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剖析:什么制约了石墨烯电池产业化市场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6-03-11 阅读量:74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专家和企业家指出,虽然“石墨烯时代即将到来”,但“石墨烯的制备技术以及价格高昂”,却是制约其市场化的“瓶颈”。而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成立,或将打破这些“瓶颈”。

记者在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获悉,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已经进入中试,这是正式投产前的最后试验阶段。

据介绍,这种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厚度不足毫米,可以随意弯曲,将广泛运用在手机触摸屏等方面,智能手机软屏、柔性液晶面板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可进入人们的生活。

与会的专家和企业家也指出,虽然“石墨烯时代即将到来”,但“石墨烯的制备技术以及价格高昂”,却是制约其市场化的“瓶颈”。而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成立,或将打破这些“瓶颈”。

可折叠充电快不仅可以改变手机

“今后,这些将广泛应用于大家使用的电脑、手机、电热毯、地暖等。”德阳一石墨烯生产制备企业负责人在相关产品展示介绍时说,石墨烯发热膜可以用于电热毯、地暖、机场跑道除冰、温室大棚加热,石墨烯导热硅脂用于电脑等物品的散热,石墨烯防腐母液用于船舶、集装箱、市政工程等防腐工程,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将用于手机触摸屏等。

石墨烯电池都有了 为何不产业化应用呢?

在参观时人们发现,原来距离自己遥远的工业材质,可以离自己这么近,近距离感受黑科技的感觉可以这么好。在展示中,一块透明的薄膜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研发企业的负责人郭安贤介绍说,这块不足毫米、可任意弯曲的透明薄膜是石墨烯导电薄膜,将广泛运用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触摸板、柔性液晶面板等,“可弯曲的软屏手机不是传说,只要想得到,就可以做得到。”

一家锂电池生产企业总工郭小平说,石墨烯在锂电池生产中已经得到很好的实验成果,“充电速度提高一倍以上,电池使用寿命提高十倍以上。”

储量占全国40%制备初具规模

3月底,德阳一石墨烯制备企业年产30吨石墨烯粉体生产线将投产,而早在去年,遂宁大英就已经建成了10吨石墨烯粉体生产线,石墨烯制备在四川已经初具规模。

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田云辉介绍说,四川石墨烯研究开发有较好基础,德阳是国内最早从事规模化制备石墨烯的城市,取得了若干重大科技成果,部分成果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建设了省内第一家规模化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石墨烯产业园。其他市也积极推动了石墨烯研究开发,如遂宁在开发石墨烯导电浆料,推动石墨烯在新能源、电子信息材料等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田云辉说,我省巴中、攀枝花等地有丰富的石墨资源,可以为石墨烯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全省探明石墨矿8000万吨,占全国的40%,具备大力发展的产业优势。加上我省新能源、电子材料、材料防腐等领域对石墨烯材料有巨大需求,是石墨烯产业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

应用技术不成熟制约市场空间

那么,既然石墨烯能够有效改善电池的充电问题和寿命问题,为什么不规模化产业化应用呢?

郭小平说,主要是成本问题,“以前石墨烯的价格比黄金还贵,所以被称为‘黑金’,现在依旧要几十块上百块一克。一块手机电池,需要加入三四克石墨烯,成本增加多少可想而知。

记者了解到,虽然德阳年产30吨的石墨烯生产线即将投产,但可能因为市场问题而无法开足马力。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下游应用企业还没有找好。

对此,遂宁大英的一家石墨烯制备企业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去年该公司便建成了10吨石墨烯粉体生产线,但全年销售不过100千克。而成都一家企业在送出了30公斤样品后,终于换来了3公斤的订单,而且还是来自意大利。

“石墨烯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应用瓶颈问题。”在华侨大学教授陈国华看来,企业之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很少采用石墨烯,是因为企业核心研发人员还不了解石墨烯。石墨烯的市场应用瓶颈,也在于石墨烯本身的变数,“同样的制备方法,在不同的环境里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应用到产品中,这是个很大的难点。”

李家明:全球性的大产业起步应有大格局

四川石墨烯应用如何破解“梗阻”?3月3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四川代表团第一次全团会议在北京举行。记者把企业的问题递到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家明的手上。李家明是国内最早研究石墨烯的专家之一。

他建议,在已经成立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基础上,要建立顶尖的“参谋部”,邀请包括两院化工、化纤等领域的院士和国内一流专家来碰撞,请他们出主意,集思广益,把下游方向想得更清楚。同时,要千方百计把产品成本降下来,企业应用后真正有利可图,自然会加大应用,这是市场选择,而不是简单靠宣传。

为让问题得到更圆满的解答,李家明代表现场拨通了2004年便和他一起研究石墨烯的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汽车动力电池材料研究所所长孔向阳的电话。

“严格意义上的石墨烯是单层碳六元环结构,但目前工业上成吨生产的号称石墨烯的碳类产品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孔向阳指出,严格说这些只是碳产品升级版,像“工业味精”,用在导电剂等领域,真正的石墨烯目前还在技术研究阶段。

孔向阳表示,对发展石墨烯产业乐见其成,但要保持相对冷静,不能跟风,不简单套概念,要实现规范化、有序化发展。首先要对石墨烯有严格定义,把各类碳产品分类,高附加值的各种碳类产品,只要适合市场需求,都值得深度研发,但不一定要叫石墨烯。

相关资讯
欧洲手机市场洗牌:小米23%份额反超苹果,高端化战略剑指三星

2025年二季度欧洲智能手机市场格局迎来重要变动。小米集团手机部总裁卢伟冰8月5日发布数据显示,小米以23%的市场份额超越苹果跃居欧洲第二,同比增长11%,成为当季增速最快的头部品牌。三星仍以31%的份额领跑市场,苹果因4%的同比下滑退居第三,联想(5%)和realme(4%)分列第四、五位。

海光信息2025年H1财报:营收净利双增超40% 国产算力驱动AI产业升级

2025年8月5日,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64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5.21%;归母净利润达12.01亿元,同比增长40.78%;扣非净利润10.9亿元,增幅33.31%。基本每股收益0.52元,同比提升40.54%,核心财务指标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华为开源CANN套件,昇腾生态开放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在北京举行的昇腾计算产业发展峰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正式公布了一项重大举措:华为CANN Mind系列应用套件及工具链实现全面开源。此举旨在通过支持开发者的深度挖掘和自定义开发,显著降低昇腾AI平台的使用门槛,推动其"更好用、更易用"目标的实现,加速产业创新步伐。

三星推迟DDR4停产计划 供应链策略急转应对HBM困局

据韩国媒体The Elec最新报道,三星电子正式调整其DRAM产能规划,将原定于2025年底停产的1z纳米制程DDR4 DRAM生产线延期至2026年12月。这一重大策略反转源于全球DDR4供需结构的剧烈变化,以及三星在高带宽内存(HBM)市场竞争中的阶段性承压。

从财报看英飞凌战略:收缩1亿欧元投资背后的精准布局

德国半导体巨头英飞凌于8月5巨头英飞凌于8月5日发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多项关键指标表现强劲。尽管面临美元汇率波动及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公司仍实现营收37亿欧元(约合42.7亿美元),环比增长3%,符合市场预期。若排除汇率影响,当季营收增幅可达9%,突显其业务内生增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