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微软申请了一项名为“Multiple stage shy user interface”的专利,如果无脑直译的话,可以说是“不易触发的多层级用户界面”?无论如何,该用户界面上的交互方式有点类似于苹果在 iPhone 6s 上加入的 3D Touch 压敏触控方式。
虽然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微软的新专利技术是否真的实现,但也不可否认其实在 iPhone 6s 之前诺基亚就曾考虑过相关 3D 多点触控技术,可通过电容屏和压力传感器组合,带来更优异的用户体验,用户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的手势控制,还可以测出按压力度到底有多大来实现更多的操作。诺基亚为此实验室技术申请了专利,曾被预言将用到 Maemo 或WP 8.1 手机上,但随着诺基亚手机业务的消失该技术也失传了。
不过,到了 2014 年的 7 月份,一款代号为 “McLaren”的诺基亚新机再一次传出了将搭载 3D 触控技术的消息,据称当时微软正在诺基亚这款机子上测试 3D 触控功能,很多人看好更加先进的交互方式能够被微软创造出来。然而,再一次随着微软品牌 Lumia 系列的启动,McLaren 又被打入冷宫,微软选择无情的砍掉了。
回到微软 “Multiple stage shy user interface”的专利上。根据专利描述,该用户界面主要针对“智能播放器”研发,可以让用户在无需触控屏幕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悬浮在屏幕上获得额外的功能操作选项。
例如说,在你看电影的时候,你可以简单地把你的手指靠近屏幕(非接触屏幕),此时屏幕上将出现主要的播放空间,包括播放、暂停、停止、上一个/下一个、快进/快退等。更重要的是,此功能完全智能化,可以猜到你想要进行的某个操作,只列出你想要的操作控件,相当于感知你的想法配合你做事情。
实现这一用户界面主要依靠于 3D 近距离传感器,目的是感应手指的位置,包括手指的角度,手指的移动速度,移动的方向等等,而系统则对这些检测到手指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需要呈现相应的手势交互界面。当然了,不只是手指,手写笔、普通的笔或者其他相关工具都可以用来悬浮操作。
毫无疑问,此专利技术将大大有助于微软提升移动设备的体验,并使得相关设备在市场上具备更具吸引力的卖点,毕竟可以以更少的操作实现更多的功能,甚至是在操作之前实现相应的操作。至于微软是否会将专利变成现实,现实谁也给不了答案。
3D Touch 仅仅是鸡肋?
iPhone 6s 中的 3D Touch 从发布之初到现在一直饱受争议,有些人认为它不过是营销噱头,并没有给用户带来多大的实际意义。但是也有人认为目前仅苹果公司真正掌握了 3D Touch 技术,即使目前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它并非不可少,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一功能势必会为整个 iOS 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积极作用。
3D Touch 的加入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维度的操作模式,同时大大提升了设备的操作效率。
但是目前许多开发商还没有充分利用到 3D Touch 的巨大优势。虽然苹果一直鼓励开发者将这一技术纳入应用开发中,但却不允许开发者对其进行自定义开发。分析人士认为,苹果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避免这一技术在日后出现碎片化问题。
其实这样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如果用户在支持 3D Touch 技术应用内的操作同不支持 3D Touch 应用内的操作方式完全不同的话,用户和开发者无疑会感到头疼不已,而苹果也会因为在同一平台创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操作体验而饱受质疑。
不仅开发者不能够充分挖掘 3D Touch 的潜力,3D Touch 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Peek 和 Pop 虽然能够加快我们预览图片、视频、短信和电子邮件的速度,但这不会改变 iOS 的整体用户体验,仅仅提高了效率而已。
目前苹果仅为 iPhone 6s 和 iPhone 6s Plus 加入了 3D Touch,但新的 12.9 英寸 iPad Pro、9.7 英寸 iPad Pro 和 iPhone SE 都不支持该功能。也就是说大部分情况下 3D Touch 并没有体现出相较于传统操作方式的优势。MacWorld 撰稿人贾森-斯内尔(Jason Snell)说:只能说,这是一个针对我们尚未碰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而这也正是苹果开发这一技术时的最大问题。”
但是不要忘了现在 3D Touch 虽然功能有限,其实苹果是在为未来铺路,以后在3D Touch上开发者将有更多自由。
毕竟此前有消息称以后 iPhone 会取消实体 Home 键设计。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使用无实体 Home 键的 iPhone,用户确实需要熟悉 3D Touch 的操作,因为它非常有可能替代传统 Home 键的功能。所以在苹果给开发者提供更多 3D Touch 权限之前,用户也必须熟悉 3D Touch 的操作,这样以后他们才能更快适应无 Home 键的 iPhone。
虽然 Peek 和 Pop 并非必不可少的特性的,但是它们确实有存在的理由。在应用中通过这些手势更方便链接到一些内容,以便用户预览。在 iOS 9 中,Peek 和 Pop 是必要的“恶魔”,苹果正是通过它们让用户习惯 3D Touch。苹果可以通过这种最简单的方式来向大众展示这个功能。
用 3D Touch 调出应用快捷操作或者是执行多任务并不是全部,苹果想让我们知道 3D Touch 可以部署在应用的里里外外——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苹果在 3D Touch 上还不给开发者提供那么多权限。
在某种程度上,Peek 和 Pop 之于 3D Touch 就如同 Nexus 之于 Android,不仅仅是给苹果的默认应用或者支持 3D Touch 的第三方应用创建快捷方式,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新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功能。
3D Touch 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用户。因为他们一时之间难以适应,而且如果是重度用户他们可能还需要记住哪些应用、在哪些操作步骤上支持 3D Touch,这也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
3D Touch 可以说和理想还有一定的距离,还有完善的空间,但是现在就直接宣布它是一个失败的功能为时尚早。更多地,它更像一块跳板,未来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