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4支球队、12座球场、51场比赛……2016年欧洲杯在赛制推陈出新的同时,在观众体验和赛事评判上也引进了不少高科技,防假票入场的纳米门票、提升观看体验的VR摄像机、为降低误判率门线技术以及能保证赛事顺利的恐袭报警APP等手段俨然成为本届欧洲杯的一大亮点。这些黑科技的“入场”,呈现了不一样的欧洲杯。
纳米门票
为防止有人持假票混入比赛现场,加拿大温哥华纳米技术安全公司Nanotech Security Corp受到邀请,负责为本届欧洲杯提供纳米级门票验证技术。
Nanotech公司在每张门票上设计了20亿个纳米尺寸的洞,经过处理,能透过这些洞的光波长短不一,在光的反射下,这些微小的洞组成了本届欧洲杯吉祥物“超级维克托”的形象。这也是该项技术首次运用到门票上。此前,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了纸币和其他需要安全防伪的文档上。
反无人机系统
在2014年欧洲杯预选赛塞尔维亚对阿尔巴尼亚的预选赛现场,一架携带着科索沃旗帜的无人机闯入,上面还写有挑衅标语。欲扯下旗帜的塞尔维亚前锋亚历山大•米特洛维奇与试图保护旗帜的阿尔巴尼亚球员发生冲突,致使现场陷入混乱,大批主场球迷冲入场地,比赛随之叫停。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本届主办方首次采用反无人机技术,并在10个比赛场馆和24支球队的训练场地上空设立禁飞区。
负责本届欧洲杯安全事务的主管兹阿德库利表示,这项技术在过去的比赛中没有使用过,是威慑措施,一旦在禁飞区发现不明的无人机,就会对其干预并控制。
门线技术
门线悬案向来是世界足坛的一大困扰,最有名的当属1966年世界杯决赛英德大战中,英格兰前锋赫斯特射门击中横梁后弹地而出,引发门线争议。最终主裁判认定进球有效,英格兰夺下了当届世界杯冠军。为最大限度减少错判和漏判,本届欧洲杯采用门线技术来辅助门线判罚。这是继2014年巴西世界杯之后,门线技术再次在国际大赛中启用。
据介绍,门线技术是一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足球运动辅助技术,可以判断球是否越过了球门线,进而判断进球是否有效。经过慎重挑选后,UFEA沿用了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选择——鹰眼团队来安装设备。该团队采用7个摄像机来追踪足球的运行轨迹,能够在1秒内做出球是否整体越过门线的判断,并将结果发送到裁判的手表上。
UEFA官员科里纳对此评价道:“门线技术和门线裁判可以互补,门线裁判的主要任务不是决定球是否越过门线,他们要监视禁区内发生的所有行为,帮助主裁判做出正确的判罚。如今,鹰眼技术将负责判断足球是否越过了门线,门线裁判可专注于禁区内的行为,这是场上的关键区域。”
恐袭警报APP
本月8日,法国内政部为兑现去年巴黎遭遇空袭后的安全承诺,在GooglePlay和Appstore上推出了一款名为SAIP的恐怖袭击警报APP,用以在有恐怖袭击发生时及时通知民众并提供行动建议。
SAIP用户能够在15分钟内收到当地警察局发出的恐袭通知,警报覆盖范围由警方决定,从最小300米到最大8个市镇。用户需保持手机连接网络才能接到警报。
另外,为了扩大警报信息的传播范围,该APP还具备分享功能,用户可以在收到警报信息后立刻转发到Facebook或Twitter上,向公共传递警报信息,发挥安全大使的作用。出于安全考虑,该APP采用静音警报,没有震动和铃声,防止人质在收到警报时被恐怖分子发现,从而达到保护人质的目的。
虚拟现实(VR)
开幕式上,很多观众或许注意到了世界第一DJ大卫·库塔身边的“大圆球”。本届欧洲杯电视转播首次引用VR技术,从而成为第一个采用VR技术的国际主要足球联赛。即便球迷无法亲临现场,也能借助VR设备仿佛身临其境般为自己喜爱的球队加油助威。“大圆球”就是主办方购置的几十台诺基亚OZO虚拟现实摄像机之一。
据介绍,OZO摄像机重约2.72公斤,配备了8个摄像头,分布在球体四周,每个摄像头都能以2K×2K分辨率进行拍摄。这些摄像头的布局意味着,OZO能实现360度×180度的全景拍摄,而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快门来控制这些摄像头。与此同时,OZO也集成了8个嵌入式麦克风,隐藏在每个镜头附近,从而能录制360度×360度的音频。
拍摄完毕后,这些影像将在网上发布,用户戴上虚拟现实头盔或眼镜,就可以身临其境感受赛场的疯狂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目前UEFA确定只有决赛才会采用VR技术摄录。
此外,为了保证VR技术的顺利应用,UEFA还特意在2016年欧冠联赛半决赛曼城对皇家马德里、马德里竞技对拜仁的比赛中对OZO进行了试用。
作为四年一度,牵引亿万球迷的盛大赛事,欧洲杯的举办不仅仅只限于球赛那么简单,它是对主办方的安保能力、赛事公平度的保障以及球场上突发各类状况的应变处理能力的一场重大考验。本届欧洲杯带来的不仅是赛事上的精彩纷呈,更是当今高科技作用于各领域,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以及娱乐效果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