄瑾在HCC 2015上对外宣布了一个很有分量的消息——通过在SSD控制器、闪存芯片领域合作创新,华为加速SSD的企业规模化应用,降低闪存在数据中心的应用门槛。

统计显示,从2015年起,HDD的市场开始下滑,到2017年,企业SSD的市场份额将会超越传统SAS盘,全闪存时代正在来临。华为很早就意识到,闪存技术将会改变整个IT市场。华为预计,到2020年,数据中心的所有生产业务将会运行在闪存介质存储上。凭借持续多年在闪存领域的投入,华为致力于让数据中心迈入全闪存时代。

“客户等待SSD时代的真正到来已经太久了,既然历史一定要改变,华为愿意并有决心推动这个历史拐点的更早到来。”华为存储产品线总裁范瑞琦这样说。

破解桎梏,营造SSD供应大动脉

早在2005年,华为就开始闪存技术的研究,11年的沉淀使得华为在SSD领域拥有了深厚的技术积累,在闪存领域获得超过130项核心技术专利,华为的SSD产品在企业级市场已经拥有相当庞大的市场发货量。

在存储数据处理方面,华为提供IO处理加速芯片,为RAID计算、数据校验、ECC纠错等计算密集型业务提供硬件加速处理,提高存储性能。在存储接口方面,华为提供智能软件定义接口的存储前端接口芯片,并且支持存储协议的硬件卸载,加快IO调度速度。此外,为了提升SSD性能,华为提供专有的硬件加速、资源管理、垃圾回收、磨损均衡等处理技术。

2015年9月,华为在业内率先掀起了一股“闪存风暴”,通过在SSD控制器、闪存芯片领域合作创新,以及面向用户应用的软件优化,加速SSD的企业规模化应用,降低闪存在数据中心的应用门槛。拆下HDD,换上SSD,这件事所有存储厂商都能做,华为“闪存风暴”的目的肯定并不仅仅在于此。范瑞琦认为,闪存在企业级应用中的普及,关键要做的是存储资源的池化和重构,它并不像“把大象装进冰箱”那样简单。

那么,SSD的时代即将来临,华为有哪些竞争力呢?范瑞琦表示:“首先,华为拥有自主开发的SSD控制器,并掌握了SSD领域的一些核心专利,具有业界领先的技术优势。在2015年9月19日,我们和闪存颗粒的主流供应商美光签署了闪存战略合作备忘录,在闪存技术应用上获得了美光的大力支持,华为将通信领域的经验和技术利用到闪存领域,使闪存颗粒的使用寿命提升到业界水平的3倍。”

相对于其他存储厂商,华为是唯一同时自研SSD系统、SSD以及SSD控制器芯片的厂商,并且通过与闪存颗粒厂商的密切合作,能够以最优成本持续获得最先进的闪存颗粒。独立核心技术的掌握再加上生产能力的配套,使得华为的SSD具有了更强的性能优势、可靠性和成本优势,一旦消除客户的心理顾虑,SSD的时代将真正全面到来。

谁将成为SSD时代先锋

SSD时代一旦开启,谁将成为第一批受益的群体呢?以数据库应用为例,20TB存储容量配置下,数据库事务处理能力提升9倍,决策分析类场景的业务批处理时间可缩短80%;在VDI(虚拟桌面基础架构)场景下,可多支撑3000个虚拟桌面。并且在满足同等性能需求的前提下,可降低电力和物理空间消耗80%以上,也代表着绿色的IT方向。

时代总是不断前进发展,当一切已经准备就绪,新的机遇摆在你面前,是迎接,还是等待?选择权最终在你手中。
相关资讯
CIS芯片龙头年报解读:格科微高像素战略如何实现287%净利增长

格科微电子(688728.SH)2024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年度营收突破63.83亿元人民币,实现35.9%的同比增幅,归母净利润呈几何级增长达1.87亿元,EBITDA指标跃升107.13%至14.15亿元。这种爆发式增长源自其在CMOS图像传感器(CIS)领域实施的"技术锚定+场景穿透"双轮驱动战略,特别是在高像素产品矩阵构建和新兴应用市场开拓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RS2604 vs 传统保险丝:技术迭代下的安全与效率革命

RS2604作为一款高集成度、可配置OVP(过压保护)和OCP(过流保护)的eFuse开关,专为12V24V母线电压接口设计,兼顾热插拔保护与动态负载管理。其输入电压覆盖4.5V40V,极限耐压高达45V,适用于工业设备、汽车电子及消费电子领域。通过外部电阻灵活设置350mA至2.5A的限流值,结合±7%高精度电流检测,RS2604在安全性与能效间实现平衡,成为复杂电源系统的核心保护方案。

全球汽车芯片市场遇冷,恩智浦如何守住56%毛利率防线?

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于2025年4月28日披露的财报显示,公司第一季度营收28.35亿美元,同比、环比均下滑9%,但略超市场预期。在汽车、工业与物联网等核心业务需求疲软的背景下,Non-GAAP毛利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56.1%,自由现金流则维持在4.27亿美元,突显其成本控制能力。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层对第二季度营收指引中值(29亿美元)释放出环比复苏信号,但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为业绩蒙上阴影。

全闪存与软件定义双轮驱动——中国存储产业年度趋势报告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企业级存储市场追踪数据,2024年中国存储产业迎来结构性增长拐点。全年市场规模达69.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提升至22%,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以浪潮信息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持续突破,在销售额(10.9%)和出货量(11.2%)两大核心指标上均跻身市场前两强,标志着本土存储生态的成熟度显著提升。

索尼启动半导体业务战略重组 图像传感器龙头或迎资本化新篇章

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索尼集团近期被曝正酝酿重大战略调整。据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该集团拟对旗下核心半导体资产——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SSS)实施部分分拆,计划于2023年内推动该子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独立IPO。该决策标志着索尼在半导体产业布局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格局或将发生重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