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众包:“过剩“时代的创新如何立足?2016中国智能硬件众创众包发展高峰对话精彩实录(下)

发布时间:2016-04-21 阅读量:1214 来源: 发布人:

【导读】在前一篇2016中国智能硬件众创众包发展高峰对话精彩实录《想做智能硬件,你“众包”了吗?》中,可以看到嘉宾们对于在智能硬件开发过程中引入“众创众包“的新模式的必要性,达成了一致。而在实操中,如何基于互联网构建一个智能硬件众包平台?这个平台应该有哪些特性?开发者创客应该如何利用这样的平台?新的问题接踵而来。

互联网+众包:“过剩“时代的创新如何立足?

本文是这次高峰对话精彩实录的下集,你将看到更多犀利的观点和诚意的忠告。

主持人:我爱方案网/我爱快包CEO,刘杰博士

对话嘉宾:

深圳市微纳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院长,张国新

中科院生物医疗研究所副所长,王磊

创新手机制造专家,崔兴杰

2015全球创客大赛冠军,银河风云总裁,杨楷

狗尾草机器人创始人,邱楠

互联网+众包模式:大势所趋

刘杰博士:刚才就第一个话题,我们对外包、外包的管理、怎么让它做成、内部和外部资源的平衡,我们有了一轮的讨论。我想下面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互联网能帮助外包做什么事“。

在我们谈这个大话题之前,刚才王院长讲的时候,我脑子里就在想一个事,从一个创业的角度来讲,你要做成一个大事情的时候,会有很多小事情要做。比如说你要做一个机器人,你要建立自己核心的东西,或者阶段性的成绩,但是这些小的东西会在你走向那个大目标的时候能帮你。它们可能给你赚来养家糊口的钱,可能让你接触一个新的客人,让你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新的认识。实际上在线的众包平台可以帮助创业者开展基于这些“小东西“的生意,这就是所谓“以创养创“。

那么通过互联网,怎么样能帮到我们将外包服务落地,在这个话题上我们再展开一个讨论。我想先请张院长您从互联网这个角度讲,我们怎么样能够让我们的外包需求方用好这个服务让我们创业创客能够用好这个平台,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能力。

张国新:从经验上看,我觉得互联网能带来更多的资源。传统的外包公司,比如印度的外包公司,可以在美国上市,可以做到10多万人的规模,我们中国的外包公司也可以做到5万人的规模,未来互联网外包业务起来之后,可以按照互联网的模式来运作。

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我们外包公司的专业也会越来越细分,我觉得什么都能做的外包公司,也不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比如在我们硬件芯片这个领域,一些做IC设计服务的公司,就是一个标准的外包服务公司,它做的很深入,很擅长做IC设计,这涉及到很多技术和工艺的细节。互联网的模式一定会很大地推动外包众包模式的发展。但是反过来,这对外包领域的专业性、外包领域的项目管理、外包公司的资源整合能力,我觉得也是很大的一个发展挑战。现在大的外包公司已经在向互联网化发展,未来在火箭、超级计算机、机器人等重大项目方面一定会向众包的模式发展,这个模式我是非常看好的,未来深度的结合一定是大的趋势。

刘杰博士:张院长比较了传统的外包设计模式,传统的外包公司10万人的规模,5万人的规模,而从互联网的服务上看,它不是人的问题,而是一个服务和细分的问题。这两点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精细化和数据化:互联网众包走向

刘杰博士:王院长您来谈谈,从你们产学研和积累方面来讲,互联网怎么能够帮到你们,能够把你的积累发挥出来?

