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看不见的手”来发展智能电网市场?

发布时间:2016-01-22 阅读量:78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近日,新一轮电改配套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改革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本次电力体制改革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思路,通过有序缩减发用电计划,在发电侧和用电侧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彻底改变我国供用电模式。

归根结底,此轮电力体制改革就是要同时发挥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高效的电力运行新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生产一直在计划模式下运行,由政府根据电力供需形势编制年度发电计划方案,对电力供应进行宏观调控。发电计划在维持我国电力供需平衡、保障电力有序生产、促进电力工业平稳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电力供需形势趋缓,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推进,严格按照发电计划进行电力生产的必要性已经逐步弱化。

电力

有序缩减发用电计划,简而言之就是允许发电企业直接参与竞争,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获得发电量,并逐步扩大市场化电量的比例,实现电力电量平衡从计划手段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市场手段为主。同时,通过保留部分发用电计划,一是保障居民、农业和重要公共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用电需求,二是确保维护电网调峰调频和安全稳定运行,三是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依照规划保障性收购和消纳。那么,有序缩减发用电计划,包括哪些内容,又将带来哪些好处?

一、用好“看不见的手”,高效配置电力资源

市场的“看不见的手”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工具。在保障公益性用电和调节性发电的基础上,通过在发用电两侧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合理的电力价格形成机制,还原电力企业、消费者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电力的商品属性,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形成正确的电力价格信号,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在市场化的条件下,价格由供需双方根据自己的成本和用电价值,互相竞争共同形成正确的价格信号,使发电企业和用户根据价格信号进行决策,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电企业可以在高电价期间多卖,低电价期间少卖;用户在高电价期间少用,低电价期间多用,从而提高用电效率和减少用户用电支出,进而降低全社会用电成本。同时,市场化的电价可以体现不同时段和不同区域的电力供求状况,从而引导发电投资合理流向不同区域,优化电源建设布局;用户也可以根据电价的高低选择不同的落点,优化工商业用户资源投入。

有效引导发电企业降低能耗水平,提高电力生产效率。现行发电计划模式下,每个省内电厂的年度发电量基本相同,发电企业的经营效益主要由发电计划决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节能的主观能动性较弱。改革后,发电企业的发电量不再受到计划限制,发电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成本相互竞争,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价低者胜。相比现在的计划模式,更能促进发电企业主动改善经营水平,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能耗水平,最终达到降低电力生产整体成本的目的,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二、用好“看得见的手”,保障基本供用电需求

有序推进是电力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正是遵循了渐进性的改革规律,才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我国电力行业是一个具备高度特殊性和复杂性的领域,在引入“看不见的手”以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居民、农业和重要公用事业用电的安全性和价格的合理性,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以及兼顾节能减排,保障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电力体制改革需要在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的系统统筹下,有序地、逐步地引入“看不见的手”,最终形成适合我国实际发展需要的电力体制机制。

保留公益性用电计划,保障居民、农业和重要用户用电。我国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长期以来,对于涉及民生、社会服务的基本用电需求,一直是通过价格管制来保障的。一旦完全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用电价格,这些用电价格极有可能明显上涨,影响人民日常生活。本次改革中保留了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重点用户的发用电计划,继续执行政府定价,并通过实施有序用电方案,优先保障公益性用电,从而实现保障民生的目标。

保留调节性发电计划,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可再生能源多发满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力市场发展的基础。因此,基于电力特性,发电侧必须与用电侧相匹配,通过保留电网运行所需要的调峰调频发电计划,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当前,我国能源需求压力巨大,环境污染严重、雾霾频繁发生,对节能减排和治理大气污染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已向国际社会多次承诺要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受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经济特性影响,其发电价格较高,难以与火电等传统能源同台竞争。因此,改革方案中保留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计划,继续执行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并将进一步挖掘系统调峰潜力,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多发电,发满电,持续健康发展。

有序缩减发用电计划是我国电力运行由传统的计划模式向市场模式过渡的创造性路径,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和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用电,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发用电计划的有序缩减,将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扫除体制障碍,促进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稳妥有序推进。

相关阅读:

一种基于Agent的智能电网集成优化控制策略

智能电网的核心--GreenFire系统
 

相关资讯
博世德国工厂战略调整:裁员1100人应对转向系统市场变局

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集团于7月22日(周二)宣布,将在其位于德国南部的工厂实施裁员计划,涉及约1100个岗位,占该工厂员工总数的10%。此次调整主要影响装配线与后勤职能部门员工,被视为公司应对欧洲转向系统市场结构性挑战的关键举措。

TCL电子中期净利预增45%-65% Mini LED全球市占率跃居第一

2025年7月22日,TCL电子(01070.HK)发布盈喜公告,预计上半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达9.5亿至10.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提升45%-65%。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波动背景下,公司凭借技术升级与供应链优化实现逆势突围,经营韧性凸显业绩成长动能。

微软启动销售人员薪酬调整计划,AI工具赋能成新财年重点​

微软公司于近日结束2024财年后,对全球销售团队启动专项薪酬补偿计划。根据内部文件显示,在本财年因"系统性挑战或不可控财务因素"导致业绩未达标的销售人员,将获得基于更高配额完成比例的额外奖金。此举被视为稳定核心团队的重要措施。

OpenAI与甲骨文深化合作 全美新增4.5吉瓦AI算力基础设施

OpenAI与甲骨文(Oracle)近日宣布扩大战略合作,计划在美国新增总容量达4.5吉瓦的数据中心集群,以支撑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与部署。此次扩容将使双方联合运营的算力基础设施总量突破5吉瓦,预计部署超过200万颗专用AI芯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AI计算平台之一。

德州仪器Q3盈利预警引股价震荡 芯片需求疲软与贸易不确定性成焦点

全球模拟芯片龙头企业德州仪器(TI)于7月22日发布最新季度财报,尽管第二季度营收达44.5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但公司对第三季度的保守预测引发投资者担忧。财报显示,德州仪器预计第三季度每股收益区间为1.36-1.60美元(中值1.48美元低于分析师预估的1.52美元),营收指引44.5亿至48亿美元(中间值亦低于市场预期的46.2亿美元)。受此影响,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时段大幅下挫11.4%,创年内最大单日跌幅。