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逛街选衣服,最怕的就是选择恐惧症,除了闺蜜或男友能给予建议外,有没有小帮手能解救我们的选择障碍症呢?日本成衣界龙头优衣库(UNIQLO),就利用脑神经科技搭配穿戴式设备,帮助你找到“命定款”美衣。
“这一件上面写着我名字!”逛街遇到一见钟情的衣服,总会忍不住惊呼,简直欣喜若狂。但是,最常见的情况是我们走入百货公司,却淹没在各式各色的衣服丛林里,眼前所见都是选择,这时,除了闺蜜或男友能给予建议外,有没有小帮手能解救我们的选择障碍症呢?日本成衣界龙头优衣库(UNIQLO),就利用脑神经科技搭配穿戴式设备,帮助你找到“命定款”美衣。
UNIQLO 在澳洲推出一项名为 UMood 计划,它藉由一个脑波分析设备(Brainwave-reading device),根据穿戴者的心情来推荐适合的T恤。这体验流程很有趣,整个机组外观有点像是电动游戏机台,受试者会戴上检测脑波的头戴式设备,而前方会播放短片,像是猫、狗、玩滑板的人、或少年跳街舞的样子,这每一个其实都代表超过 10 种不同的情感情境,而这时前额的感应器会监测并记录大脑活动的脑波变化,再藉由运算法,推论出大脑的情绪氛围,
并归类为 5 类:感兴趣、喜欢、专注度、压力或倦怠。系统会自动将这些情绪注记,并和之前已分类至不同情绪区间的 T-shirt 做配对,在全部 600 种不同的设计中,选出 4 件最匹配的 T 恤,然后一件件展现,再依受试者的反应,挑选出最完美的一件。
体验视频请参考:https://streamable.com/h3zb
这技术来自于日本公司 Dentsu Science Jam,首席技术官(Chief Technology Officer)为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副教授満仓靖恵(Michikura Yasue),她拥有超过 15 年研究脑信号处理的经验,主要应用非侵入性的脑机界面(brain-computer-interface,简称 BCI)技术,过去曾做过的研究包含由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分析人类生理需求、习惯行为及情绪的脑波变化,及人类观看不同电视广告时的脑波纪录,并以此做出兴趣量表。
Dentsu Science Jame 公司的特点,就是在强大的学者支持下,将这些脑部电信号处理的研究结果,应用在市场行销并合作开发出产品,比如之前造成轰动的脑波猫耳朵 Necomimi,就是当你专注、思考或想睡觉时,头上的猫耳朵发箍会随脑波侦测到的状态,呈现竖直、旋转或下垂的萌状;或是脑波电台 NEURO TURNTABLE,则依据脑电图侦测到的情绪,来推荐适合音乐。
而 UMood 计划,是由日本 Dentsu Science Jam 和台湾神念科技 NeuroSky 所共同开发的。NeuroSky 负责硬件──头戴式脑波侦测设备,它是由脑电芯片所感测,经由独特的生物信号处理技术,能过滤噪音、放大而使原始讯号更强,并能藉由蓝牙来传入主机。之后搭配 Dentsu Science Jam 的脑电演算软件,即时分析受试者对所看到的影像好恶程度,因此推测会引起共鸣的产品。
然而,技术长満仓靖恵对功能仍抱有更大的期待,她正开发能更细致分辨人类情绪的软件,这涵盖了 17 个分类,像是满足感、成就感和上 瘾的乐趣。
这个计划在澳洲悉尼的皮特街(Pitt Street)门市展开,展示期间,UNIQLO 还邀请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的神经科学家 Dr. Phil Harris 现场解说,而身为当地合作伙伴,他认为这设备确实能帮忙商家读懂消费者,并推出他们想要的产品。
但成效如何呢?一名澳洲喜剧演员兼作家 Benjamin Law 到现场体验。首先,他戴上头戴设备后,开始观看影片,像是在森林读书的女性、小猫、盛开的樱花,还有一个舞者,结束后 UMood 判断他的状态为“冷静”,接着在屏幕上展示挑选出的几款衣服,从而监测他的脑电波反应。最终,系统推出一件印有玩具总动员的绿色 T 恤。
对于这个结果,Benjamin 还算满意,他表示:“我当时的状态的确挺适合绿色的,而且我是皮克斯动画迷。”当然,也有人对于结果不满意,一名消费者 Ariel Bogle 就在 Twitter 发布他测试出来的心情状态属于“暴风级”,他觉得莫名,但也的确对于 UMood 推荐的产品没感觉。
The UMood pick of tshirts based on my brainwaves this morning. My mood: ‘stormy,’ apparently. pic.twitter.com/IhZTQ2naWq
— Ariel Bogle (@arielbogle) 2015年10月6日
但无论如何,在悉尼的门市,曾有人一早 7 点半去排队就为了体验 UMood,还有人形容 UMood 是 T-shirts 界的“Tinder”(美国暴红的交友软件),只是媒合的是“消费者与 T 恤”。看来这场衣服配对游戏,不管是乱点鸳鸯还是天作之合,单以话题的热度,就是很成功的行销手法。
而不住悉尼或墨尔本的人也不用可惜,在澳洲 UNIQLO 网上同样也能有猜心的体验。只要登入官网,界面就会跳出 11 个问题,像是“如果你有一个空白的画布,你会怎么发挥?”、“假设你有一个可以穿越时空的机器,你想去哪里?”当回答完这类心理测验,系统就会诊断你偏属什么类型,并提供 4 件 T恤 建议。
谈到创新的行销手法,不得不提起英国老牌精品 Burberry,同样藉由数码科技而重现经典光环,像是在 2013 年与 Google 合作推出的 Burberry Kisses 活动,你只要在屏幕上亲吻,然后从 Burberry 5 种口红颜色中选一种,这个吻就会立体化,透过电子邮件或社交软件送给你的他,而且活动网站上,还可以看见来自世界各地的情书递送轨迹动画。
经由这些例子,我们看见的是时尚业不藉由知名设计师捉刀、不请大明星拍摄广告,不须强力放送“快时尚”或鼓吹经典,而是利用科技行销,善用社交媒体来重塑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想像与营造期待感,当然 UNIQLO 的案例,最关键的就是消费者体验,因为 Umood,消费者可以一边玩游戏一边选购衣服,让购物变得有趣,而且能成为社交媒体上的话题,品牌形象加分,也增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