王磊:我们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所以能给方方面面,也包括技术外包这方面带来革命性的创新,带来效率的提高。从我们科研的角度出发,希望大家通过咱们这样的我爱方案网这个活动的交流,关注到我们这边科研类的一些需求;当然我们也会充分利用到互联网的一些工具,能够将这样的一些需求和我们的一些科学思想,通过一些移动媒体的方式,做一些科普或者交流。通过这些方式,能够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到这些“非主流“产品类的、基于科学思想领域对众包的一些需求。

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通过我爱方案网的平台,把我们的在核心部件上的优势展现给大家。如果其他一些创客团队,或者创业人员,他能够看到我们这样的一些核心部件、核心技术,就有合作的可能。我觉得在这个上面能够做出有商业价值的一个产品,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地交流。所以在互联网的时代,如何更多的利用这个工具,推介好我们科研工作阶段性的成果和产出,这是一个关键。

刘杰博士:谢谢王院长,其实你说这个事,也是我们计划下一步要做的事。比如说一个人在我爱方案网的平台上承接可开发项目,当这些工作形成有效积累之后,可以作为成功方案再一次推出去。我们已经建了一个方案库,这个库我们正在优化,让这个库能够更实用。

刘杰博士:下面我想问问银河风云的杨总,现在基于互联网做事比以前容易了,但是同质化等这些挑战也都来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互联网如何能帮到你?

杨楷:确实,现在做产品,只要你产品的思路和模式是清晰的,或者说它是符合用户需求,符合整个市场需求的,他想做出这个产品其实难度不大。但是现在受互联网的冲击,产品的销售变得更难了。因为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太大,其中有真有伪,这使得做销售的过程更难了。

像刚才讨论的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的平台,我自己的理解,如果是专业化的外包服务的话,他可能更多的还是一个线下的方式为主,比如说我们面向一些专业客户,或者是面向大型的企业做外包服务,更多的还是以线下为主。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平台,在前一阶段要做的可能更多的是有更高的交易数量和供需双方资源的对接,这个需求是第一阶段的。大家原来想找这样的团队,想找这样的买方或者需方,他不太好找,在众创众包的平台上能够快速地进行联系,进行沟通,最后形成外包项目的成交。但我还是感觉到,再往下一阶段发展,这种服务的类型它会做得更加精细化,更加数据化。我们所有众包的项目,按照不同的品类可以分成非常细化的一些内容,而且每个内容里面应该会有非常专业的团队来做众包的服务。对于我们来说,做产品时如果我们希望来做外包的话,关键就是能够快速地定义我需要外包出去的这一部分功能,找到能做这一部分的最优的团队——它有多少成功案例、它是怎样一个团队组成、它里面会用到了什么样的器件——这些信息可以非常直观的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得以展示。这个是我这边的一个理解。

刘杰博士:杨总讲的,也是我们平台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的体会,有两点感受很突出。第一点就是产品定义不难,渠道难。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能让技术快速进入市场。第二点你刚才讲到,自己对自己的事情定义清楚,那后面的事情就好做了。为了帮助用户将设计外包需求梳理清楚,我们现在配有产品经理,也经常开展“产品经理圈子”线下交流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工作将产品设计需求定义清楚

 

如何让互联网众包平台更好用?

刘杰博士:下面我们请崔总谈一谈,从大公司的角度讲,通常你是想买个技术,还是建立一个长期的技术服务的渠道?

崔兴杰:目前从大环境整体来说,不管是产能,还是信息,还是技术,都是个“过剩”的时代。这个“过剩”又和我们正在积极推动的创新、创造新产品、创造新技术,是一个矛盾,是一个悖论。但是这个矛盾和悖论,我感觉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平衡。

我想互联网给我们一个公平的信息分享和参与的机会,无论任何一个信息,通过互联网,不管是找谷歌还是找度娘,我们基本上都能找到,不会变成一个信息黑洞,或者是信息不对称。所以我想互联网第一个点,是给我们一个信息透明的机会,保证我们做的东西不完全都是已有的东西,或者不是一个过剩的东西。我感觉互联网在需求定义方面能够给我们一个清晰的辨识能力。

第二个点,我感觉互联网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知识普及的平台。不管是创新也罢,不管是智能的外包开发也罢,通过互联网我们一定能够建立一个最基本的知识面,最基本的信息面。当然,它里面可能还有更多的专利之类的信息,我们通过互联网拿不到,但是这些基础的东西已经足够了。我可以举个例子,比如我想买一个手机,想知道哪个手机有双摄像头的功能,在你网上一查就全清楚了,你如果想搞四个摄像头、五个摄像头,互联网就会给你讲,这个路怎么走,现在有哪些产品,哪些是过剩的,哪些不是创新的。所以我想说,互联网的第二个功能,是给我们非常基本的一个技术的平台,有了这个基础你就可以赚钱。

