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象科技打开国产MCU的新篇章:首款超低功耗ARM Cortex M4F内核MCU

发布时间:2016-04-18 阅读量:106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致象科技推出国内首个基于ARM Cortex M4F内核开发的MCU 产品系列—Marco Polo系列,打开了国产MCU的新篇章。高性能的第一代Marco Polo系列MCU可广泛应用在智能家居、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领域。

致象科技CEO方之熙博士认为,以核心芯片为中心,整合软、硬件和应用服务,互联网化的开放式运算平台已经成为IC行业下一个潮流和利润增长点。致象科技作为一家国产高端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厂商,正在朝着跨时代发展方向奋斗。

 

致象科技此次推出的第一代Marco Polo系列MCU-TG401,不但具备小封装尺寸、低功耗、高性价比等特点,还集成了DSP扩展功能和浮点协处理器,能提供快速DSP和浮点处理功能。这在需要复杂传感器融合算法、音频解码和图像处理的产品应用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如近来热门的无人机飞控系统就是典型的应用场景。

在软件开发方面,致象科技为开发者提供了一整套丰富实用的软件开发包,包括开发工具链,应用例子,驱动程序,中间件,以及调试脚本。TG401软件平台不仅符合ARM CMSIS标准,支持ARM DSP库,还移植了FreeRTOS/uCOS等实时操作系统,支持常用网络协议。这些都极大程度简化了开发者的开发难度。

Marco Polo系列MCU的主要特性和优势

强大的运算能力

提供完整的DSP指令集以及专用浮点运算单元,主频最高可达150MHz,性能全面超越Cortex M3内核产品。

片上集成了1MB FLASH和512KB SRAM存储空间,为用户复杂应用开发带来更多可扩展性。采用TSMC先进的40nm LP工艺制程,内置电源管理单元,有效降低了功耗,待机电流低至uA级。

丰富的外设资源

●1路USB HOST/Device接口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2路SD/SDIO可用于扩展存储空间或连接SDIO外设;
●4路UART,3路SPI,3路I²C,2路I²S接口;
●支持多达16路PWM输出;
●支持3路CAP和3路QEP功能;
●集成多达24个通道12bit ADC,ADC采样频率高达2Msps;
●支持8-bit并行以及3-wire/4-wire串行LCD接口,方便实现多种规格的显示需求。
●包含一组I²C Monitor接口,支持在MCU core睡眠时自动从外部I²C总线上连接的传感器获取数据,更进一步降低了整机功耗。

优越的功耗管理

1. Suspend模式:在系统进入最低功耗模式的时候,MCU核心和外设全部断电,软件可以配置一部分SRAM保留内容,当系统被唤醒的时候,软件不需要做一次冷启动,而是可以直接回到断电之后的那条指令继续执行。这个方案可以在功耗和性能之间做一个非常好的平衡,因为它既保证了芯片在低功耗模式下关闭了除SRAM之外的其它所有硬件,又保证了系统唤醒之后迅速从断电之后的程序继续运行。

2. I²C Monitor模式:在系统进入最低功耗模式的时候,monitor模块会按照软件的配置定时读取I²C外设的数据,在整个过程中MCU核心以及所有其它模块都处于断电状态,只有monitor模块本身耗电。这种模式对于sensor hub类型的应用特别合适,因为不需要MCU参与读取外设数据的过程,所以耗电量极低,比同类产品在此模式下耗电低50%。

易用的开发环境

支持ARM Keil, IAR, GCC三种开发工具;支持USB和UART更新固件,支持OTA更新固件”。

高效的调试工具

除了支持Jlink这种通用的低端调试器,还全面支持罗德巴赫的高端调试器Trace32,可以极大提高开发人员调试效率。

友好的软件平台

兼容ARM CMSIS 的 API标准。使用友好的开源 license,方便客户进行二次开发并且自由选择开源或者闭源。

致象科技同步提供评估套件,方便用户进行功能和性能评估。

助力国产半导体产业腾飞

Marco Polo系列MCU的面世,创造了国内多个第一,并树立了国产MCU在行业中的标杆,为致象科技MCU在全国布局奠定了基础,它的诞生具有里程碑意义。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政策扶持,致象科技也迎来了发展的最佳契机。在推出国内首款基于ARM Cortex M4F的MCU产品及平台后,致象科技还将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紧耦合异构多核双OS系统的高端Android/Linux芯片。

