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的EMC的设计和整改方案——资深汽车工程师分享

发布时间:2016-04-21 阅读量:72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大家做EMC实验给实验折腾的很痛苦,对吧,本文整合了一些资深工程师给出的自己多年的在EMC设计上的经验知识,提炼出了一套超值的EMC的设计和整改方案。

周岩兄弟给我投了一份材料,我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整改,本文是我们两个材料的整合。大家做EMC实验给实验折腾的很痛苦,实际的成本。
1)原理图阶段
国内追索的情况更多的是直接坏的情况,这是一种坏的情况是大家都看得明白的。

案子1

– 某种中高档次轿车,具有高性能ABS系统。样车在一次实况测试中遇到了雨天,启动雨刮器,在某一车速运行时,ABS突然失去了作用

– 后果,车辆损坏

案子2

– 国内生产的某一型号微型汽车,其发电机调节器经常出现易被击穿损坏现象

– 经查,当雨刮器工作时,这种损坏现象就容易发生。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雨刮器。雨刮器驱动电机作为感性负载,在切断电源时会产生反向电流并通过电源线传输到供电系统中,从而在电源系统中产生干扰脉冲,一些电子部件在这种干扰脉冲条件下,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导致损坏。

案子3

– 某种国内开发生产的安全气囊,在汽车整车装配线上突然引爆

– 经对该安全气囊的电子引爆控制器进行试验检查,发现其不能承受较强的环境辐射电磁场,当有静电放电发生时,会有误动作。

分析结果:操作现场的工人的身体静电引爆气囊

如下这种就是埋坑给整车企业的工程师了,布线实际到ECU这里就出现下面这种情况了。

所以总的来说,我们是先设计:

板级的地线策略,结合着EMC的规范

系统级的接地和保护
1)原理图阶段
这里就是把理念级别的,和框图级别的合起来
1)原理图阶段
1)原理图阶段

区分模块外部存在弱小的传感器信号、普通的小电流的信号、大 电流的输出驱动和大电流的感性负载驱动。

对于低边驱动的时候,信号的返回路径都是通过模块的地线返回的;

高边开关则是通过模块的电源抽取电流的,根据这些 特点我们将电路进行基本分组。
1)原理图阶段
这里实现的还需要后面执行和考虑。

2)架起原理图和PCB之间的桥梁

如何将原理图和PCB对应起来,由于细分工种的问题,原理图和PCB被割裂开来,由两组人进行分工作业:

例如在原理图上有如下的电路:

隐含一个问题就是在PCB上其实V1的负极和C1的负极是有一条线(Trace,踪迹/轨迹)。

在设计阶段A-》B-》C是都会关注。

如果EMC出现问题,除了要在原理图上查找电路参数的问题

还需要特别关注C-》D,即回流路径

回流路径不顺畅,会造成信号的畸变。

在EMC试验时,MCU的ADC采集到的信号被干扰到了,则除了在原理图上分析外,在PCB上讲该信号高亮出来,

耐心寻找该信号的回流路径是否有不顺畅的地方

对着信号线头脑中想象回流路径,借助工具来具象化

如果一不小心到了整改阶段,按照老周的办法来,他是专业的

1)电容滤波
1)电容滤波
Z=1/2πfC,即频率f越大,电容的阻抗Z越小。

当低频时,电容C由于阻抗Z比较大,有用信号可以顺利通过;

当高频时,电容C由于阻抗Z已经很小了,相当于把高频噪声短路到GND 上去。

电容滤波在何时会失效

整改中常常会使用电容这种元器件进行滤波,往往有“大电容滤低频,小电容滤高频”的说法。

以常见的表贴式MLCC陶瓷电容为例,进行等效模型如图所示。容值10nF,封装0603的X7R陶瓷的模型参数如上图,由于等效模型中既有电容C,也有电感L,组成了二阶系统,就存在不稳定性。对电路回路来说,就是会发生谐振,谐振点在如下频率处。即常说的在谐振点前是电容,谐振点之后就不再是电容了。

2)LC滤波何时使用
LC滤波何时使用
如果串联电感L,再并联组成C,就形成了LC滤波:

单独一个电容C是一阶系统,单独一个电感L也是一阶系统,在幅值衰减斜率是-20dB。但LC组成的二阶系统,幅值衰减斜率是-40dB,更靠近理想的“立陡”的截止频率的效果,即滤波效果更好。

按照我们之前的一贯做法,其实预先埋一些手段,后面去调试比较合适。在频域考虑问题,需要把整个阻抗考虑问题来选取办法。
LC滤波何时使用
小结:

1)有时候我是信这些守则的,把每个部分的方法分散在设计的各个阶段,来控制整个开发的质量,但是这样的手段给人当作书生之见也是必然的。靠整改的神来之笔就能行,我不这么认为

2)既然当下没办法,那我们从现有的设计出发,找到一些手段去亡羊补牢也可以啦,但这种敏捷开发,需要有大前提和架构来支撑的,书生之见,大家听听,有问题找周岩问。
相关资讯
三星奥斯汀工厂将量产苹果iPhone 18图像传感器 供应链格局生变

苹果公司与三星电子达成战略合作,将于2026年在三星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半导体工厂量产下一代iPhone图像传感器(CIS)。这项采用新型堆叠晶圆技术的芯片将首次应用于iPhone 18系列,通过双片晶圆粘合工艺显著提升能效和运算性能。此前苹果的CIS供应长期由索尼独家承担,此举标志着其核心零部件供应体系十年来的重大变革。

AMD二季度营收创新高,AI芯片战略蓄力待发

2025年8月5日,美国芯片巨头AMD公布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业绩。财报显示,公司单季营收达76.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6亿元),同比增长32%,超越市场预期的7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但受出口管制导致的库存减值拖累,Non-GAAP净利润同比下滑31%至7.81亿美元,每股收益0.48美元略低于预期。尽管第三季度营收指引87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测,盘后股价仍下跌4.2%。

环球晶宣布GWA与苹果合作,推进美国本土先进硅晶圆制造

(2025年8月7日)半导体硅晶圆领先供应商环球晶圆(GlobalWafers)于今日宣布,其美国子公司GlobalWafers America LLC (GWA) 已与科技巨头苹果公司(Apple)达成一项全新的战略供应链伙伴关系。这一合作将有力推动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关键材料的供应,标志着美国重塑芯片供应链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

联电7月及前七月营收解读:环比上升韧性足,展望Q3出货增但警惕汇率风险​

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晶圆专工企业联华电子(联电,UMC)今日正式公布了其2025年7月份合并营收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当月营业收入达到新台币200.4亿元(约折合人民币48.1亿元)。相较于2025年6月份,营收环比呈现积极势头,增长幅度为6.5%。不过,与2024年同期相比,则微幅减少了4.1%,显示出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对比影响。

格芯2025Q2财报:汽车芯片增36%难抵Q3展望低迷,股价单日跌超9%

2025年8月5日,全球半导体代工巨头格芯公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截至6月30日)财报:季度营收达16.9亿美元,同比增长3.7%,略高于市场预估的16.8亿美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每股收益0.42美元,大幅超越预期的0.35美元。然而,因第三季度营收指引(16.8亿美元±0.25亿美元)及每股收益(0.38美元±0.05美元)显著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17.9亿美元和0.41美元,当日公司股价重挫9.34%,收盘报32.8美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