还有第三点,我感觉互联网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真正好用的一个工具。可能有时候我们通过互联网第一步直接得不到这些东西,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人、信息,通过第二步、第三步,甚至中介,最终找到我们要的东西。就像我们想外包一个产品,可能我们一步找不到合适的合作放哪,但是通过第二个、第三个互联网的资源,最后就可以找到了。

第四个作用,我感觉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终端平台。比如像我爱方案网这个平台,这个平台让大家一些简单的外包,简单的开发,三万、两万块钱的项目,通过这个平台快速找到接包方,而不需要满大街的去找这些专业的人士。因为专业化越来越细,越来越强,但是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就可以一下子找到更专业的东西,帮助我们来做更高的东西。再加上我们在过程中对质量、对客户需求的把握,这样我们就能花少的钱,找到质量更好、更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刘杰博士:谢谢崔总的总结。我想再问一下邱楠,比如说你要找一个人帮你做事情,你是去串朋友找关系,还是说将互联网做一个工具去找呢?哪一个选择首先跑到你脑子里?

邱楠:其实两种情况都会有的。因为所谓外包,包括设计会外包,技术会外包,知识也会外包。在你产品实现过程当中,一定有很多领域你不是最专业的,或者你对这一方面比较陌生,但是你必须要涉及的领域,你希望找到更专业的人来帮你做这个事情。但是你周边的朋友肯定没有那么多人足够专业,你一定是要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帮你去做,去找更专业的人来帮你完成你想完成的事情。

那么互联网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呢?互联网第一点肯定是让信息更加方便了,我们能够更加快捷和便捷地得到这些信息。第二点,它能够让这些信息更加透明。以前我们可能找来一些人来聊,但是他究竟情况究竟怎么样,他的能力究竟能否达到他所说的,其实我还是不很清楚,因为我在这块儿本身就不专业,所以我才找外包。对于外包合作方,我无法有一个很准确的评判标准。

如果通过我爱方方网这类成熟的外包平台,在外包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接包方曾经做过的案例是怎样的,或者曾经接受过他们服务的一些公司对其评价是怎样的,这个就会比较有利于我们去选择,这个接包方是否值得我们去选择。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因为在做外包的时候,成本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需要对成本进行一个比较公允的评判,特别是当你在做跨领域外包的时候,最痛苦的一个事情就是你无法去评判这个价格究竟多少是合适的。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一些问题,因为我们有时候跨界跨的比较厉害。如果在互联网上有一个比较公允的平台,其实能够给外包起到很大的帮助。

刘杰博士:谢谢邱楠。我也觉得你讲的非常好。我们在设想我们的平台大概在4个月左右的时间里面,会具备一种智能评价与推送功能,用户只需要将几个关键词输进去,所有我们平台上做过的案子就跳出来,然后做过这些案子的人的级别,也都标出来。这样对外包需求方就是很好的数据参考。

附录:观众问答

观众1:我想请教一下银河风云的杨总,以往你们出了一个产品,在核心技术上也会采用外包吗?。

杨凯:这个肯定不会外包。我们其实做了很多合作的项目,对于外包从经验上来说,我首先会把研发阶段模块化,把它分得很清晰。在有些合作里面,大家叫“深度合作”,其实越深度的,扯的越不清楚,也是最痛苦的。像我们的结构和外观设计,是纯外包的,因为我们没有这方面专业的团队。但是像你刚才说的,物联网的协议这块儿是完全由我们自己在做,之后我们将它做成一个芯片,芯片的设计我们也是找专业团队去做的,但是芯片这里面的逻辑是我们来验证,最后做IC的事还得请专业的人来做。

观众2:我想请问一下刘杰博士,作为我爱方案网,是如何考虑为一些创客项目提供外包服务的?

