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市场面临“三重困境”,如何解决?

发布时间:2016-03-24 阅读量:83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据业内人士反映,目前新能源汽车数量有限,充电设施利用率不高,这也是充电运营商普遍亏损的原因之一。而与之相对的,充电不方便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大力发展和推广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和充电设施。”被明确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重庆、河北、安徽等近20个省市出台了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方案。可以预见,充电市场必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参与。但专家认为,要缓解目前新能源汽车买得容易用起来难,充电设施建设运营面临的“三重困境”需要破解。

产业困境:“车和桩”,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无疑是诱人的,“但目前进入充电领域的企业几乎都在亏损。”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介绍,他的公司已在全国80多个城市建有29000个充电终端。

据业内人士反映,目前新能源汽车数量有限,充电设施利用率不高,这也是充电运营商普遍亏损的原因之一。而与之相对的,充电不方便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应该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已困扰产业多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介绍,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由于目前电动汽车保有量规模还不大,在2020年之前,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是无法实现盈利的。因此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均对其实施了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政策,旨在破除车和桩之间“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困境。

企业困境:资本不赢利为何还要进?


由于技术门槛低,

跨界投资情况比较普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涉充电桩的企业数量已超300家。

业内专家认为,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企业,却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前期亏损在所难免。于德翔说,由于一些原因,各地政府对补贴政策也比较谨慎,跟进较慢,增加了一些真正做充电市场的企业的经营难度。

但“普遍亏损的现状”并未阻挡资本竞逐这一领域的脚步。一位业内人士说,一是前景广阔,在产业初创期,门槛较低,可先“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二是具有很大的衍生潜力。这大概是目前不少投资者蜂拥而至的原因。

据介绍,现在不少企业将充电基础设施与互联网+融合,将充电服务集成到手机APP上。对企业来说,这是互联网入口,有很大的潜力衍生出众多商业模式。

但目前充电市场鱼龙混杂,专家认为,在这一轮资本竞逐中,能胜出的仍将是有实力的大企业,国家补贴政策可考虑对这类企业从银行贷款利息层面予以支持。

用户困境:充电桩建在哪儿?

专家表示,目前国内的充电桩模式难以支撑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发展。特别是在小区充电桩的建设方面,中国小区人口密度大、电网负荷小,再加上许多小区建设时并未考虑后来的发展,因此基本没有专门铺设线路,若充电桩同时充电对电网的冲击不可小觑。

一位业内人士举例说,但如果考虑电网负荷能力,减少充电桩数量,难免会出现排队等充电的情况,一辆车就算充了30分钟,只需两辆车的时间,就足以让用户失去耐心。

现阶段,要做到每个车位一个充电桩,是不现实的。北京市丰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神赋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青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充电设施的建设应与智慧城市、智能电网建设相衔接和互动,与区域发展规划、行动计划相协调。

“要实现电动车和智能电网建设的充分融合,还有赖于技术创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顾问王秉刚说。
相关资讯
寒武纪登顶A股“股王”!单日暴涨15.73%,市值破6600亿,公司紧急提示: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

寒武纪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明确指出:当前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存在较大投资风险,提醒投资者理性决策,谨慎参与交易。

扫码PDA手持终端助力快递驿站:智能升级,高效处理每日千件包裹

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快递驿站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其运营效率直接影响用户体验。面对日益增长的包裹处理压力,传统人工登记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效、精准的操作要求。而搭载智能扫码技术的PDA手持终端,正成为快递驿站实现数字化管理、提升出入库效率的核心工具。

突发!英伟达RTX 5090被曝电容爆炸:金属散热片直接炸弯

RTX 5090显卡突发电容爆炸,现场如同小型爆破,火花四溅、浓烟弥漫,甚至将坚固的金属散热鳍片直接炸至弯曲

MOS管常见分类、核心参数及应用案例

本文将深入解析MOS管的作用原理、分类、核心特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场景。

AI驱动产品革新:百度文库与网盘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重塑产品的核心逻辑与用户体验。作为百度旗下知识内容与云存储领域的两大核心产品,百度文库与百度网盘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从AI技术重构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这两大产品如何突破传统功能边界,构建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新业务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