据介绍,这款即将推出的异构多核“交钥匙”嵌入运算平台便捷易用,走出了早期同质化、孤立性和性能单一等局限,能支持全球富有朝气的硬件创业团队做好玩、好看、好用的产品。这势必将成就一批具有开创性、趣味性、富有商业和社会利益的事业。为中国半导体,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强力助攻”。

这一切皆来源于致象科技的顶尖团队。

致象科技创始人兼CEO方之熙博士是原英特尔副总裁,1984年在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并在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微处理机领域有超过30年的经验积累,拥有大约40项全球专利。曾创立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并任第一任院长。在他的领导下,英特尔中国院开发并设计了英特尔物联网芯片—Edison的样片,这使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成为全球五大创新中枢之一。开发团队的其他成员均来自如Intel、Qualcomm等全球顶尖芯片设计厂商,这是致象科技产品强大技术后盾的保证。

谈到致象科技未来的产品布局,方博士认为,贝尔定律的下一个节点已应运而生,未来的产品将是一种通用型的植入式计算平台,可以有效降低硬件创新门槛,缩短开发周期,促进快速规模化。致象科技在未来也会坚持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坚持产品领先战略。

当前IoT行业和智能硬件正在取代传统产业,这意味着面向这些领域的芯片需要具备更加强大的硬件处理能力、多样的数据传输和持续升级进化能力,致象科技将以高集成度和强大的拓展能力引领市场,实现产品的持续领先。

二是实施跨界战略合作。

方博士透露,致象科技将启动“Marco Polo计划”,推动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和平台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并将与众多合作伙伴在定制产品、融合方案、市场支撑、服务创新等诸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推动技术升级,产品革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以达到共赢的局面。

致象科技创始人兼CEO方之熙博士表示,只有更多像致象科技这样的国内芯片企业创立,国产半导体,国产电子产业才有可能有一个质的飞跃。这一日的到来将不会太远。

方博士还透漏,致象科技紧耦合异构多核双OS系统的高端Android/Linux芯片将于2016年下半年面世,敬请期待。

相关资讯
机器人产业临界点将至:王兴兴揭示大模型成规模化最大挑战

2025年8月9日,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发表题为《机器人产业规模化的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演讲,为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划下关键坐标。他指出,机器人硬件基础日趋完善,而机器人大模型的突破才是决定人形机器人能否大规模应用的核心瓶颈,这一关键临界点或在未来3-5年到来。

舜宇光学7月数据揭幕:车载镜头高歌猛进,手机业务仍承压前行

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港股代码:2382)于8月8日发布了其2025年7月核心产品出货量报告。数据显示,在全球光学产业持续分化的背景下,公司业务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特征:以智能驾驶为核心驱动的车载光学业务维持高速扩张,而消费电子领域则依旧面临压力,手机镜头出货量继续呈现同比下滑态势。

美国发放出口许可 英伟达H20芯片重返中国市场仍存安全争议

许可证获批之际,芯片安全争议持续发酵。7月31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因"严重安全隐患"约谈英伟达,要求其就H20芯片可能存在的"追踪定位"及"远程关闭"功能提交风险说明及证明材料。美方专家此前透露,此类技术已在英伟达芯片中成熟应用。

英特尔高层战略分歧曝光:代工业务存废引发董事会博弈

据《华尔街日报》8月9日报道,英特尔公司董事会内部近期围绕其核心的代工制造业务(IFS)的未来发展方向产生了显著分歧。报道指出,董事会主席弗兰克·耶利(Frank Yeary)在今年早些时候曾积极推动一项计划,意图将英特尔的代工制造部门分拆为独立实体,甚至考虑将其部分或全部出售给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TSMC)。

Diodes Q2财务报告:营收超预期增长,连续三季度同比上扬

Diodes公司近期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务业绩,标志着其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显示出半导体市场的稳步复苏。根据报告,该公司在多个关键财务指标上表现稳健,受益于全球需求的逐步回升和市场结构优化。公司高层认为,这一业绩源于亚洲地区的强劲拉动和产品组合的适应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