刘杰博士:我想对于创客的话,两点很重要。第一点就是创客自己要做的事情,他自己是不是很清楚。我们遇到的创客中有非常清楚的,还有一部分创客对自己的外包需求不是很清楚,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帮助他梳理。所以我们形成了几个产品技能“圈子”,我们有专门的产品经理,去帮助创客做产品的需求梳理。有的时候我们做的工作是“减减减”,因为你要的东西太多了,你先做减法,做出第一代来,然后我们再来定义哪个是第二代要做的事情,哪个是第三代要做的事情。第二个就是,刚才嘉宾特别提出来的项目管理的事情,有些创客以为包出去了,这个事情可能就OK了,回来就是他要的东西,其实这个不是这样的,一定要有很好的项目管理。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在各个关键时间点上要提醒外包供需双方——是不是功能基本完成了,测试是不是完成了,是不是按照测试报告做完了事情——这些都是我们在做的跟进服务。当然,对于一些比较熟练的发包方,这些事他自己都很清楚。

观众3:我想问一个问题,目前智能硬件本身同质化比较严重,而且服务智能硬件这种创客孵化平台,其实同质化也比较严重。那么作为我爱方方网,相对其他的平台,有没有一些独有的,或者更有价值的一些服务?

刘杰博士:我们认为在智能硬件行业,通俗地讲就是软硬件设计方面,确实有很大的外包设计的需求。这些需求怎么样从隐性的需求,变成显性的需求,然后引导他们能够在我们平台上完成这个任务,那就是我们在做的事情。要做好的话,第一个是项目管理的事情,第二个就是专业细分的问题,第三个就是整个设计业务和互联网的结合问题。更多细节问题,我们可以下来讨论。

张国新: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其实从上个月开始,我就看见很多孵化器倒闭了。我们研究院也做了一个孵化器,也是创新空间。我感觉现在孵化器确实比较同质化,怎么给创客提供一个更深入的服务呢?我的想法就是,真正的孵化器应该是做“重度”的,所以我们也是在做重度的垂直的孵化器。

在创客孵化方面,我们和我爱方案网交流比较多。其实我们孵化器提供的是实验室,是一些工程能力的支撑,比如简化的集成产品化管理,比如营销的一些培训。那么我爱方案网做什么呢?其实我爱方案网就是一个“互联网+”的项目管理平台——我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一起合作搭的这个平台,未来有可能形成的是一个包含仪器设备、软硬件项目管理、上下游资源的管控平台。这与以前孵化器只提供一些场地是截然不同的。我爱方案网可以提供一些真正的有实力的方案开发资源,人的资源,技术资源,所以我一直都挺看好我爱方案网这样的平台。

刘博士:我还想再加强一点,所谓“重度”除了张总刚才讲的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这些硬件设置,另外还包括一种很垂直、很重度的服务,比如要把外包接包方选择、评估的体系做好,这个是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实现的。

观众4:我的问题是给邱总的。你们做机器人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惑?我们国内的技术和国外的技术有什么样的差距?你们会在快包的平台上得到哪些资源,帮助产品更加的完善?

邱楠:其实现在做机器人的所有企业都会有一个困惑,就是我们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的程度,没有达到我们所想象的高度。我们所想象的高度都是已经到了“终结者”的那个程度了,甚至于比“终结者”还要更高级,科幻电影已经给了我们非常多的教育。但是事实上,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无论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还是所谓的行为智能,路都还很远。那这个时候,其实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是,如何利用现有的人工智能的技术,去设定一些特定的、能够让人产生兴趣的,或者能够带给人一些特定需求点的应用场景,然后去产生它所能够产生的商业价值。因为任何一个新的技术,它总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成长。

就像电脑一样,我们在286和386的时代,那个时候电脑的运算能力是蛮弱的,但是那个时代有和286和386相对应的应用场景,那个时候电脑的应用场景肯定是和我们现在的应用场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你永远想象不到你可以在电脑上面玩英雄联盟,永远想象不到电脑上面可以有YY、逗鱼这些视频直播。但是在那个这样的时候,在技术和想象没达到足够的高度的时候,如何去设计这些场景——其实是我们面临最大的困惑,也是我们思考最多的方向。

