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一百人杀一人or救一人杀一百?无人驾驶的道德困境

发布时间:2016-06-30 阅读量:132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第二季的《奇葩说》曾经讨论过一个问题,如果面临绝境,一百个人和一个人都没有错,但是两者只能选其一,你是选择救一百人杀一人还是救一人杀一百人?这是一个道德难题,掌握在个人手中的时候难以抉择,对科技产品来说也是难题,当科技与道德碰撞,无人驾驶应该怎么选?

救一百人杀一人or救一人杀一百?无人驾驶的道德困境
 
瑞士巴士27日已经宣布上路“公测”;日本预计2020年让部分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百度宣布五年内生产出上路的无人驾驶汽车;谷歌已经多次测试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无人驾驶的消息不断,对公众而言无人驾驶汽车就像牵线者悬在半空的糖果,仿佛触手可及,但是即使你真的伸出手来,却又摸不到。

其实现在的无人驾驶的相关技术已经基本完善,但是在面临事故安全的时候,无人驾驶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面对安全事故的时候。比如当发生事故,无人驾驶车的乘客安全和路人安全发生冲突的时候,汽车应该优先保护谁?

救一百人杀一人or救一人杀一百?无人驾驶的道德困境

救一百人杀一人or救一人杀一百?无人驾驶的道德困境
 
针对这一问题,《Science》杂志的研究人员在去年下半年对美国居民做了 6 次调查,结果显示,有 76% 的被调查者表示:应该选择牺牲车上一名乘客而保障更多路人的安全,这样才更加道德。也就是说,在道德层面,大多数人都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应该采用「尽量减少 生命损失」的方案。这个时候民众是站在公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车主的角度。

人性都是自私的,当我们站在公众的角度,我肯定希望汽车不要因为车主的利益而牺牲我的安全,可是一旦无人驾驶普及,我们都成了无人驾驶的车主,我会愿意为了其他人的利益而增加我的驾驶风险吗?发生意外的原因不一定在人少的一方,因为我势单力薄,无人驾驶就默认舍弃我的利益去维护公众,这也是不公平的。

这对人来说都是一个进退维谷的难题,把它抛给无意识的生命体,将人的生命权利交给自动化的机器裁决,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又不能因为陷入道德困境就舍弃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所以目前来说实际应用和道德层面的研究要齐头并进,技术、政策、社会在责任方面更多的沟通、法律部门等等方面都在相应地完善进步才可以。

救一百人杀一人or救一人杀一百?无人驾驶的道德困境
 
救一百人杀一人or救一人杀一百?无人驾驶汽车没有决定权,处理的方式还是在掌控算法的人类手里,将无人驾驶一步步地从概念中释放出来,还需要人类解决这些困境。或许未来的无人驾驶很酷炫,但是制造完美的道理上,我们还任重道远。



相关资讯
Diodes Q2财务报告:营收超预期增长,连续三季度同比上扬

Diodes公司近期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务业绩,标志着其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显示出半导体市场的稳步复苏。根据报告,该公司在多个关键财务指标上表现稳健,受益于全球需求的逐步回升和市场结构优化。公司高层认为,这一业绩源于亚洲地区的强劲拉动和产品组合的适应性调整。

MACOM Q3营收同比激增32.3%,射频芯片龙头再创增长新高

美国射频半导体龙头企业MACOM Technology Solutions于8月7日正式公布截至2025年7月4日的第三财季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当季实现营收2.52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2.3%,创下近三年最高单季增速。

Microchip复苏计划成效显著:Q1营收环比增10.8%,库存大幅优化,AI/国防订单强劲

美国微芯科技公司(Microchip Technology)于8月7日发布了其2026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业绩呈现显著复苏迹象,多项关键指标环比改善,并超出此前修订后的业绩指引。

产需趋向平衡!赛力斯7月新能源销量占比突破93%

8月8日,赛力斯集团(601127)公布2025年7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尽管整体市场仍承压,集团在主力新能源汽车板块显现增长韧性,单月销量同比提升5.7%,而传统燃油车型业务持续收缩,反映出业务转型的深化推进。

INS1011SD + VGaN™:颠覆传统BMS的低边保护方案

在追求更高效率、更小体积和更低成本的电力电子系统发展趋势下,传统的硅基(Si)功率器件,特别是在双向能量流动应用(如电池管理系统BMS)中常用的背靠背MOSFET方案,逐渐显现出性能瓶颈。氮化镓(VGaN™)器件凭借其卓越的开关速度、低导通电阻和更小的尺寸,成为理想的替代者。然而,充分发挥VGaN™的潜力需要与之高度匹配的专用驱动芯片。英诺赛科(Innoscience)作为全球领先的VGaN™ IDM厂商,推出全球首款100V低边驱动芯片INS1011SD,标志着“VGaN™+专用驱动”完整解决方案的成熟,为双向电力电子系统设计带来革命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