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 VS 换电,到底哪个更靠谱?

发布时间:2016-06-20 阅读量:75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价格高昂是消费者拒绝电动车重要原因。换电模式的支持者认为,换电模式将解决目前困扰电动汽车推广的核心问题,包括电池续航能力差、充电基础设施单薄等。但在反对者看来,换电模式同时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各厂家电动汽车产品内部构造不同,工艺水平不一致的情况下,换电并不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充电与换电之争,由来已久。

2015年,国内已建成充电桩数量4.9万个,而同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38万辆,这一数字距离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数量1:1的黄金比例,相差很远,“僧多粥少”矛盾日渐尖锐。此外,慢充模式下新能源车需要近8小时才能充满电池,快充模式也需要近半小时。而在换电模式下,目前仅需要10分钟就能完成能源补充,看起来换电模式的优势巨大。但是有专家认为,换电模式有以下几个弊端:

一是换电模式需要大量的电池储备,产业规模巨大,产业链协调较难,不利于电动车推广。

二是换电模式需要统一的技术标准,包括统一的电池制造技术、标准化建设、能源补给网络建设、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城市规划、车辆准入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而在现阶段这些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三是换电会增加电池与车辆连接结构的不稳定性风险,电极插头易磨损打火花,产生安全问题,并且频繁搬动电池会对车架会造成损伤。

目前电动汽车大多数是基于传统燃油车搭载性开发而不是全新开发,这意味着目前大多数的电动轿车和电动大巴和传统燃油车一样,都是承载式车身,相较于燃油版车型,电动版多了几百公斤的电池,这些电池大大挤占汽车原本不多空间。并且承载式车身的动力电池被安装在底板部件上,这意味着换电的时候只能采取“上抽”而不能采取“下落”,对于承载式车身的电动轿车来说,换电很可能需要拆掉内饰底板甚至是座椅,对于爱车一族来说,显然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即使像特斯拉的model S这样全新开发的拥有非承载式车身的车型也没有采取换电模式。相比较而言,目前纯电动大巴发展火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其体积大、空间大,而且工艺较粗糙,技术门槛低。同样是承载式车身,电动大巴因为其空间较大,动力电池的布置也相对灵活,简单,采取换电可行性更高。

电动公交车因为其车型单一,行驶路线比较固定的特点,可以在其终点站建设换电站,电动公交车本身不用为了长续航的目的而搭载大量的电池。我们知道,电池越多,车身越重,单位里程能耗越高。因此换电模式在电动公交车上的应用会降低使用能耗,降低单车采购成本。而电动私家车,因其车型众多,电池的型号、容量也不一样,空间极其有限,换电可行性很低,采用充电模式比较靠谱。
相关资讯
体积缩小58%!Vishay发布185℃耐受汽车级TVS解决方案​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尤其在48V架构、ADAS与电控系统普及的当下,对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的功率密度、高温耐受性及小型化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大功率TVS往往体积庞大,难以适应紧凑的ECU布局。威世科技(Vishay)日前推出的T15BxxA/T15BxxCA系列PAR® TVS,以创新封装与卓越性能直面行业痛点,为下一代汽车设计注入强大保护能力。

SK海力士突破6层EUV光刻技术,1c DRAM制程引领高性能内存新时代

韩国半导体巨头SK海力士近日在DRAM制造领域实现重大技术飞跃。据ZDNet Korea报道,该公司首次在其1c制程节点中成功应用6层EUV(极紫外)光刻技术,显著提升了DDR5与HBM(高带宽内存)产品的性能、密度及良率,进一步巩固其在先进内存市场的领导地位。

日月光投控7月营收超515亿新台币 AI芯片封测需求引领增长

半导体封测巨头日月光投控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7月公司实现营收515.42亿元新台币,较6月份环比增长4.1%,与上年同期相比则微降0.1%。若以更能反映国际业务实质的美元计价,7月营收高达17.69亿美元,呈现更强劲的增长势头——环比上升6.5%,同比显著增长11.2%。这一差异突显了新台币汇率波动对账面营收换算带来的影响。

停产风波:宁德时代建霞锂矿暂停运营,全球锂市场再起波澜

据彭博社8月11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CATL)已正式暂停其位于江西省宜春市的建霞锂矿生产作业,此次停产预计将持续至少三个月。这一重大变动迅速引发锂产业链高度关注。

巨头财报亮眼:联发科高通逆势增,车用云端成新战场

近日,全球移动芯片两大巨头——中国台湾地区的联发科(MediaTek)与美国的高通(Qualcomm)先后发布了最新一季的财务报告,为洞察消费电子市场动态和半导体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窗口。两份财报清晰地展现了在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两大巨头正积极寻求多元化突破,竞相布局未来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