另外我们同时也要去想,如何不断地去积累,去找我们技术突破的方向点。因为对于AI来说,它可以突破的方向点是特别多的,包括比如深度神经网络,现在是很火的事情,也包括思考深度神经网络是不是我们最终应该选择的一个方向,包括如何去建立真正的认知智能,去提高机器人的一个认知的能力,如何让它拥有一些知识点,建立怎样的一些知识图谱,包括是否在什么时候形成一些多模块的认知行为,感知和认知的建立——这些都是我们在去思考和去投入的一些方向。

就目前国内和国外相比,其实也是得力于互联网。大家都知道,在学术界很多论文是公开的,国内来说,中国目前在AI领域,在深度神经网络知识上的突破,每年我们在国内提交的论文是非常多的,在国际上提交的论文也都非常多,所以说应该是在处于一线地位。我们也要承认,我们确实有很多的技术,还是落后于国外的,这些落后更多的是在一些工业基础上面的落后,导致我们在一些行为智能上面,传感器上面,我们达不到国外的水平,没有那么先进的技术,做不到那么高的精度、准确度。

对于外包,你首先要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么,然后要把自己的做技术细分,你要清楚自己最擅长,或者说你必须要自己去做的核心技术是哪些块,然后再把非核心和自己不擅长的技术找更优秀和更专业的人来帮你完成。在这个完成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我们称之为“外包的过程管理”,因为过程管理会决定你外包最后的质量,帮助你控制外包的风险。因为外包其实也是一件风险蛮大的事情,它不会比你自己研发的风险更低。所以说外包的可控性是我们在做外包中最看重的一个部分。
 
【相关阅读】

2016中国智能硬件众创众包发展高峰对话精彩实录(上)
智能硬件研发众创众包模式推动中国创新
众创众包平台搭桥 100+创客好项目对接优质孵化资源

相关资讯
CIS芯片龙头年报解读:格科微高像素战略如何实现287%净利增长

格科微电子(688728.SH)2024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年度营收突破63.83亿元人民币,实现35.9%的同比增幅,归母净利润呈几何级增长达1.87亿元,EBITDA指标跃升107.13%至14.15亿元。这种爆发式增长源自其在CMOS图像传感器(CIS)领域实施的"技术锚定+场景穿透"双轮驱动战略,特别是在高像素产品矩阵构建和新兴应用市场开拓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RS2604 vs 传统保险丝:技术迭代下的安全与效率革命

RS2604作为一款高集成度、可配置OVP(过压保护)和OCP(过流保护)的eFuse开关,专为12V24V母线电压接口设计,兼顾热插拔保护与动态负载管理。其输入电压覆盖4.5V40V,极限耐压高达45V,适用于工业设备、汽车电子及消费电子领域。通过外部电阻灵活设置350mA至2.5A的限流值,结合±7%高精度电流检测,RS2604在安全性与能效间实现平衡,成为复杂电源系统的核心保护方案。

全球汽车芯片市场遇冷,恩智浦如何守住56%毛利率防线?

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于2025年4月28日披露的财报显示,公司第一季度营收28.35亿美元,同比、环比均下滑9%,但略超市场预期。在汽车、工业与物联网等核心业务需求疲软的背景下,Non-GAAP毛利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56.1%,自由现金流则维持在4.27亿美元,突显其成本控制能力。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层对第二季度营收指引中值(29亿美元)释放出环比复苏信号,但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为业绩蒙上阴影。

全闪存与软件定义双轮驱动——中国存储产业年度趋势报告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企业级存储市场追踪数据,2024年中国存储产业迎来结构性增长拐点。全年市场规模达69.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提升至22%,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以浪潮信息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持续突破,在销售额(10.9%)和出货量(11.2%)两大核心指标上均跻身市场前两强,标志着本土存储生态的成熟度显著提升。

索尼启动半导体业务战略重组 图像传感器龙头或迎资本化新篇章

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索尼集团近期被曝正酝酿重大战略调整。据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该集团拟对旗下核心半导体资产——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SSS)实施部分分拆,计划于2023年内推动该子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独立IPO。该决策标志着索尼在半导体产业布局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格局或将发生重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